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_国产91对白在线播放边_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文物“活”起來 綻放新光彩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 發(fā)表時間:07-07 08:46

文物大市宣城抓好普查、保護、發(fā)掘、利用

——文物“活”起來 綻放新光彩


查濟村村民劉子勤查看自家修復后的宅院。 本報記者 羅 鑫 攝

題圖:磨盤山遺址部分出土文物。本報記者 羅 鑫 攝

導讀

文物大市宣城抓好普查、保護、發(fā)掘、利用,用好文化遺產(chǎn),讓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相伴相融,活化地方文旅,拓展美好生活。境內古村落守住千百年韻味,織補現(xiàn)代功能,保住根,留下人,煥生機??脊判鲁晒€在不斷涌現(xiàn),“遠古的呼喚”穿越時光映照古今。

文物普查亮家底

夏至已至,績溪縣伏嶺鎮(zhèn)的徽杭古道上游人不絕。作為歷史上連接徽州與杭州的重要紐帶,這兒絕壁嶙峋,山泉飛流,危巖幽谷,南北崢嶸。

自巖腳拾1400余級臺階而上,關隘上六根盈尺見方的大石條,東西兩楣分別鐫刻“徽杭鎖鑰”和“江南第一關”字樣。據(jù)《關東茶亭古道紀事碑》載,南宋寶佑丁巳(公元1257年)六月,徽杭古道由邑人胡旦隨山勢開鑿磴道,以便行旅,元、明時古道曾重修。

今天,穿越了時光的古道被激活,長三角“驢友”爭相徒步打卡,游人愜意地在青山石板路上重溫歷史的腳步。

“通過近年來對古道資源進行專項調查,國家文物局將績溪縣的徽杭古道和郎溪縣的鴉山古道合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徽杭古道績溪段和古徽道郎溪段?!毙鞘形奈锼L劉政告訴記者,古道調查幫助宣城做實文化線路遺產(chǎn)旅游,以更真切的文化體驗和自然教育打開滄桑古道文化。

歷史上的宣州,曾是“吳頭楚尾”之地,多受吳越文化和徽文化影響,造就了文風昌盛、經(jīng)濟活躍的江南大郡。皖南山地眾多、溝壑復雜,山區(qū)村落多由山間小道相連。明清時期聞名全國的徽商,翻山越嶺向外拓展生機。宣城古道點綴在皖南山水間,走出了一段波瀾壯闊、富有傳奇色彩的經(jīng)貿(mào)往來、人文交流歷史。

2022年,安徽省文物局下發(fā)《關于開展全省古道資源專項調查的通知》,宣城市高度重視,成立調查組進行古道資源調查,梳理在冊古道信息,查閱地方志、家譜,走訪收集古道線索,開展古道分布情況、歷史脈絡、保存現(xiàn)狀專項調查。

題圖:磨盤山遺址部分出土文物。本報記者 羅 鑫 攝

游客在涇縣查濟古村賞景游玩。本報通訊員 方 好 攝

“古道調查特別是新古道的發(fā)現(xiàn),讓我們摸清了家底,為下一步考察古道之間的關系、古道在不同歷史時期發(fā)揮的不同作用、挖掘古道相關歷史事件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更好地保護挖掘、創(chuàng)新轉化。”劉政告訴記者,通過此次梳理,全市共有古道57條,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條、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條、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條,三普登記的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3條,新發(fā)現(xiàn)45條。

改革開放以來,宣城先后進行了一系列不同類型的文物普查。截至目前,宣城市共普查登錄不可移動文物點235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9處,居全省第二位;共登錄國有可移動文物18278件,其中一級文物71件、二級文物99件、三級文物1535件。摸清底數(shù),活化利用文化遺產(chǎn),讓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在這里相伴相融,活化地方文旅,拓展美好生活。

文物保護傳薪火

皖南夏季的雨,說來就來。建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涇縣查濟村常?;\罩在煙雨迷蒙中,恰似一幅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在仿佛被筆墨暈染了1400余年后,全村的溪、橋、街、巷、祠、寺、塔和民居今天仍然渾然一體,這里是現(xiàn)存的中國最大的古民居村落之一。至今仍保存有國保單位二甲祠、寶公祠、洪公祠等元、明、清古建筑136處。

走進村民查日凡的家,記者看到,雨水沿著屋檐滴落,古色古香的宅院翻修了部分屋面,添配新的瓦件。“修了以后,你看這種大雨天,也不漏了!畢竟是清代老房子,一漏雨木料容易爛,發(fā)現(xiàn)遲了不行,得立馬修。”查日凡告訴記者,去年自家對屋面進行了自行維護,“花費了1萬多元,管委會‘以獎代補’了5000元,蠻好!”

