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yè)沁
微信版第1585期
他,1925年8月18日(農歷)在安徽省廣德縣新村鄉(xiāng)(現在的廣德市邱村鎮(zhèn)下寺村)出生,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周寶富,大妹周保英,小妹周保成。七歲開始討飯,九歲以后幫同村地主家放牛,十三歲開始跟叔父學做木匠,同時,還抽空放牛。1943年3月的一天,因不滿地主家的欺壓,與同村的幾個“光頭”,放火燒了牛棚,跑到了江蘇溧陽找到了共產黨的隊伍,參加了新四軍。
此時,日偽開始了對茅山和太滆地區(qū)抗日根據地為期半年多的“清鄉(xiāng)”。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也集中頑軍對“兩溧”地區(qū)的共產黨組織進行“清剿”,意圖將新四軍十六旅擠出蘇南。周保玉參軍后,就入編了新四軍十六旅特務營二連二班,在部隊參加了艱苦卓絕的反“清鄉(xiāng)”、反“清剿”斗爭,并隨部隊南移到廣德北大山一帶(現在的邱村、新杭鎮(zhèn))和浙江省長興縣西北區(qū),駐地在磚橋保安寺一帶。
1944年3月29日上午9時,駐門口塘(今安徽省廣德市邱村鎮(zhèn))、流洞橋(今廣德市新杭鎮(zhèn)流洞村)據點的日本侵略軍南浦旅團小林中隊百余人伙同一支300多人的偽軍,攜馬拉步兵炮一門,竄至杭村掃蕩。駐杭村新四軍十六旅四十八團團長聞報后,即刻向旅部司令員報告,同時命令三營營長徐超,教導員鄭大方占領杭村西南的慈姑山,截斷日軍歸路;令一營占領杭村東南的牛頭山高地,對日軍形成夾擊之勢。
當三營剛趕到陣地時,部分偽軍已走出伏擊圈。三營立即向其猛烈射擊,日、偽軍亂成一團。日軍依仗優(yōu)勢裝備,負隅頑抗。新四軍利用熟悉的地形,采用“小炮打大炮",擊中了馱運九二步兵炮的馬匹,馬匹受傷狂蹦亂跳,日軍大亂。一、三兩營立即從山崗、松林中躍起發(fā)起沖鋒,將日、偽軍全部壓至公路邊的麥田里。鄭大方揮起駁殼槍沖在前面,周保玉緊隨其后,跟著他的一個排與日軍展開白刃戰(zhàn)。日軍大敗,倉皇棄炮奪路向門口塘方向逃遁。激戰(zhàn)一小時余,大獲全勝。殲滅日、偽軍70余名,繳獲大量槍支彈藥、軍馬數匹及九二式步兵炮1門(此炮現陳列在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炮彈3發(fā)。但是在肉搏戰(zhàn)中十六旅四十八團三營教導員鄭大方和數名戰(zhàn)士犧牲。
戰(zhàn)友犧牲后,周保玉與另外幾名戰(zhàn)友,背著鄭大方進山到橫崗村山嶺中一片林地的大石頭邊,在橫崗村上一村民家里買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埋葬了鄭大方,為了戰(zhàn)后的辨認,他特地在墳墓的大石頭上做了記號,并囑咐村民守好烈士的墓地。
杭村戰(zhàn)役結束后,他由特務營二連,調至偵查科通訊連??箲?zhàn)勝利后,1945年6月在六縱(十六旅)偵察連經蔡天華、徐志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10月初,他隨部隊北撤。在六縱(十六旅)偵察科二連從戰(zhàn)士、副班長、班長、到副排長,期間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zhàn)役、孟良崮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曾經負傷兩次,落下三甲殘疾,先后六次獲得三等功和四等功(見圖),其中1946年在連水戰(zhàn)役榮立四等功一次,1947年3月榮立四等功一次,1948年4月榮立三等功一次并發(fā)三等功英雄獎章一枚,1948年8月在淮海戰(zhàn)役中榮立四等功一次,1949年在舟山群島中榮立四等功一次,1950年9月榮立四等功一次,1951年在抗美援朝中榮立三等功一次。
1949年1月,從偵察二連轉至六縱(十六旅)教導團四隊。杭村大捷以后,他看到步兵炮的威力,對炮兵產生了特殊的感情,1949年8月,在他本人申請下,經部隊首長研究同意,正式調入24軍70師步炮營(手把連)任副排長;1950年4月在70師步炮營三連的排長位置上,跟隨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提任副連長、副營長,參加了抗美援朝的戰(zhàn)斗。1954年回國。1960年2月,在軍委炮兵學院高炮系任學員,1961年12月,在24軍72師高炮營任營長。鐘愛大炮,在戰(zhàn)爭中使用大炮,使他的雙耳嚴重受損,1966年3月轉業(yè)以后,先后在廣德縣商業(yè)局、糧食局、民政局任主任、副局長等,工作和生活中必須配戴助聽器。
1979年春,他正在民政局上班,一位從浙江省長興縣人民武裝部趕來的中等偏上的個頭,精神閃爍,身穿已經卸下軍徽的部隊干部服裝(四個口袋)的男子,在局人事股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他的辦公室。咋一看這男子,多么眼熟,他極力在記憶的長河中搜索,時光穿越了45年,終于想起來了,是不是在1944年杭村戰(zhàn)役中犧牲的戰(zhàn)友鄭大方雙胞胎兄弟?
