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_国产91对白在线播放边_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辛亥先驅戈克安
來源:《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發(fā)表時間:07-12 09:57

黃 朋

網絡版第1549期

在辛亥革命史上,九江起義是繼武昌起義、長沙起義和西安起義后,第四次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影響力的反清起義,距武昌首義僅13天,于1911年10月23日“宣布獨立,脫離清王朝,接受軍政府領導,公開豎起大旗,號稱中華民國駐潯軍政分府”1。而在九江起義前后,廣德人戈克安起了重要作用,并一度擔任“九江最高軍政長官”。2

01

九江起義

九江起義的核心領導人是林森,加入同盟會后,于1909年從上海調往九江海關任英文供事。他在九江創(chuàng)辦潯陽閱書報社,大力開展革命宣傳活動,為九江起義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并吸收志同道合的人,聯(lián)絡新軍。3 林森與九江革命黨人羅大佺、吳鐵城等對駐九江新軍進行策反,吳鐵城利用其岳父的關系,說服了九江炮臺總司令徐世法(一名徐公度)及其部下戈克安等人。4在策反新軍方面,蔣群起到了重要作用。武昌起義的第二天,一位同盟會會員身著新軍服從云南昆明經武漢來到九江,他就是在云南新軍工作的九江人蔣群。蔣群在江西督鎮(zhèn)公所任過事,同駐九江的新軍第53標標統(tǒng)馬毓寶是舊交,同該標下屬的3個營的管帶范福增、黃煥章、何文斌是軍校同學;同九江炮臺總臺官徐公度、統(tǒng)領戈克安等是老朋友。他在這批軍官中奔走相告,運動反正,進展迅速。由于清軍源源南下圍攻武漢,戰(zhàn)事劇烈,天天傳著革命失利的消息。同時省城(南昌)方面又派了五十五標標統(tǒng)莊守忠?guī)Я怂臓I人來九江,還派周樹森為九江炮臺總稽查官,名為充實江防,實際就是監(jiān)視五十三標和九江炮臺。蔣群見事不宜遲,就和馬毓寶、范福增、黃煥章、何文斌、徐公度、戈克安約定在九月初二日(陽歷10月23日)發(fā)動起義。51911年11月23日晚8點,隨著九江金雞山炮臺連續(xù)發(fā)出三聲震天動地的炮聲,九江革命黨人策動的武裝起義正式爆發(fā)。毋庸置疑,這三聲號炮是在炮臺統(tǒng)領戈克安指揮下發(fā)出的。起義軍兵不血刃占領九江,24日拂曉,蔣群召集九江的革命黨人與起義將領范福增、劉世均、徐公度等在九江倉巷五十三標標部駐地召開緊急會議,就蔣群擬定的九江軍政分府組織大綱進行討論,決定成立九江軍政分府。職務分配如下:蔣群擔任幫辦軍務兼參謀長、劉世均為參謀次長;徐公度為炮臺總司令、戈克安為副司令;吳鐵城為總參議,吳照軒為副總參議;林森因便利同盟會秘密工作,在九江海關任職,即被委請承擔交涉事宜。后來又推羅大佺為政事部長,舒先庚為財政部長。這樣,九江軍政分府就在道臺衙門組織成立。61911年10月30日,南昌光復,11月18日,徐公度調任江西各路炮臺水陸全軍統(tǒng)制,戈克安升任九江炮臺統(tǒng)領(即總司令,此時無九江炮臺總臺官職位)。7   

九江延支山上的揖廬亭 

02

“海容”號事件

武昌起義后,清政府調集附近陸軍南下,并命令海軍開赴湖北,為海軍起義提供了機會。到達武昌的海圻、?;I、海容、海琛四艘巡洋艦在歷經波折后,宣布起義。清政府海軍統(tǒng)制薩鎮(zhèn)冰見大勢已去,與海容、海琛兩個滿人艦長把事務交給副艦長處理,躲在艦中不出,有放棄職位的想法。海軍雖已起義,但未與起義陸軍聯(lián)絡,為避免生出猜疑,將艦艇開往下游。8之后薩鎮(zhèn)冰明知人心向革命,大勢所迫,不能不自引退,以赴滬就醫(yī)為名,離開了艦隊。?;I艦長黃鐘瑛因資格最深,被推舉為隊長,負責艦隊指揮。1911年11月13日,黃鐘瑛率海籌、海容、海琛三艘巡洋艦和楚豫、江貞、湖鷹、湖鄂等艦艇駛抵九江江面,即懸白旗以表示同情革命,并拋錨于租界以釋群疑。時任九江參謀總長李烈鈞得到報告后,即派林森、吳鐵城、龔永、蔣群等人去艦上聯(lián)絡。

