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達清
微信版第1456期
作為晚明時期重要的文獻學家,梅鼎祚一生勤于纂述,其作品繁多,使人眼花繚亂。筆者在編纂《梅鼎祚年譜長編》的過程中,細為爬梳,基本厘清了其一生的創(chuàng)作活動和著述成果,本文即以其著述為中心,撮列如下,以見其用力之勤勉,成果之斐然。
隆慶六年(1572) 輯《宛雅》八卷成
先是,元朝汪澤民等輯有《宛陵群英集》,明朝中葉該書即已失傳,梅鼎祚有慨于宣城文獻之佚,決定編寫一部鄉(xiāng)邦詩歌總集。經(jīng)過近十年的搜集考訂,于隆慶六年(1572)編定成書,由其父梅守德定名為《宛雅》。原刻本序后署“萬歷紀元前一歲壬申長至日,汝南梅鼎祚禹金撰”,目錄署 “里人甘木生鼎祚”。該書凡八卷,收錄自唐迄明正德年間共九十二位宣城詩人的詩歌,計唐二人,宋九人,元五十九人,明洪武至正德二十一人,詩凡六百四十六首。前有梅鼎祚自序曰:“茲余方束發(fā),恕錄廣征,殺青略就。”束發(fā),十五歲,此時鼎祚已有其志,至本年已歷十春秋,可見《宛雅》搜羅資料時間之長。
約萬歷元年(1573) ??钕确肌陡啐S集》
李先芳嘉靖四十四年(1565)曾任寧國府同知,其離任后將在宣城所作詩結集為《高齋集》,寄送梅鼎祚代為校訂,由沈懋學手書,宣城知縣姜奇方捐金刊刻。鼎祚還代其父為《高齋集》作序,見《鹿裘石室集》文集卷二,康熙《濮州志》卷六收錄此序,題作“濮陽李少府<高齋集>題詞”。
約萬歷二年(1574) 刊刻《黃檗禪師心要》《原教論》
嘉靖四十四年(1565),寧國府知府羅汝芳因丁憂離任,將《黃檗禪師心要》一書贈梅守德,本年鼎祚遂與刊行。太仆寺少卿陸光祖又惠寄沈士榮的《原教論》,二書遂同時刊印。事見梅鼎祚《刻黃檗禪師心要序》,《鹿裘石詩室集》文集卷一。查《神宗實錄》卷二十七、卷三十六,陸光祖萬歷二年七月至萬歷三年三月任太仆寺少卿,可見是二書當刊印于本年或明年初。
萬歷二年(1574) 編《宣乘翼》八卷成
宣城縣因為與寧國府同治,故自古至明,無專志?!啊缎艘怼氛?,翼宣乘者也。翼之者何?郡乘簡而邑闕也。”(梅守德《宣乘翼序》,萬歷《寧國府志》卷十二)梅鼎祚遂“引諸載籍而漁獵之,上自代史,下暨稗志,次以成編?!睂iT為纂修《宣城縣志》積累資料,隨有《宣乘翼》之編。該書成于本年閏十二月,鼎祚自有序,見《鹿裘石室集》文集卷一。此書今未見,亦未見各家著錄,當已佚。
萬歷三年(1575) 刊刻《游白岳詩》
本年二月,梅鼎祚侍父游白岳(齊云山),歸后由邑友沈懋學為之校訂繕錄。梅守德《書兒鼎祚游白岳詩》款“萬歷乙亥夏日”(《無文漫草》卷十三),沈懋學《游白岳詩引》后署“萬歷乙亥夏日”(《鹿裘石室集》卷首),可見該集刊刻于本年夏。秋歙縣王寅已將是書示諸邑人(《游白岳詩引》,《鹿裘石室集》卷首)。明年鼎祚亦曾將此集寄浙江海寧陳與郊、廣東順德歐大任。這是已知梅鼎祚的第一本詩集。
萬歷四年(1576) 與修《寧國府志》
本年初,寧國府知府陳俊重修府志,聘梅守德為主修,宣城貢安國、沈懋學、梅鼎祚,涇縣張?zhí)﹣淼染c其事。是年鼎祚年僅二十八,因為其詩文主張復古,在修志時不免沿襲其一貫的風格,因此其父曾中肯地批評他:“郡公昨面吾,語汝志文字須明白條暢,令人易曉,不必太事奇古。此語汝所不欲聞,然以見主修者之意耳。其沿革互異,從史為長?!保肥氐隆杜c兒鼎祚書》,《無文漫草》卷十四)萬歷府志僅數(shù)月即已纂成二十卷,較嘉靖府志內容大為增益。鼎祚分纂何卷,今已不可詳考。
