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德市盧村鄉(xiāng)唐流村村民董桂香的安葬儀式在村公墓“萬壽堂”舉行。沒有大操大辦,沒有繁瑣程序,整個葬禮安靜莊重。
“這是廣德市第一個村級公墓,通過骨灰集中存放的方式,破除大辦喪事、厚葬亂葬陋習,樹立文明節(jié)儉治喪新風尚和綠色殯葬新理念?!碧屏鞔妩h委書記劉長英說。記者來到離村部不遠的“萬壽堂”,只見門口“厚養(yǎng)薄葬”四個大字十分醒目,景觀石上刻著“孝”字,一側是“移風易俗、弘揚孝道”主題文化墻,處處彰顯對先輩的敬重和緬懷之情。走進院子,竹木豐茂,環(huán)境清雅,令人心生寧靜。
“有些人明明活得好好的,卻早早地在山上‘圈地’修墓,占用土地,還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眲㈤L英經過走訪調研,發(fā)現(xiàn)很多群眾對于此類現(xiàn)象十分反感,她因此產生了修建公墓的想法。劉長英很快了解到一種骨灰集中存放的生態(tài)殯葬新模式,比較符合當?shù)貙嶋H。這種公墓只要200平方米就可以容納700多個穴位,而一個村每年大約去世20人,一次建設可滿足30多年的需求;骨灰集中存放,也便于后期祭祀管理。
村里的想法得到了市鄉(xiāng)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村級公墓“萬壽堂”很快于2019年3月動工,公墓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0平方米,擬建設骨灰存放穴位1976個,其中普通穴位1756個,壁廊葬穴位220個。
移風易俗并非一蹴而就。為轉變村民喪葬觀念,在“萬壽堂”建設過程中,唐流村委托當?shù)乩夏陞f(xié)會會員深入群眾開展宣傳教育,大力推動“活人墓”清理和舊墳遷葬,決定由村級負擔首批遷入戶費用,并給予每戶1000元的獎勵。今年6月份,“萬壽堂”建成,20戶村民與村里簽訂了墳墓遷移登記書。
“杜絕亂埋、亂葬現(xiàn)象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將大力倡導鮮花替燒紙、絲帶寄哀思、植樹祭掃、集體共祭等方式,真正實現(xiàn)移風易俗、文明治喪。”盧村鄉(xiāng)黨委書記李傳強告訴記者。
(《安徽日報》記者 張敬波 通訊員 查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