林森(中)林森是福建人,而海軍官兵以福建人居多;海琛艦長、主持起義的張懌伯又和林森有一面之交,所以雙方談得十分融洽。當時商定,海軍全體官兵在九江宣布起義,并在艦上計劃組織“海陸軍聯(lián)合委員會”。但11月14日早晨,忽聞金雞坡炮臺炮聲隆隆,一件炮擊起義艦海容號的惡性事件爆發(fā),海陸聯(lián)合的計劃幾乎功敗垂成。金雞坡炮臺司令戈克安原是海容艦上的一個主管輪,因是安徽人而被排擠,因此早對海容官兵抱有成見,當他見到海容起錨移位,即“誣海容為私逃,更顯得自己有功”,海陸本來準備協(xié)力同心,攜手合作,而戈克安的炮擊,一時軍心大憤,海陸內訌的險情一觸即發(fā)。炮擊海容事件發(fā)生后,林永謨和張懌伯將海軍舉義的文卷送到招商局林森處,并由林森轉交李烈鈞同閱。李烈鈞知道實情后,一面斥責戈克安,一面撫慰海軍,并于當晚設宴招特海軍官佐于招商局。正當歡宴之時,戈克安又提出要拆卸炮閂以防有變,并派人已將艦艇炮閂拆卸。黃鐘瑛雖然氣憤,但為表示誠意,仍然接受。張懌伯以戈克安蒙蔽事實,激于海軍官兵的公憤,出言與其相爭。經龔永極力勸解,事件表面平息了下來,但氣氛十分緊張。李烈釣一面將戈克安斥出宴席,一面派人送回炮閂,以示信任。林森等即席致詞,出面安撫。9但戈克安炮擊海容艦似乎實有其因,且拆卸炮閂是受馬毓寶指使。炮臺總司令戈克安見兵艦停泊不定,恐遭襲擊,下令開炮轟擊。兵艦未予還擊,并打旗語表示愿意合作,李烈鈞當即派林森、龔永、吳鐵城、魏子浩、蔣群等登艦洽談。水兵中閩人為多,林森、龔永都為閩人,同鄉(xiāng)相見,倍感親切,接洽成功。于是,李烈鈞在商會設宴歡迎全艦官佐。誰知馬毓寶卻密令戈克安趁各艦官佐登岸赴宴之際,將艦上炮閂拆下。黃鐘瑛聞訊后勃然變色,大聲命令全體官佐立即回艦準備作戰(zhàn),宴會廳里形勢緊張,雙方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李烈鈞暗暗埋怨馬毓寶辦事荒唐,掂量雙方力量,黃鐘瑛統(tǒng)率的軍艦兵力較強,如發(fā)生戰(zhàn)斗,九江難以抵御,而南昌方面也會乘虛而入,腹背受敵,功虧一簣,李當機立斷,請林森、龔永和魏子浩登臺演說,大講鄉(xiāng)誼,以和緩空氣,詞意婉轉,深得人心,海軍方面意氣稍平,重復入座。此時,戈克安也已應召而來。雙方一經介紹,杯酒釋疑。次日,李烈鈞又命人將炮閂悉數(shù)送還,并再次登艦陪禮道歉,化干戈為玉帛,一場幾陷全城于炮火之中的戰(zhàn)爭,終于避免。10    

03

擔任九江鎮(zhèn)守使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各省紛紛獨立,地方大亂,為穩(wěn)定秩序,北京政府先后在各省設立了鎮(zhèn)守使署,任命了一批鎮(zhèn)守使,用以處理當?shù)厝粘J聞?。而?zhèn)守使駐地多為各省軍事戰(zhàn)略要地。11 九江鎮(zhèn)守使設立較早,“二次革命前,北京政府所設鎮(zhèn)守使僅少數(shù)幾個,如九江鎮(zhèn)守使、多倫鎮(zhèn)守使等。二次革命爆發(fā)后,北京政府開始廣設鎮(zhèn)守使。” 12 江西省于民國元年(1912)秋設立九江鎮(zhèn)守使。131912年3月14日,李烈鈞奉令回師督贛,率部乘“楚豫艦隊”至九江,并作短暫停留,在九江整頓軍隊,推薦戈克安任九江警備司令。141912年3月19日,李烈鈞在南昌宣誓就職,成為江西省第四任都督,九江相應進入李烈鈞督贛時期。15 李烈鈞為便于工作,又想化除戈克安對自己的惡感,乃請中央政府任命戈克安為九江鎮(zhèn)守使,并晉授陸軍中將(編者:1912年10月30日授),負責九江軍政事務。16當時的《申報》記載:辛亥革命勝利后,鑒于九江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李烈鈞提議設立九江鎮(zhèn)守使,并致電袁世凱,提議由戈克安擔任九江鎮(zhèn)守使職務,在袁世凱政府認可后予1912年10月9日公布:贛省李都督前以九江地方為通商要埠,華洋雜處,瀕臨長江,實為西北鎖鑰,電請袁總統(tǒng)任用戈克安駐潯鎮(zhèn)守以保門戶。所有鎮(zhèn)守使辦事權限已經核準,茲錄如下:

一,九江關系重要,設立鎮(zhèn)守府統(tǒng)轄贛省沿江炮臺及駐在九江軍隊以資震懾。所有九江全府衛(wèi)戍事宜由該府擔負完全責任,但湖口一部須飭該管湖口炮臺與湖口水師統(tǒng)領及駐扎稅局軍隊協(xié)同辦理。二,鎮(zhèn)守府設鎮(zhèn)守使一員,總理沿江各路炮臺兼管駐潯陸軍。編制參照定制,另訂專章茲請陸軍部察核。三,現(xiàn)駐九江步兵第九團,憲兵兩支部,各要塞部隊暨護臺兵六連及鎮(zhèn)守府衛(wèi)隊概歸該鎮(zhèn)守使節(jié)制調遣。四,鎮(zhèn)守使對于該管地方應負完全保護責任。五,鎮(zhèn)守使遇有調遣軍隊事宜應行呈報都督核準。六,九江府城遇有緊急事變,府知事得逕請鎮(zhèn)守府酌調軍隊彈壓,仍由鎮(zhèn)守府報告都督核準。七,九江各署遇有緊急軍事,由地方逕請該鎮(zhèn)守使核辦,但民政事宜仍歸主管地方辦理。八,鎮(zhèn)守使如遇鄰近各省都督或他省軍隊高級官長問詢事件得權宜直接辦理,惟仍需報告本省都督查核。其有關系全省事件重大者仍應稟承都督核辦。九,鎮(zhèn)守府有與外人交涉事件隨時交由九江通商局查照。該局分別稟由都督指令辦理。十,如有未盡事宜,隨時呈請核定。17在此期間,1912年10月,李烈鈞電請孫中山來贛,擬以南昌為反袁大本營,以百花洲陳列館為孫中山行轅,派林虎擔任保衛(wèi)工作,并電令九江要塞司令戈克安護送孫中山到南昌,10月25日,孫中山乘“西昌輪”到南昌,隨行人員有張繼、馬君武、王正廷等。28日,南昌市舉行盛大歡迎會,并請孫中山閱兵。檢閱時由李烈鈞、歐陽武、許炳藜及四名團長陪同。當天下午,孫中山等一行離南昌赴潯去蕪湖。18

1912年孫中山到九江視察在江西軍隊裁編后,戈克安還在軍事上擔任江西省江防要塞司令官,轄馬當、湖口、九江三個地區(qū)的炮臺。19    

04

投靠袁世凱

李烈鈞與戈克安早年關系尚可,在辛亥革命時曾有過并肩戰(zhàn)斗的經歷,李烈鈞回憶“時戈克安盛氣來謂余曰:倘有意外,我身藏有炸彈兩枚,可應緩急。余笑慰之,并相互介紹,杯酒聯(lián)歡”。20 直到1912年安徽易督,李烈鈞向中央政府保薦戈克安為安徽都督,但結果為同盟會員柏文蔚所得,對此戈克安竟怨恨李烈鈞不真心保薦他,而認為李烈鈞是想把他排擠出去。211912年12月20日,投靠袁世凱的汪瑞闿受命到達南昌出任江西民政長,李烈鈞效法袁世凱對付參議院故事,在幕后策劃,讓江西軍警兩界于12月29日召開拒汪大會,揚言“武力驅汪出境”。汪瑞闿被迫離贛。袁世凱立即予以報復,收買了九江鎮(zhèn)守使戈克安,令戈克安扣留正從上海運抵九江的江西所購軍械,并派軍艦駛赴九江、湖口,企圖以武力從外國商船上強行提取軍械。李烈鈞當即向長江一線調動軍隊,用武力威脅軍艦不得妄行提取。最終迫使袁世凱發(fā)還槍械,將民政長任命擱置起來。之后李烈鈞出兵驅逐了叛將戈克安。22這批軍械包括7000條槍和30000發(fā)子彈,是馬毓寶任江西都督時在上海地亞士洋行訂購的,直到1913年1月才從上海由商輪運出。抵達九江時,戈克安向北京陸軍部報告了此一情況,陸軍總長段祺瑞下令九江海關稅務司扣留,并令戈克安派兵看守。經過李烈鈞多方交涉,至3月中旬才將槍械發(fā)還。我們知道,鎮(zhèn)守使這樣權限極大的軍事分鎮(zhèn)的設立,很大程度上表明李烈鈞對于戈克安的信任與倚重,但是戈克安此次遵奉北京陸軍部的命令扣押江西軍械的行為,對李烈鈞來說,無疑是一種背叛,所以他決心將戈克安驅出江西。

