青弋江從涇縣的大地上匆匆流過,千萬年來,她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上的生靈萬物,涇縣人都把青弋江視為母親河、生命河,她對我們恩重如山。
我在青弋江邊生活了大半輩子,每天都會飲青弋江的水,小時候更是在她的懷抱里撒潑打滾,縱情嬉戲。長大后也一直在她身旁成家立業(yè),幾乎每天都要從江畔走過,看潮漲潮落,心海起伏,聽水吟水歌,流連忘返。
《寧國府志》記載:“青弋江古名清水,一名泠水,又名清弋水。稱其為青弋江,是因為它發(fā)源于黃山,會石臺、太平、旌德、涇縣諸水后,河身漸廣,春暖水漲,波濤洶涌,故曰江?!?青弋江古稱“清水”“泠水”或“涇溪”“涇水”“涇川”,李白有關(guān)涇縣的詩,都稱青弋江為“涇溪”或“涇川”。稍晚于李白的唐朝詩人顧況卻有一首題為《青弋江》的詩:“凄清回泊夜,淪波激石響。村邊草市橋,月下罟師網(wǎng)。”應(yīng)該是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最早關(guān)于青弋江的詩句,說明青弋江之名在唐朝就有了。
青弋江流域總面積7195平方公里,河道全長309公里,沿途有徽水河、漳河、水陽江、姑溪河等大小數(shù)十條河流匯入,在涇縣又有東干渠、安吳渠和南陵的柏山人工灌溉渠溝通,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河網(wǎng)水系。
青弋江猶如一條透明的銀絲帶,飄游在皖南的崇山峻嶺之間,她一頭系著黃山,一頭連著長江,所以,青弋江不僅有著黃山的氣韻,而且有了長江的魂魄,不僅有黃山的品格,而且有長江的胸懷。
聆聽青弋江水汩汩的流淌,猶如欣賞一支樂曲清新聲調(diào)婉轉(zhuǎn)情深意長的詠嘆調(diào)。這歌聲像一位年邁的母親在敘述自己從百里之外的黃山腳下一路奔波而來的艱辛,又好像一位年青的女子在傾訴自己對遠(yuǎn)方的長江和更遠(yuǎn)的大海的向往。這歌聲融和了沿途飛瀑流泉跌宕起伏的旋律,這歌聲揉進(jìn)了兩岸飛禽走獸啼鳴嘯叫的節(jié)奏;這歌聲中有山花野果的韻味,這歌聲中有松風(fēng)竹海的氣勢,這歌聲中有飛云流霞的律動,這歌聲中有天地日月的精神。所以,聆聽青弋江的流水,你總能感到人與自然的親密和諧。
目睹青弋江的靜美,如同觀賞一幅彩墨淋漓筆意酣暢大氣磅礴的畫卷。這幅畫卷筆筆飽含著皖南山山嶺嶺四季變幻的豐富色彩,這幅畫卷處處洋溢著皖南村村寨寨過往歲月的人文情懷。如果你是一位在青弋江邊土生土長的平民百姓,你一定能從這幅畫卷上讀出青弋江對自己的恩惠;如果你是一位少小離家而今帶著滿頭白發(fā)和一身坎坷歸來的游子,你一定會從這幅畫卷里讀出青弋江無私的愛意。
清清的青弋江,溫柔的青弋江!一年四季,她總是向我們展示出不同的風(fēng)采不同的姿韻。
春天,杜鵑紅似火,江水綠如藍(lán),桃花逐波去,白鷺掠浪來。如果乘一只竹筏順流而下,但見“巍巍青山兩岸走”,不覺令人心曠神怡,如游仙境。遙想李白當(dāng)年受汪倫忽悠來涇縣,雖沒見到“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但一路美景還是讓他由衷地發(fā)出了“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佳境千萬曲,客行無歇時”的贊嘆。
秋季,滿江晨霧彌漫,雖沒有“千里煙波”的壯觀,卻也會令人產(chǎn)生“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感慨。憶起蘇夫子的《赤壁賦》,不禁會自覺進(jìn)入“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意境里。
夏日,最好是夕照西山,暮藹漸濃,江畔人聲喧嘩,游泳的納涼的洗衣的擔(dān)水的摩肩接踵。不遠(yuǎn)處的群山由青變灰,最后變黑。這時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水面上銀子般的月光隨波蕩漾。此情此景,《詩經(jīng)》里的句子不覺脫口而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弊屓税l(fā)千古之悠思。
冬月,青弋江又是另一幅景象:雪花飛舞,漫天皆白,真?zhèn)€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如果你有雅興,何妨做一回“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不過也只能“釣雪”而已,因為現(xiàn)在江里的魚已經(jīng)很少了,幾乎不可能釣得到。
千百年來,甘甜的青弋江水養(yǎng)育了兩岸無數(shù)百姓,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從青弋江出發(fā),開始人生的航行,在歷史上寫下輝煌的篇章。遠(yuǎn)的不說,僅小小的涇縣就有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王稼祥、文學(xué)巨匠吳組緗、著名畫家吳作人、著名書法家包世臣、吳玉如、著名音樂家朱踐耳等等。他們是奔騰的青弋江里閃光的浪花,是浩蕩的青弋江上乘風(fēng)破浪的巨帆,他們是青弋江的驕傲,是青弋江人的榜樣!清清的青弋江里流淌的不僅僅是清澈的江水,還有這些仁人志士們的靈魂,在他們的光輝映照下,今天的青弋江正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他們的精神激勵下,今天的青弋江人正在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奮力拼搏!