萬歷四年(1576) 編定《鷇音》
《鷇音》,是書當早已亡佚,故內容不詳?!苞d音“”一詞,見《莊子·齊物論》,成玄英疏云:“鳥子欲出卵中而鳴,謂之鷇音。”本年,湯顯祖、蹇達、龍宗武、歙縣汪道會、謝陛、程本中等紛紛社集宣城,《鷇音》或當為此而集也。蓋書曾請湯顯祖、歐大任為作序,約成書于本年冬或明春。
萬歷四年(1576) 編選《唐二家詩鈔》十二卷
此為李白、杜甫詩歌選集。書成后,有鼎祚本年作《唐二家詩鈔小敘》。其最早刊刻當在萬歷六年,今山東圖書館及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本,卷首有《李杜詩鈔總評》,末鐫“萬歷六年戊寅秋直隸寧國府行梓”牌記,可證。其后多有翻刻,卷數(shù)各異。嘉慶《寧國府志》卷二十四著錄為十卷,不知何所出,抑或“十”為“十二”之脫耶?
萬歷五年(1577) 編刻《黃白紀游》詩集
本年二月,梅鼎祚游黃山、齊云山,過歙縣,謁汪道昆為《寧國府志》請序,歸后輯有詩集《黃白紀游》。四月,寄書歙縣訓導、錢塘田藝蘅,請其為《黃白紀游》作序。五月十九日,歙縣吳守淮至宣城,亦為其《黃白紀游》作序(《鹿裘石室集》卷首)。
萬歷五年(1577) 為父編《贈處集》
《贈處集》是梅守德一生友人的贈言集。梅守德在《贈處集引》中說:“德東西游走,散逸頗多,篋笥所存,僅余若許,兒子鼎祚慮且益散,裒而錄之,鋟附家乘,余因許可,刻成則系之斯言,其謹藏之,非曰概以示人也?!保ā稛o文漫草》卷十四)然而今《文峰梅氏宗譜》中未見斯集,可知其早已亡佚了。
萬歷五年(1577)底 為父編選《滄州近稿》《無文漫草》
本年十一月九日,鼎祚之父梅守德病逝,喪事之余,鼎祚開始為其父編選其休致后遺集《滄州近稿》與《無文漫草》。唐汝迪《滄州近稿序》后署“萬歷戊寅十月朔日”,徽寧池太兵備道馮叔吉為《滄洲近稿》作序亦在萬歷六年,可知其竣刻于萬歷六年底。該二書今國家圖書館均藏有殘本。
萬歷六年(1578) 編選詩集《與玄草》八卷
“與玄者,本揚家童烏事?!保ā杜c玄草自序》,《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四)鼎祚以西漢揚雄父子自喻,該集收近兩年詩作,以寄托對父親的濡沫之情。梅守箕《校次與玄草題辭》: “是草為丁丑而前,皆及其先太中之存,多庭間唱和,而以‘與玄’名草云?!逼渥孕蚝罂睢叭f歷戊寅二月既望,汝南梅鼎祚書于鹿裘石室”,可知編成于今年二月。而其目錄前刻有“宣州司理閩黃師顏、宣城令豫章詹事講同刊”,黃師顏八年始任寧國府推官,則《與玄草》當刊刻于萬歷八年或九年。
萬歷六年(1578) 開始編纂《八代詩乘》
《八代詩乘》為漢魏六朝的詩歌總集,仿馮惟訥《詩紀》體例而編。其中《漢魏詩乘》收漢、魏詩各十卷附吳詩一卷,刻于萬歷十一年(1583),其自序款:“萬歷癸未七月既望,千秋鄉(xiāng)人梅鼎祚書于玄白堂?!比f歷三十一年(1603),史起欽任寧國府知府,極力贊成此事,遂續(xù)有《六朝詩乘》之選,收晉詩六卷,宋詩四卷,齊詩三卷,梁詩六卷,陳詩二卷,北朝詩三卷,隋二卷,無名氏附錄一卷,完成刊刻于萬歷三十四年,自序款:“萬歷丙午春二月朔,江東梅鼎祚撰?!?/p>
