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叫南都公益基金會的機構(gòu),它的理事長徐永光最近將陳光標的高調(diào)慈善貶稱為“暴力慈善”,徐永光本人算得上是“專業(yè)”的慈善人士,他的專業(yè)性還表現(xiàn)于在自己做著慈善事業(yè)的同時,還會不斷地貶低打壓別人的慈善行為――那些凡是與他的理念不一樣的。
大老板陳光標高調(diào)做慈善的方式,究竟有多少人會看不慣?我相信許多,包括曾經(jīng)的自己,但如徐永光以“暴力慈善”對陳光標慈善行為的定義,我仍然無法接受,“暴力”是一個純粹的貶義詞,再加上“慈善”這兩個字,陳光標的行為在徐永光的解釋下已經(jīng)完全從“善”變成了“惡”,從“慈善”變成了“慈惡”。
但徐先生你能有什么證據(jù)證明一次一次親身赴險救災(zāi)、發(fā)錢的行為真是“惡”呢?
以前,徐先生曾說陳光標式的慈善是布施式的慈善,這舊時代的“布施”該是新時代的“慈善”的源頭吧,我更不明白的是,布施行為無論在中國還是國外,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它都比“慈善”有更長久的歷史和更深厚的認同,或者說現(xiàn)在的“慈善”就是從前的“布施”發(fā)展而來的,為什么今天有了你的慈善就要推翻別人的布施呢?
排斥別人的慈善者,莫如說是偽善。
好人,他到底是一個你完全可以接受的那種好人,還是你并不完全接受的那種好人,你接不接受,這都不影響他是好人。
誰想否定陳光標先生是個好人,辦法只有兩個:
一個是拿到確鑿的證據(jù)說陳光標的錢不是好路子來的,是販煙土和開妓院賺到的;另一個是你比陳光標個人捐出更多的錢,你可以說,我是比陳光標是更好的好人。
前幾天去常州,也遇到兩個好人。
一個,是叫林建利的溫州商人,在常州做生意已經(jīng)多年,很壯實的中年人。
2009年3月22日的常州,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一名女子落水,帶女兒路過的林建利見狀脫下衣褲交給女兒“好好看著”,然后冒著春寒跳入河中將女子救起,泳技頗佳,事后穿上衣褲悄悄離開,當場的人們只為幫那個女人而忘了救人的人,幸好這動人的一幕被一名網(wǎng)友全程拍照記錄下來,當晚就用一個圖文并茂的帖子發(fā)布到了常州化龍巷論壇上,但記者們費好天大的勁還是沒找到這位“背影英雄”,后來,林的女兒在學校寫了一篇作文,就是寫自己的父親,老師才找到了這個大好人。
林建利說自己的個性深受父母的影響,從小父母就教他做好人,13歲時因為水性好還救過一個小伙伴,上完高只只因半分需要交2000元錢才能農(nóng)轉(zhuǎn)非不成,跟著一個大哥下海經(jīng)商,打拚至今。
林建利與陳光標,無論是年齡、外形還是行善理念都非常相似,是那一代普通中國人的典型,他們都有強烈的回報社會的愿望――雖然這個劇烈變動的時代說不上給他們這一代帶來到多少好處,若說好處,也只是發(fā)展的機會不錯,但他們知足而感恩。
還一位,是個女人,叫朱沙。
我見到的朱沙,很年輕,我估計她不到40歲,不想她說自己已經(jīng)50多歲了。
她說,可能是因為自己常常獻血的緣故,身體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能保持年輕。這可以供很多想保持青春的女孩子、女明星們參考一下。
關(guān)于朱沙,如“常州獻血網(wǎng)”這樣的專業(yè)性網(wǎng)站上事跡傳得很旺盛。
1994年,34歲的朱沙還在常州釀酒總廠的保健藥房工作,獻了第一次血,400毫升,廠里獎勵她500元營養(yǎng)費,這筆錢在那時不是小數(shù)目,那年代,我也曾為獻血受到公司的幾百元獎勵激動得覺得很光榮過;朱沙把這筆錢全部交了黨費,之后,她不再在廠里報名而是悄悄地到街頭采血車或獻血屋獻血,每半年1次:上半年是3月23日,下半年是9月23日,從未間斷――她不在廠里報名,就不會有獎勵,朱沙就這樣成了無償獻血者,至今,這位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已累計獻血接近90次,其中全血42次,血小板43次(每次算全血800毫升),總量達4萬多毫升,朱沙獻的血已是她全身血液的近11倍;若按救助一個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計,而她所獻的血已能救活近54人。
什么是真正的大慈大善!
無償獻血,正如那個轉(zhuǎn)身離去以背影當好人的林建利,正是如日常所能聽到的那個詞:低調(diào)。
但,2007年12月,常州市啟動成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wù)隊,開始面向社會招募志愿者,第一個電話打給朱沙,此后,朱沙每天清晨8點半都會出現(xiàn)在常州局前街上的獻血屋,周六、周日,朱沙的崗位又轉(zhuǎn)至紅星影劇院門口的移動獻血車上,她把獻血和宣傳獻血作為了一個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