以前只知道青弋江發(fā)源于黃山,穿過涇縣,經(jīng)過南陵縣,又在蕪湖市匯入長江,卻從來沒有想過她的源頭究竟在哪里。
在新中國誕生70周年的這一天,我們決定去尋找青弋江的發(fā)源地,去母親河的“娘家”看看。
頭腦里裝著從書本和網(wǎng)絡(luò)上查找到的七拼八湊的有關(guān)青弋江源頭的信息,我們沿著大致的方位來到黃山市黟縣的美溪鎮(zhèn),沿途問了好幾位當(dāng)?shù)厝?,但各人說法不一,看來當(dāng)?shù)厝舜蠖嘁矝]有到過青弋江源頭。天色已晚,只好就在鎮(zhèn)上住下來。
第二天一早,我們在旅店門外又向路人打聽,遇到一位當(dāng)?shù)伛{駛員,他的說法我們覺得比較可靠,于是按照他說的沿029縣道來到方家?guī)X隧道前,但見隧道左側(cè)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徽派照壁,潔白的粉墻上“青弋江正源”五個大字直撲眼簾,左下方還畫了一幅地圖,十分醒目地標(biāo)注了青弋江源頭的位置。
從圖上可以看出,位于黟縣西北的拜年山(海拔1137米)與黃金尖(海拔888米)之間的美溪河就是青弋江的正源。
于是,我們沿著隧道左邊一條小路下到一條小溪,這應(yīng)該就是青弋江起點了,但河道干涸,看不到一點水跡。我們又順著河溝往上走,一直到灌木叢和荊棘深處,終于發(fā)現(xiàn)石縫里有泉水涓涓流出,在亂石間形成幾個比臉盆還小點的水凼。令人驚奇的是,在水凼里竟然還有幾只小蝦,長不到2厘米,看來這里長年都會有水。
我們異常興奮地在這條不到一米寬的小溪里拍照,想尋找到點歷史的遺跡,但除了一塊比搓衣板稍大的青石板上似乎有人為刻鑿的痕跡外,一無所獲,但我們的心里是滿足的,因為我們終于尋到了青弋江的老家!
坐在河溝旁的石頭上,我們久久不想離開。盯著那股清澈細(xì)小的水流,我想起了太平湖,想起了桃花潭,想起了涇縣城旁的青弋江,順著江流的足跡,想起了長江,一直想到了大海……。
奔騰不息的長江,遼闊無邊的大海,不都是由青弋江這樣無數(shù)的大江大河和更多的藏在深山的點滴溪水匯集而成的嗎!地球正是有了這些河流,才有了靈氣和生命,才有了我們?nèi)祟悾?/p>
這些涓涓細(xì)流不以自己的弱小而自卑,不論前面有多少艱難險阻,他們一路高歌猛進(jìn),從不停下奔走的腳步。他們不但滋養(yǎng)了沿途的生靈,而且給了人們精神支柱和思想啟迪。
離開青弋江源頭,我們沿著青弋江流經(jīng)的路線踏上返程。順江而下,我們沿途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拍照。值得一提的是,離開美溪鎮(zhèn)后,經(jīng)過一個小村落,居然叫“黃河”,看了村頭宣傳欄上的介紹,才知道原來當(dāng)年李白去涇縣桃花潭曾路過此處,并賦詩《寄遠(yuǎn)》一首。因詩中有“陽臺隔楚水,春草生黃河”句,所以小村得名黃河。只是令人有點費解的是,青弋江在李白眼中怎么成了黃河?除非當(dāng)時是雨季,遇到山洪,河水變黃了。這樣看來,當(dāng)年青弋江水流應(yīng)當(dāng)非常豐沛,所以夏季一有山洪,水勢堪比黃河也就不難理解了。
就在黃河村不遠(yuǎn)處,我們發(fā)現(xiàn)河上有一座相當(dāng)宏大的石拱橋,據(jù)當(dāng)?shù)厝苏f,當(dāng)年這里有一座水碼頭,橋頭是一處規(guī)模不小的街市。我在橋頭附近轉(zhuǎn)了一下,見地上果然有不少青石板和頹廢的墻基。遙想當(dāng)年,李白也許就是從這里的碼頭乘船而下,去到桃花潭會汪倫的吧?
美溪河流到石臺縣后的一段被稱為清溪河,再往下流入黃山區(qū)(原太平縣)的一段又被稱為舒溪河,并在周家坦村進(jìn)入太平湖,太平湖以下直到流入長江都稱為青弋江。
太平湖原名陳村水庫,始建于1958年,中間曾一度停建,1968年復(fù)建,1970年建成,它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1979年7月鄧小平曾乘船暢游陳村水庫,得知水庫淹沒了原太平縣城,遂提議改名為太平湖。
太平湖水庫大壩下2公里之處便是桃花潭,這座因李白一首《贈汪倫》詩而聞名遐邇的風(fēng)景名勝,如今已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每年來此觀光休閑尋幽覓古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篇也隨之廣為流傳。
李白一生曾三次來過涇縣,流連山水之間,一路暢飲,一路歌吟,在青弋江畔留下十多首不朽詩篇,但只有這首《贈汪倫》因入選《唐詩三百首》而最為傳誦。歷代文人墨客追尋李白的足跡,在青弋江流域也紛紛留下了諸多詩詞墨跡。因此,青弋江不僅僅是一條水流,它也是一條飽承載時代風(fēng)雨的歲月長河,是一條飽含中華文明精華的歷史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