萬歷七年(1579) ??獭吨x宣城集》
是刻乃應寧國府推官史元熙之請。今國家圖書館藏本有梅鼎祚序,后款“萬歷己卯皋月”,皋月,即五月,可見鼎祚之編竣在本年五月。史元熙亦作有《小敘》,后署“萬歷己卯夏六月書于郡署之吏隱齋”,則全書當于本年底完刻。
萬歷八年(1580) 編刻詩集《予寧草》
予寧,即服喪?!队鑼幉荨肥斩袢f歷六年至八年為父守喪期間所作詩歌,其初成于萬歷六年,其后續(xù)有增補,本年二月鼎祚終喪,三月遂編定是集。其《予寧草序》后款:“歲庚辰修寎月朔,千秋鄉(xiāng)人梅鼎祚書于玄白堂。”修寎月,即三月。夏,鼎祚曾以《予寧草》稿本寄歐大任(《歐虞部集》西署集卷六),萬歷十一年七月,鼎祚至南京訪歐大任于青溪,請其為《予寧草》作序,序后款“萬歷癸未秋八月朔”,則《予寧草》刻定于十一年底或十二年初。
萬歷九年(1581) 編刻《南游集》
萬歷七年,梅鼎祚赴南京鄉(xiāng)試,其間與劉紹恤、沈應文、顧大典、周光鎬、郭子章、吳同春、任山甫、釋洪恩等有廣泛交游,“蓋南來眺三山,登雙闕,顧瞻舊宮,引睇陵寢,探六代遺事于墟落棒莽間,定交諸名人作者,投契彼心,一時都人士翕然傾焉。”(周光鎬《南游集敘》,《鹿裘石室集》卷首)歸后結集為《南游集》。是集本年夏由南吏部驗封司郎中周光鎬捐資刊刻。
萬歷九年(1581) 編定詩集《庚辛草》
庚辛,即庚辰、辛巳,此集收鼎祚萬歷八年、九年所作詩,其編定于本年八月(《庚辛草自序》,《鹿裘石室集》卷首),由沈懋學為其校訂,并作序,序后署“萬歷辛巳蠟月望日” (《鹿裘石室集》卷首),梅守箕亦曾為《庚辛草》作序,序后款“萬歷癸未中秋月哉生明”( 《居諸二集》卷十),則其刊刻當在萬歷十一年或稍后。
萬歷十年壬午(1582) 選輯《緣督集》
《緣督集》為南宋江西文學家曾豐的詩文集,宣城知縣詹事講妻曾氏,故請鼎祚為其選輯重刻。是書凡十二卷,今存,鼎祚曾代詹事講作《選刻<緣督集>引》,見《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十八,然不存今刻本,不知何故。書后尚有萬锜后跋,署“皇明萬歷癸未四月既望,宣城后學萬锜頓首撰”,知此書刻成于萬歷十一年也。
萬歷十一年(1583) 編定《梅禹金詩草》
《梅禹金詩草》是梅鼎祚前此所作各詩集的選定本,其所作文原亦應匯入此書,但因故為果,因此僅名為“詩草”( 《與湯義仍》,《鹿裘石室集》書牘卷二)。該集凡二十卷,有“萬歷歲癸未冬十月朔日”劉紹恤序(《梅禹金詩草》卷首?!堵刽檬壹肪硎卒洿诵蜃鳌芭c玄草序”,誤,蓋其序含“與玄”“予寧”“庚辛”三草,非僅為“與玄”而發(fā)也)。此集國內罕見,日本內閣文庫藏有萬歷十一年鹿裘石室刊本。
萬歷十二年(1584) 作《昆侖奴》雜劇
《昆侖奴》雜劇全稱《昆侖奴劍俠成仙》,今國圖存萬歷四十三年(1615)王驥德、徐渭校訂,山陰劉云龍刻本??瘫竞笥卸瘛邦}后”,款“江左小謝書于太一生封鶴臺”。小謝,當為歙縣謝陛。又一后跋,已殘,不知撰人。其自序創(chuàng)作緣起云: “惟時上巳修禊于宛,酒間戲衍其傳為樂府,以佐觴政。”(《<昆侖奴>傳奇引》,《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十八)雜劇卷首錄此文題曰“《昆侖奴》傳奇自題”,后款“萬歷甲辰三月六日,書于鄰冢軒竹下”,可知《昆侖奴》作于本年春。鄰冢軒,天逸閣內亭軒名。
