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_国产91对白在线播放边_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弘揚優(yōu)秀“ 和 ”文化 擦亮調解“宣”品牌
來源:宣城日報 作者: 發(fā)表時間:12-01 10:44

宣州區(qū)貍橋鎮(zhèn)握手言和文化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p>

讓“楓橋經驗”煥發(fā)時代新彩,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點亮地方特色品牌,這正是我市聚力打造“握手言和”調解品牌的題中之義。

為更好地服務基層社會治理,近年來,市司法局針對當前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多樣性的實際,緊扣徽文化

“和諧、善治、功效”三個關鍵詞,創(chuàng)新推動“傳統(tǒng)文化+人民調解”“法治文化+人民調解”模式,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發(fā)掘“和”文化,推動其與新時代“楓橋經驗”宣城模式相融合,用心培育“握手言和”調解品牌,通過以文化人、以法育人,將矛盾解決在群眾家門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

這是一種從文化中尋源,又讓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品牌成長之路,也是一條從群眾中聚力,又讓力量傳導于群眾之中的和諧發(fā)展之路。

根深:溯文化之源提煉 “和”品牌

績溪,是徽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被譽為和諧之源,“和”文化沉淀在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中。

在績溪縣瀛洲鎮(zhèn)龍川胡氏宗祠,有組“四荷圖”,其中西一組荷葉上分別雕刻著螃蟹、鴛鴦、大蝦、對蛙等,寓意著“和諧”“和美”“和順”“和鳴”,體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的和諧關系;東一組的“四荷圖”,則寓意“和比金玉”“以和為貴”“和順路通”“祥和清吉”。

這組“四荷圖”,便是我市打造“握手言和”調解品牌的靈感來源。

結合胡氏宗祠“四荷(和)圖”“百瓶(平)圖”所蘊含的“家和外順 百世平安”之意,市司法局立足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煉出“1234”調解文化:即一個“和”品牌——“握手言和”品牌。兩種“和”內涵——家和外順、國泰民安。三項“和”工作——和顏悅色,使其想“和”;心平氣和,使其愿“和”;握手言和,使其真“和”。四個“和”目標——社會和諧、家庭和美、人人和順、萬物和鳴。

為了推動“握手言和”調解品牌落到實地、發(fā)揮實效,我市先后出臺《在全市推行“握手言和”調解模式 深化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實施意見》《宣城市深化“握手言和”調解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宣城市“握手言和”調解室工作制度》《宣城市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制度》等系列文件,高位推動、全面推廣“握手言和”調解模式。

在拓展深化“握手言和”調解品牌的同時,我市也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培育發(fā)展“一縣一品”,以“和衷共濟”來凝共識,以“和諧社區(qū)”來強基礎,以“和美家庭”來傳美德,以“和睦鄰里”來促融洽,以“和氣生財”來塑誠信,以“和樂共事”來聚民心,推動矛盾糾紛發(fā)生率、信訪上行率、民轉刑發(fā)生率“三下降”,實現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獲得感、社會文明程度“四上升”。

旌德縣結合朱旺村“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煉出“各守其分、分清是非、互諒互讓、共治共享”的“兩水”調解法;廣德市作為北宋名臣范仲淹仕途的第一站,結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總結提煉出“先憂后樂”調解法;寧國市以“共同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為原則,總結提煉出“敦厚敦讓”調解法;涇縣創(chuàng)建“涇”天和調解品牌……目前,宣城獨有的“頭雁領航雁陣齊飛”的調解品牌矩陣已然形成,“握手言和”品牌的內涵不斷豐富,品牌的輻射效應也在不斷擴大。

葉茂:聚多方之力建強 “和”陣地

在宣州區(qū)貍橋鎮(zhèn)派出所調解室里有一面“愛心墻”,一張張群眾握手言和的照片以愛心形式匯聚?!澳銈兊摹帐盅院汀俏覀冏畲蟮目鞓罚 边@面墻上的每張照片,背后都有一個“主角”中間人,他就是曾在貍橋鎮(zhèn)中學當了30多年思政教師的劉道林。因為“人頭”熟、學生多、懂政策,幾年前,在相關單位的推薦下,他來到鎮(zhèn)里的“警民聯調”工作室,成為一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在數年的調解實踐中,他總結提煉出“握手言和”調解法,通過柔性說禮,理性說法相結合方式,妥善化解矛盾糾紛:“他們愿意握手,這個事就翻篇了!”

