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秋高氣爽,在這個豐收的季節(jié)里,記者走進郎溪縣濤城鎮(zhèn)紅星村的稻田,只見一臺臺現代化的收割機在稻田里穿梭,金黃飽滿的稻谷被裝入農用車內,機械化收割帶來的高效率讓種植戶們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現在的農業(yè)技術越來越先進,農機設備也越來越智能化,為農業(yè)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全國農業(yè)農村勞動模范、紅星村種糧大戶楊宗成在現場向記者展示了農業(yè)科技帶來的變革。他自豪地說,他的家庭種植農場擁有無人機、插秧機、旋耕機、收割機二十多臺,不僅為自家農業(yè)生產提供了便利,還為周邊村民提供了相關服務。
“今年比去年稻子收成要好,平均每畝稻谷折合干谷1300斤。”楊宗成滿臉喜悅地說道,他今年種植了400多畝長香米水稻,這些水稻烘干加工成大米后,將出售到長三角各地。
幾十公里外的姚村鎮(zhèn)天子湖村杉樹嶺村民組,種糧大戶馬貴啟也在忙著秋收。收割機轟轟地穿梭在金黃的稻田里,搶收成熟的稻谷。馬貴啟開著三輪車,跟隨收割機,裝載新收的稻谷,然后轉運到主干道,現場過磅賣給商販。
“今年風調雨順,產量比去年高,是個豐收年?,F在有商販到田頭收購稻谷,稻谷收起來就賣了,特別方便?!瘪R貴啟充滿信心地說,明年他還準備到夏橋村的芝麻溝和瓦溝兩個組再承包百來畝田,擴大種植規(guī)模,等稻子收割了再種一季油菜。
“豐產豐收靠科技。”郎溪縣農業(yè)部門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推進糧食增產增收,郎溪縣在今年開展了2023年水稻綠色高產高效行動。該縣積極推廣優(yōu)質水稻品種、集中育秧、機插秧等關鍵技術,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和病蟲害綠色防控來提高糧食產量。目前,共創(chuàng)建了286個示范基地,其中50畝以上的再生稻示范基地有127個,100畝以上的單季稻示范基地有159個。
據了解,郎溪縣今年水稻種植面積達43萬多畝,已經進入豐收期。為了做好秋收工作,該縣農業(yè)部門積極指導農機服務組織、從業(yè)人員開展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機具檢修,并準備了充足數量的收割機、拖拉機和烘干機等設備,以滿足秋收期間的需求。預計“三秋”期間該縣將投入收割機520余臺、大中型拖拉機680余臺套、烘干機286臺,完全能滿足“三秋”需求。豐收的碩果是對科技助力的最好回應,也為郎溪縣農民帶來了豐裕的喜悅。(記者 余慶 特約記者 余克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