萬歷十三年(1585) 作《玉合記》傳奇
梅守箕《玉合記序》:“至金元之際,三嘆而有余音,遂為《昆侖奴》雜劇與是役也?!保ā毒又T二集》卷十)《玉合記》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由梅守箕此序可知,其與《昆侖奴》雜劇同時作或稍后,至本年已定稿。今年八月,鼎祚訪湯顯祖于南京,請其為序(《玉合記題詞》,《湯顯祖詩文集》卷三十三)。十五年(1587),屠隆亦有序(《章臺柳玉合記敘》,《棲真館集》卷十一)。后鼎祚變賣妾氏首飾加以刊刻(《鹿裘石室集》書牘卷五《與湯義仍太?!罚骸啊队窈稀房炭?,乃費我姬人金步搖耳。吳越之間,盛行樂部,正緣大序關之以賣珠飾犢也。”)。
萬歷十五年(1587) 為屠隆校訂《廣桑子》
《廣桑子》,屠隆作于去年。今年十月,屠隆至宣城吊沈懋學葬,囑托鼎祚為之校訂。梅鼎祚《與寧國令君》:“長卿《廣桑子》多在左右,臨歧再四屬我為訂,幸即見示。且知公必有定品,并以教我?!保ā堵刽檬壹窌鵂┚矶巼罹?,指寧國知縣水卿謨,屠隆同鄉(xiāng)。《廣桑子》為調和三教而作,今未見其傳,鼎祚具體校訂情況不得而知也。
約萬歷十五年(1587) ??探汀督獾摷?/strong>
今玄白堂刻本《江光祿集》十卷,集遺一卷。卷端題“明宣城梅鼎祚禹金?!薄皬牡苻褡玉R閱”。玄白堂為鼎祚書齋名。是刻依宋本而又有補遺一卷,增補《遂古篇》《詠美人春游》《征怨》三篇,則不限于宋本也?!督獾摷肪唧w刊刻年代不詳,萬歷二十六年(1598)胡之驥校注《梁江文通集》十卷,即以玄白堂本為底本,則《江光祿集》之刻必在此之前。
萬歷十六年(1588) 編集《古樂苑》
萬歷十一年,呂胤昌任寧國府推官,與梅鼎祚交情甚篤,鑒于郭茂倩《樂府詩集》之失,而囑鼎祚編集《古樂苑》。湯賓尹《鹿裘石室集序》:“宓犧氏以降,抵于六朝,輯其音律可被管弦者,為《古樂苑》?!薄豆艠吩贰贩参迨?,另有首一卷,目錄二卷,衍錄四卷,卷帙浩繁,隨編隨刻,長達數(shù)年之久。萬歷十九年(1591)歙縣汪道昆為之作序,當在其年刻竣。
萬歷十七年(1589) 纂輯《周少隱存集》
南宋宣城周紫芝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詞》等,然經(jīng)宋末戰(zhàn)亂,元代《太倉稊米集》已罕見,故汪澤民輯《宛陵群英集》,僅收周紫芝詩一首。明初修《永樂大典》,曾收入《太倉稊米集》,其后不見傳本。梅鼎祚自是無緣得見。萬歷十六年,鼎祚至南京,于書坊得見《竹坡老人詞》,歸后益搜各典籍中周紫芝佚作,于今年六月編成《周少隱存集》,明年春三月竣刻。
萬歷十七年(1589) 輯刻《履齋遺稿》
吳潛作為南宋末重要的政治家、文學家,其生前所作甚夥,然至明代,其作亦散失殆盡。去年鼎祚在南京得其《履齋詞》,歸后遂搜羅群籍,編為《履齋遺稿》四卷,凡詩一卷、詩余一卷、雜文二卷。該書輯成后,交給吳氏裔孫吳伯敬,由伯敬刊刻行世,后收入《四庫全書》?!皾撛蓉瑒t收拾放失以存梗概,鼎祚亦不為無功矣?!保ā端膸烊珪诽嵋?/p>
萬歷二十一年(1593) 編纂《歷代詩匯》