從績溪千年龍川古祠堂木雕的“四荷(和)圖”“百瓶(平)圖”,到貍橋鎮(zhèn)派出所調解室里彩色的“愛心墻”,不同的是時代感和表現形式,一脈相承的,是“和為貴”的精神內核。

為推動“和”理念與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深度融合,我市持續(xù)加強陣地建設,將“和為貴”理念統(tǒng)領社會治理全過程、全領域,形成“握手言和”調解方式易接受、矛盾糾紛易化解、社會和諧易長久的良好氛圍。

這是人民調解隊伍力量的充實聚“和”。我市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崗位安置等多種方式配齊專職人民調解員943人。按照“會調、能講、善總結”的標準,組建涵蓋生產經營、婚嫁家庭等16個領域的“握手言和”調解專家?guī)?。吸收了沈德山、劉道林、趙玉蓮等一批熟悉法律知識、調解業(yè)務的專業(yè)人員,葛斌、呂觀林、周勝利等一批“人頭”熟悉、德高望重的鄉(xiāng)賢名人,形成相互融合、優(yōu)勢互補的新時代人民調解隊伍。

這是社會治理精益創(chuàng)新的多網融“和”。按照“縣統(tǒng)鄉(xiāng)管村用、多員合一、一員多能”的原則,我市劃分設置8113個“和”網格,配備網格指揮長860名、網格指導員1309名、網格警務員873名、網格法務員658名、網格長5013名、網格員11529名,最大限度整合黨建宣傳、矛盾化解、安全防范、公共服務、信息采集等功能,做到需求“一網”發(fā)現、隱患“一網”排查、問題“一網”解決。通過建立“問題發(fā)現+定期研判”“清單+閉環(huán)”“網格+網絡”等工作機制,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問題15190個,化解信訪矛盾380多件,把問題矛盾化解在一線。

這是用心“止訟息爭”帶來的穩(wěn)定祥“和”。圍繞“‘和衷共濟’凝共識、‘和諧社區(qū)’強基礎、‘和美家庭’傳美德、‘和睦鄰里’促融洽、‘和氣生財’塑誠信、‘和樂共事’聚民心”六大主題,全市深入開展“人民調解為人民”系列主題活動。2023年,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8644件,調解成功18473件,調解成功率99%。其中,“家事類”糾紛2598件,“鄉(xiāng)村振興類”糾紛3116件,“城市生活類”糾紛3637件,“營商環(huán)境類”糾紛1702件,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隆興橋上走一走,什么煩惱都沒有”“隆興橋上攏人心,化解糾紛一身輕”……在旌德縣孫村鎮(zhèn)玉屏村,村民中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

順口溜說的“隆興橋”是村里的一座古橋,修建于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位于玉屏村中心村的核心位置。如今,橋上的連廊人氣頗旺,成了村民休閑聚會的場所。為創(chuàng)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村里也順理成章地把“十全十美”百姓評理說事點設在了這里。在這座橋上,承包田之間排水溝怎么修、各家門前雜物何時清理、鄰里矛盾糾紛等問題,均通過“說”的方式得到了解決。

如今在宣城,這樣的握手言和場景隨處可見,這樣建在群眾身邊的調解陣地也越來越多。這是文化滋養(yǎng)的過程,也是品牌引領的成果。

目前,全市已建成行業(yè)性專業(yè)性人民調解組織61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101個,百姓評理說事點595個,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860個。自2022年起,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已根據各類“握手言和”陣地的場所設施、人員選配、工作成效等情況,評選出首批21個市級“握手言和”調解陣地。

綻放:揚地域特色傳遞 “和”理念

“和諧兩字記心間,筑牢法治這根弦,提升治理現代化,化解矛盾基層辦。總結楓橋好經驗,學法懂法人爭先,人人都把法律講,國家太平民族安……”一陣陣鏗鏘有力的鼓聲,一段段悠揚婉轉唱腔,從郎溪縣建平鎮(zhèn)“鼓為媒”百姓評理說事點傳來,只見皖南大鼓非遺傳承人李修順一手敲著大鼓,一手打著快板,正在表演自編自創(chuàng)的大鼓書《學習宣傳二十大》,引來了不少老百姓的圍觀?!半m然我們聽過二十大報告,知道依法治國,但基本都是通過電視、報刊、微信學來的,通過皖南大鼓的形式宣傳二十大精神,解讀依法治國理念,非常新穎,也很容易接受,而且更加有代入感?!敝車鷷r而響起熱烈的掌聲,群眾不僅學習了政策法規(guī),還愉悅了身心,為“禮讓三分 握手言和”打下了思想基礎。

