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生病住院,十天時間里,真切感受到醫(yī)院對面大壩塘公園的“非凡熱鬧”。筆者大聲疾呼:做文明市民,讓廣場和公園靜下來,別讓噪聲影響了他人。
早上5點多,晨練的人們就從四面八方趕到大壩塘公園,有的打拳,有的跳操,大喇叭、小音箱、收音機火力全開,聲音震耳欲聾。晚上則從6點開始一直到9點,氣氛達到了高潮。5月26日,入院第一天,在大壩塘廣場,記者看到,除了健身鍛煉用的大喇叭外,還有兩位來自淮安的盲人歌手在廣場上圈地,用深情的歌聲震撼獻藝。
筆者同三位病友住在6樓,即使關上窗戶,拉上窗簾,也難擋澎湃的音潮,吵得人實在心煩。
在公園廣場健身是市民的權利,沒有人能夠干涉,但如果由此侵犯了別人的正當權益,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未必人人能自覺做到。
大壩塘廣場前方是市人民醫(yī)院的門診樓,同時也有住院部。醫(yī)院是病人修養(yǎng)治療的地方,理應保持安靜。現在正爭創(chuàng)三甲醫(yī)院的市級醫(yī)院的大門前實在不應該存在這樣的噪聲源。
大壩塘廣場的東、南、西側都是小區(qū),住著數千戶居民, 其中不乏即將參加高考和中考的莘莘學子,噪聲干擾無疑會對他們的復習產生不良影響。
記者也向院方做了反映,得到的答復是他們也曾多次向城管舉報,但問題始終解決不了,他們個人也對此深惡痛絕。
住院治療,安心精養(yǎng),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是病人、醫(yī)生及其家屬的共同期盼,是對病人生命健康的基本尊重;高考在即,靜心復習,是孩子、家長們的共同期盼,也是政府和社會所能給予考生的最基本關懷和幫助,我們豈能因一己之私而剝奪他們的權利?!
記者認為,問題不是解決不了,而是有關單位沒有真正重視,沒有真正下力氣去協(xié)調解決,致使在創(chuàng)建三甲醫(yī)院和創(chuàng)建省級文明城市的大好形勢下,城市文明創(chuàng)建出現了一處硬傷,實在匪夷所思。這暴露了有關部門工作的缺失和缺位。
凡有廣場處,皆有健身者。實際上,大壩塘只是“中國式健身擾民現象”的一處縮影,在宣城的其他地方有,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也有。一方面,它顯示了出國人健身意識的增強,無疑是一個件大好事,但另一方面,也充分顯示了國人法律意識和公德素質亟待提升。
令人高興的是,昨晚8點47分,記者推窗而望,廣場上的人流已經散去,震耳的音樂聲也已停歇,留下來的是一片安靜和祥和,多好!而在前幾日,喧鬧之聲還要延長一個小時,清凈對于以往住在這旁邊的人們來說只是個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