本年約四月,福建莆田人方承郁赴歙縣知縣任,道過宣城,二人“促膝論心”,一拍即合,方承郁遂請鼎祚編纂《歷代詩匯》一書。本年秋,鼎祚已擬定大綱,并擬請歙縣謝陛、謝彥章共襄此業(yè),至二十四年八月,已完成七大冊,將近全書的三分之一。二十五年春,完成九冊,得全書之半。然而此時方承郁“宦清絕異,既乏刻貲,而又不欲煩二三部士”( 《答方伯文》,《鹿裘石室集》書牘卷十一),無錢刊刻,鼎祚被迫忍痛中止?!稓v代詩匯》遂成爛尾工程。
萬歷二十一年(1593) 編纂《書記洞詮》
《書記洞詮》初編于何時,不可詳考。本年秋,梅鼎祚寄書蘇州劉鳳,請其為《書記洞詮》作序,并欲于明年春至蘇州劉鳳處搜書,可見此時《書記洞詮》已經(jīng)在編。二十三年約十月,鼎祚寄書湯顯祖,曰:“弟數(shù)年來撰集《書記洞詮》,凡百十四卷,頃方卒業(yè)?!保ā洞饻x仍》,《鹿裘石室集》書牘卷九),亦欲請湯顯祖為序,此時《書記洞詮》已基本成書。二十四年春,《書記洞詮》一一六卷全部編成,并于二十五年五月至二十七年陸續(xù)開雕。今北京大學圖書館、蘇州圖書館均有藏本,其《凡例》后署:“萬歷歲丙申春玄白堂識?!毙枰f明的是,《明史》卷九十九《藝文四》著錄該書為一百二十卷,實因總目載有補遺四卷,然此補遺并未完成或刊刻,故其實際卷數(shù)應為一一六卷。四庫本即此。
萬歷二十三年(1595) ??獭墩f郛》
《說郛》是元末明初陶宗儀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初刊于弘治年間,至萬歷時已罕睹,故鼎祚有此宏愿。本年八月鼎祚至南京,曾寄書姚汝循:“鼎祚來金陵??獭墩f郛》,原本訛舛,聞公家槴上有之。此書雖不盡雅馴,有可永日?!保ā洞鹨⑶涫咕罚堵刽檬壹窌鵂┚戆耍┮θ暄?,字敘卿,號鳳麓,浙江永嘉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累官南京刑部郎中、大名知府。鼎祚??獭墩f郛》,今未見諸家書目著錄,不知未完成,或僅藉其??彼?/p>
萬歷二十三年(1595) 編《[口醫(yī)]噓臚志》成
梅鼎祚《與呂玉繩》:“明年(指萬歷二十一年)則一病幾殆,因復跳而南及姑孰,翻二藏者前后幾三載,……將破涕為歡,以笑為道也,輯古今之俳諧為《[口醫(yī)]噓臚志》三十余卷?!保ā堵刽檬壹窌鵂┚砭牛┯郑f歷二十九年《答湯嘉賓》:“近戲撰《[口醫(yī)]噓臚志》數(shù)十卷,悉子瞻要人說鬼及應春夢婆遺意也?!保ā堵刽檬壹窌鵂┚硎┛芍摃拇笾聝热荨珊?,有吳人童某愿出資刊刻,然亦僅刻數(shù)卷,因資乏而中止,今遂不得見矣。
萬歷二十四年(1596) 編《唐樂苑》成
《唐樂苑》是《古樂苑》的續(xù)集。其始編于萬歷二十一年之前,該年梅鼎祚《答方伯文明府》:“弟往刻《古樂苑》五十余卷,昨為《唐樂苑》亦三十余卷。”(《鹿裘石室集》書牘卷十一)是《唐樂苑》尚在編輯中。本年鼎祚寄書呂胤昌:“更續(xù)《古樂苑》而為《唐樂苑》四十卷,力不能板傳?!保ā杜c呂玉繩》,《鹿裘石室集》書牘卷九)當已編竣。然《明史》卷九十六《藝文一》、《江南通志》卷一九二均著錄該書為三十卷,嘉慶《寧國府志》卷二十四記為二十卷,民國《安徽通志稿·藝文考稿》集部卷三十又錄為三十八卷,莫衷一是,疑此書未能刊行,各家以傳聞而誤記也。
萬歷二十六年(1598) 編纂兩朝實錄