以鼓為媒,建平鎮(zhèn)把弘揚大鼓文化與“百姓評理說事點”建設有機結合,將說事點設在了李修順家的老房子里,方便群眾聽大鼓書,也便于李修順開展調解工作。作為村里的調解員,李修順通過開門說事、評理調事、便民答事的工作方法,暢通了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在化解矛盾糾紛的同時,他自創(chuàng)“普法路”“法伴人生”“憲法之歌”“習近平法治思想掌舵引航”等文藝作品,還利用鄉(xiāng)村春晚循環(huán)演出,提升普法宣傳質效。

宣城是底蘊深厚的文化之城,在宣城各地,文化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豐富著群眾生活,也滋養(yǎng)著老百姓的精神。隨著“握手言和”品牌逐步扎根、繁茂,我市倡導各地做好地域文化與法治文化的“融合”文章,繼續(xù)深挖“握手言和”的豐富內涵,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人民調解和法治宣教工作。

績溪縣《章氏家訓》中“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忿之事,休專公共之利?!薄鞍布覂勺?,曰讓與忍。”被應用于“握手言和”調解陣地中。旌德縣版書鎮(zhèn)白沙村、版書村將“矛盾糾紛先調處 無理不要亂投訴”“鄰里吵架像堵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等內容融入村規(guī)民約、居民公約中。宣州區(qū)、郎溪縣、廣德市則把“和諧、和美、和順、和鳴”“睦鄰、睦姻、睦愛、睦雍”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皖南剪紙、皖南大鼓、皖南皮影戲等非遺作品創(chuàng)作、表演中,組織開展“和為貴 睦世間”等法治文化活動50余場次,教育引導群眾以“和”為先、以“和”為貴。

不論是預防矛盾發(fā)生的前端關口,還是處理群眾糾紛的終端平臺,所有建在老百姓身邊的個性化調解工作室、百姓評理說事點,都是傳播法治理念、倡導和諧文化的宣傳“窗口”。

我市堅持“因地制宜、注重結合、突出實效”的工作原則,將“和”元素融入“一所(司法所)一點(百姓評理說事點)一室(村居調解工作室)”調解陣地中,60%以上的調解陣地實現了“握手言和”LOGO、宣傳箴言、照片墻、工作流程圖和工作制度“五植入”。在全覆蓋和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我市還將“特色化”列入行動計劃,立足“小創(chuàng)意、微改造、精提升”發(fā)展思路,將各地特色文化融入“握手言和”陣地建設中。宣州區(qū)水東鎮(zhèn)的皮影藝術,郎溪縣梅渚鎮(zhèn)的胥河文化,寧國市青龍鄉(xiāng)的茶文化,涇縣黃村的文房四寶、桃花潭鎮(zhèn)的“贈汪倫”故事,績溪縣家朋鄉(xiāng)的“三德”理念,旌德縣旌陽鎮(zhèn)的文廟儒家文化、版書鎮(zhèn)的活字印刷、云樂鎮(zhèn)的靈芝工藝……這些流光溢彩的地域特色文化豐富了調解室的裝修元素和精神內涵,讓群眾一走進調解室就能感受到“和”文化理念的熏陶,靜心明智、消除隔閡。

在傳統(tǒng)文化里尋找精神之力,在多元體系里增強治理之能。我市司法部門通過立足“和”文化,優(yōu)化“和”文章,讓“握手言和”從一種外在形式,內化成一種調解思路、治理之道,品牌成色越來越足、品牌效應越來越強。預防在先、發(fā)現在早、處置在小,隨著人民調解漸漸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最優(yōu)解”,全市法院受理、審結案件數有效下降,人民調解數量逐年上升。今年截至11月22日,宣城中院總案件受理數3656件,同比下降10.04%,其中民事案件2622件,同比下降15.75%;致省級及以上信訪量為1934人次,同比下降37.63%,降幅排名全省第二;110接處警系統(tǒng)接報糾紛類警情49793起,同比下降8.37%?! 。〝祿碓矗盒鞘兴痉ň郑?/p>

郎溪縣梅渚調解委員會收到一面錦旗。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聯合召開深化“握手言和”調解模式,深化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工作部署會。

【責任編輯:靳瓊靚】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