他還未定格,來人自我介紹了:“我是鄭大方的弟弟,鄭國芳(曾任陳丕顯機要員、陶勇的偵察兵、胡立教的技術情報偵察員。曾擔任南京軍區(qū)某機要局局長,前后五次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大哥犧牲后,我們一家全然不知,兩個弟弟和四個妹妹先后參加了革命,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勝利,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全家回到上海工作,尋找哥哥的腳步也未停止過,35年了,我們到過山東、蘇北、淮北、江西、蘇南、浙北等地始終沒有確切的信息,后來打聽到,哥哥是在杭村大捷戰(zhàn)斗中犧牲的,于是我就來到廣德?!?/p>
這是97歲高齡的鄭國芳(前)2024年3月28日在廣德參加紀念杭村大捷80周年座談會指著照片介紹鄭大方情況
看著眼前的鄭國芳,1944年3月與鄭大方一起并肩戰(zhàn)斗的情景歷歷在目,他向鄭國芳詳細介紹完烈士的英雄事跡后,便帶著烈士的弟弟來到埋葬處。憑著記憶,找到了當年埋葬鄭大方烈士的地點。雖然時隔35年,當年的戰(zhàn)場山坳已被森林覆蓋,但埋葬英雄的地方,大樹依然挺立在山間,大石邊的墳墓完好無損,這是橫崗村人民對英雄的敬慕幾十年保護所致。當年他已是縣民政局的領導,于是向公社和縣委縣政府報告了,鄭老家人準備把鄭大方的墳塋遷回上海,但廣德人民,特別是新杭的人民舍不得英雄,鄭大方是為了抗日,在我們這片土地犧牲的,就讓英雄長眠在犧牲之地,也好讓后代銘記先烈,延續(xù)紅色血脈,以英雄的精神,建設美麗富強的新中國。鄭老的父親鄭家棟聞訊后與兒女們商量,決定就讓鄭大方長眠安徽廣德新杭。1979年后,在廣德縣委縣政府的重視關心下,在縣民政局和新杭公社努力下,以及橫崗大隊的配合下,鄭大方烈士墓在橫崗村中落成。
1979年4月25日,鄭大方的二妹鄭仲英(上海歌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給周保玉的一封信?!爸芫珠L:我是鄭大方烈士的妹妹,今出差到皖南聯系工作。大哥犧牲三十六年了,在你們的熱情關懷下,總算找到了他的墓地,而且得知幾十年來人民群眾出于對新四軍的熱愛,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艱苦年月,在解放后的那么多年,對大哥的墓,還這樣的關懷,保存的這樣完好,我們全家都萬分的感激,我們一定不忘人民對我們的情意,在今后的征途中,繼承黨的傳統(tǒng),而且要教育子孫萬代,不忘人民的恩情。不忘和大哥共同戰(zhàn)斗過的老同志,對大哥的戰(zhàn)友之情。”
1966年3月轉業(yè)地方以后,無論在商業(yè)局、供銷社,還是在民政局,他兢兢業(yè)業(yè)。腳踏實地,處處嚴以律己,身先士卒,不辭辛苦,嘔心瀝血,即便是離休以后,仍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2006年7月24日因病醫(yī)治無效逝世,享年80歲。
(作者系廣德市稅務局退休干部,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