先是,申時行任內閣首輔,欲開史局以修明歷朝實錄,欲引梅鼎祚與之,后未果。萬歷二十年,鼎祚過蘇州訪申時行,似申仍有此意。二十二年三月癸卯,神宗始開史局(《神宗實錄》卷二七一),本年秋,鼎祚以所纂訂兩朝實錄寄申時行:“兩朝實錄,櫝藏有年。初亦私有所札記,將圖就質臺端。比且史局廣開,鴻典肇舉……”(《奉答申相公》,《鹿裘石室集》書牘卷十)其事當以申氏已休致未果。鼎祚所纂之兩朝實錄,當指《大明實錄》,十二卷,今存元至正十二年至明洪武三十一年,《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錄。
萬歷二十七年(1599) 校訂《半山藏稿》
《半山藏稿》二十卷,浙江永嘉王叔果著。其侄王光蘊任寧國府同知,與鼎祚交篤,遂請鼎祚為之校訂。鼎祚校訂完成后并推薦南京刻工丘羲民為之雕板。今萬歷二十八年刻本目錄前有“后學宣城梅鼎祚校”字樣。
約萬歷二十七年(1599) 編撰《宛陵禪莂》
梅鼎祚輯有《釋文紀》一書,在搜集該書資料的過程中,他特意將與宣城有關的禪事匯為一編,是為《宛陵禪莂》。本年,他寄書南京報恩寺僧洪恩:“弟子比欲為《宛陵禪莂》一書,無極老師塔銘愿惠一幅,往為羅使君開堂敝郡,所講何經(jīng),時吾師為首座,能記憶否?此宛陵一大因緣也。書成,就吾師序之。”(《與三懷師》,《鹿裘石室集》書牘卷十)今《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十八有《書<宛陵禪莂>四則》,闡述編書緣由及收輯史料標準,然此書是否完成,有無刊刻,不得而知,未見于明末以來諸家書目。
萬歷二十八年(1600) 《青泥蓮花記》編成
《青泥蓮花記》專記青樓之人或事,十三卷。原刊本序后署: “萬歷庚子白露之候,江東梅鼎祚禹金撰。”可見編竣于本年秋?!堵刽檬壹肺募硎擞小稌嗄嗌徎ㄓ浭粍t》,敘其編纂是書之用心,然《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四譏其“勸百而諷一”,眼光不免狹隘。今鹿角山房刊本校后志署“萬歷壬寅春閏,宣城梅膺祚誕生志”,可知刊刻于萬歷三十年,鼎祚從弟膺祚曾參與校訂。
萬歷三十一年(1603) 校訂《思澄樓稿》
《思澄樓稿》,四川定遠張一鯤著。張一鯤曾任江西道御史,至宣城與梅鼎祚相識,遂成莫逆。萬歷二十五年,張一鯤即將其所著《思澄樓稿》寄鼎祚,囑鼎作代為校訂,然鼎祚因病一直未暇。本年,張一鯤再托同鄉(xiāng)、無為州知州李作舟渡江催促,鼎作才得以完校并作序(《思澄樓稿選序》,《鹿裘石室集》文集卷三)。
萬歷三十二年(1604) 編纂《三才靈記》成
《三才靈記》,即《才鬼記》《才幻記》《才神記》。其詳情可參見《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四各書序。《三才靈記》有萬歷三十三年蟫隱居刻本,《才鬼記序》后署“萬歷甲辰十月朔,宣城梅鼎祚撰并書”,可知初編成于本年。今上海圖書館有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入。
萬歷三十二年(1604) 開始編纂《歷代文紀》
自本年至萬歷三十八年,梅鼎祚編纂《歷代文紀》凡十五種近三百卷,至崇禎年間才陸續(xù)刊刻問世。其詳情請參見拙文《梅鼎祚歷代<文紀>的編纂與刊刻》,載《宣城歷史文化研究》2021年第3期,這里不再贅敘。
萬歷三十四年(1606) 校訂《李氏家集》