近年來,涇縣桃花潭·查濟文化旅游區(qū)管委會不斷完善文物巡查、文保員管理、文物維護等相關制度,對所有古建筑實行掛牌管理,堅持每日巡查不間斷,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抓早抓小,提前介入,同時不斷探索文物保護“以獎代補”維護機制,充分調動查濟原住民自主維護古建筑的積極性。

今年75歲的吳金生是查濟古建筑群保護協(xié)會的老會長。“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們就意識到老房子是查濟振興賴以生存的資源,自發(fā)組織在一起,排查危房,想方設法籌措資金推動修繕保護。”吳金生回憶,高峰時期協(xié)會成員從十幾人增加到七八十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挽救了一大批古民居、祠堂。

2001年6月,查濟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2012年被授予“中國傳統(tǒng)村落”稱號。

桃花潭鎮(zhèn)文旅辦工作人員全意如向記者介紹,管委會積極向國家文物局申報維修項目,2015年以前,查濟已經(jīng)完成了五大祠堂維修項目和查石敬宅(存仁堂)、查貴恒宅(敬信堂)維修項目。查濟古建筑群一期維修工程于2015年立項成功,共15個宅子,已竣工并通過省文物局驗收12個宅子。二期維修工程于2017年立項成功,共13個宅子,其中8個宅子已獲得省文物局設計方案批復。查濟古建筑群三期修繕工程(設計)已于2018年立項成功,共3個宅子,其中2個宅子已獲得省文物局設計方案批復。

記者來到其中一處已維修的劉子勤宅,只見正房院、店鋪、大門、院落都進行了整飭,修舊如舊。沿著樓梯而上,推開二樓的窗,可以看到一角的門樓、如洗的天空?!胺孔又耙呀?jīng)歪了,不大修就要倒,好在及時維修,保了下來!”劉子勤說。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皖南古民居條例》出臺以來,宣城市各地加強對古建筑古民居的保護利用,成效明顯。”劉政告訴記者,“十二五”以來,全市共申報文物保護項目181個,爭取到位資金3.5億元,全市31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每處都爭取到300萬元的保護扶持經(jīng)費,國保省保單位保護維修率90%以上。加強保護,守住千百年韻味,織補現(xiàn)代功能,宣城傳統(tǒng)古村落保住根,留下人,煥生機。

考古發(fā)現(xiàn)結碩果

7月初,走進位于郎溪縣飛鯉鎮(zhèn)的磨盤山遺址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工作人員正在對10個探方開展發(fā)掘工作。這10個探方內大多都有墓葬,另外也有灰坑、房址等遺跡。這處緊鄰南漪湖的古遺址現(xiàn)場,正在一步步揭開幾千年前人類生活景象的面紗。

原來,20世紀70年代在遺址北開挖新郎川河時,發(fā)現(xiàn)大面積紅燒土層、灰坑等遺跡,紅陶、灰陶器、石斧等遺物。1985年郎溪縣將其納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對該遺址進行了復查,確定為一處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的遺址。201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了解到,2015年至2017年南京大學對該遺址進行過兩次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玉器等,石器以斧、錛、鉞、鏃為主,玉器有璜、管、墜等。前兩次的發(fā)掘已出土完整及可修復文物2500余件,發(fā)現(xiàn)遺跡300多處。今年3月初,磨盤山遺址第三期考古發(fā)掘項目啟動。

“該遺址是一處規(guī)模較大,文化遺存豐厚,保存完整的早期聚落遺址。時間跨度應該是從距今約六七千年一直延續(xù)到距今2500年,說明可能在幾千年的時間里,這里一直都有人類生活。”現(xiàn)場參與考古發(fā)掘的南京大學趙東升教授告訴記者,磨盤山遺址的時間跨度在同類型遺址中非常少見。

磨盤山遺址所處的郎川河流域處于東、西、南、北交通要沖。作為延綿數(shù)千年的聚落遺址,該遺址文化類型主要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二里頭—春秋時期文化以及部分宋元時期遺存,對探究水陽江流域古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線索,對研究環(huán)郎川河流域乃至皖南地區(qū)上古歷史有珍貴的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宣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城市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來,文物部門進行科學研究和配合基本建設項目近百個,發(fā)掘了一批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跡,出土各類文物萬余件,其中重要的考古發(fā)掘有陳山遺址的三次發(fā)掘、寧國毛竹山遺址發(fā)掘、磨盤山遺址發(fā)掘、廣德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西周至六朝墓發(fā)掘、寧國港口灰山土墩墓群發(fā)掘、績溪霞間窯址發(fā)掘等。

記者來到位于宣州區(qū)的陳山遺址,當年的挖掘剖面清晰可見。文保員鄧飛雄隔三差五要到遺址進行巡護?!敖鐦端鶉囟际沁z址范圍,我們都要走到,春夏林深草密,要自己蹚出一條路。如果發(fā)現(xiàn)界樁有變化,要第一時間上報?!编囷w雄說。

在宛陵湖畔的宣城市博物館,來自磨盤山遺址、陳山遺址等處的各類展品依次陳列,“遠古的呼喚”穿越時光映照古今?!翱脊虐l(fā)掘工作既有力地支持了宣城市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也推動了文物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基本建設工程中誕生的一批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為人們提供了重新解讀宣城、構筑宣城古代文明的珍貴實物資料。”劉政說。

編輯: 陳邦銀

【責任編輯:柳生】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