據(jù)譜,宣城李氏一支為唐末詩人李咸用后裔,李咸用詩集《披沙集》即完整保存于《李氏家集》中,與今《全唐詩》本文字多有出入。梅鼎祚應邑人、時任浙江常山縣丞李成器之請,為之選定家集,以作續(xù)譜之用。鼎祚并為作《宣城李氏家集序》,今存《鹿裘石室集》文集卷二,《西溪李氏宗譜》錄此序,后款:“萬歷丙午夏月日長至,宣城千秋鄉(xiāng)人梅鼎祚撰,句甬林芝書。”
約萬歷三十五年(1607) 為俞安期增訂《詩雋類函》
俞安期(1550—1630?),字羨長,蘇州吳江人。跟梅鼎祚一樣,俞安期也久困棘闈,愛好編書刻書。其所編《詩雋類函》凡一百五十卷,正文卷首題有“宣城梅鼎祚增定”字樣,可見梅鼎祚曾為是書的編定提供了資料。該書刻于萬歷三十七年,則鼎祚參與是書編纂在此之前,權系于此以待考。至于鼎祚具體提供了那些資料,是否參與過全書的策劃,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
萬歷三十六年(1608) 作《長命縷記》傳奇
《長命縷記》三十出,其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其《長命縷記序》曰:“凡天下吃井水處,無不唱《章臺》傳奇者,……是時道人年三十余爾,又三十余年而《長命縷記》出?!保ā堵刽檬壹肺募硭模队窈嫌洝纷饔谌f歷十四年,三十八歲,其后“又三十余年”,作者已不在人世,“三十余年”當是“二十余年”之誤?!堕L命縷記》若本年作,則為《玉合記》之后二十二年。又,《長命縷記》第一出《提綱》《臨江仙》云:“壽星南紀正當陽,老人作戲逢場?!彼茷槎窳詨圩?,本年鼎祚六十歲。
萬歷三十七年(1609) 校訂《冰川詩式》
《冰川詩式》四卷,寧國府通判梁夢陽伯父梁橋著。梁夢陽萬歷三十二年任寧國府通判,三十三年改東昌府通判,旋離任。其請鼎祚代為校訂《冰川詩式》,當在三十六年,時梁夢陽在戶部任職。今萬歷三十七年《冰川詩式》刻本,卷首有鼎祚作“重刻冰川詩式序”,序后款:“萬歷己酉之秋七月既望,后學宣城梅鼎祚敬撰?!毙焖贩健睹范衲曜V》系此事于萬歷三十三年,誤。
萬歷四十二年(1614) 編纂《玄對山水》
《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四《玄對序》:“甲寅夏五,梅雨浹旬,頗饒晝晏。屬從子勸條摘酈注之所稱奇麗者,因及諸書,偕徐甥穆如更廣之,芟蕪撮勝,訖于六朝,以存古之遺。唐無與焉。凡三卷,題之《玄對》……明年春,徐甥謀于勸,授諸梓?!笨芍藭伺c從侄梅士勸、外甥徐昭慶共同編纂,刻于萬歷四十三年春。今存《玄對》刻本卷首題“江東梅鼎祚匯裁,從子梅士勸、從甥徐昭慶輯錄”。
天啟三年癸亥(1623)
萬歷四十三年(1615)八月二十四日梅鼎祚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其一生所作詩文,由其子梅士都、梅士好結集為《鹿裘石室集》刊刻行世。集凡六十五卷,其中詩二十五卷,文二十五卷,書牘十五卷。
從以上年表可知,梅鼎祚自青少年起,即已立志纂述,從此遂一發(fā)不可收,至臨終尚欲??烫蘸刖凹ā杜c韓君陳》其一,《鹿裘石室集》書牘卷十三),其一生收羅文獻之久且夥,有功世人之巨且遠,堪為時代及鄉(xiāng)梓之楷模,我輩后人當永遠銘記之。
(作者系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