李烈鈞像1913年3月18日,李烈鈞令歐陽武代理第一師師長,率部進駐德安、沙河、星子、姑塘等地,把九江包圍起來。同時收回九江鎮(zhèn)守使戈克安原有管轄江防軍之權,以削弱其兵力。將炮臺進行改編,金雞坡炮臺及駐潯上下炮臺為上三臺,陳廷訓為總臺官;湖口東西炮臺及馬當炮臺為下三臺,陳傳曾任總臺官。戈克安企圖用九江市內步兵第九團進行抵抗,3月22日,李烈鈞下令將步兵第九團編入第一師,將該團團長換為云南講武堂學生周璧階,并于3月25日取消九江鎮(zhèn)守使機關。23至此,戈克安在九江成為光桿司令,袁世凱只好下令:“戈克安著來京面詢事件,其九江鎮(zhèn)守使事務任命王芝祥暫行兼管,附近各軍均歸王芝祥節(jié)制調遣?!?24 戈克安就這樣離開了九江。4月2日晚10點,戈克安秘派壽檢表到九江勾結軍隊,圖謀不軌。指派爪牙在考棚放火,由于戈克安在九江名聲不好,駐九江各部隊深明大義,不為所動,九江三營兵士還拿獲了戈克安派的奸徒梅貴林,25兵變亦告失敗、

05

尾聲

戈克安,字鴻鈞,1884年出生于安徽廣德。他早年在清政府海軍北海艦隊巡洋艦“海容號”任士官26,可見他應畢業(yè)于海軍學校,網傳戈克安畢業(yè)于芝罘軍官學校是錯誤的,芝罘軍官學校是1929年才成立的。而位于芝罘的煙臺海軍學堂成立于1903年,但到1908年才開始招生,而戈克安在1911年經歷了海容號的下級軍官,又到炮臺升為統(tǒng)領,理應不會畢業(yè)于煙臺海軍學堂。而位于劉公島的威海水師學堂于1890年開辦,似在時間上可以說得通,可目前找到的學員名單里,并沒有他。倒是從江南水師學堂畢業(yè)的周作人1922年8月在他的散文《懷舊》(收入散文自選集《雨天的書》)一文中提到“同校三年,比我們早一班畢業(yè)的里邊,有中將戈克安君是有名的” ,戈克安應該是江南水師學堂畢業(yè)。戈克安到北京以后,袁世凱并未給他提供好的職位,1914年12月15日,北京政府任命戈克安為將軍府參軍。27至1917年,仍任將軍府參軍。28如今九江廷支山山頂,面對匡廬,翹首遠眺的“揖廬亭”,是清光緒年間兩江總督端方所建,戈克安為紀念辛亥革命,將此亭更名為“光復亭”,并留下了一副對聯(lián):我輩復登臨,壺觴須就陶彭澤;群公有慚色,勛業(yè)終歸馬伏波。身為武夫的戈克安肚子里還真有墨水,即使放在今天,能讀懂對聯(lián)的也不在多數(shù)。至于什么時候留下的,眾說紛紜,有說九江起義勝利之際,有說戈克安擔任九江鎮(zhèn)守使之初,還有說1914年戈克安重回九江,此時蔣群功成急退、馬毓寶隱退江湖、李烈鈞也因二次革命失敗而遠出重洋,他百無寂寥時,想起往事,就把揖廬亭改名為光復亭,紀念九江起義。戈克安后來去了哪里,不得而知,只聽說他的后人還在合肥。

資料來源:

1、2、7、9、14、15、16、21、23、25.凌鳳章、陳季成1991年內部書籍《辛亥革命與九江》。3.《福建學刊》1992年第6期陳孝華《林森與辛亥革命》。4.《黨史文苑(紀實版)》2011年第7期柳秋榮《辛亥革命在九江》。5、6.《光華時報》(現(xiàn)改名《江西政協(xié)報》)2016年3月1日高雄《辛亥先驅蔣群》。8、26.《檔案建設》2011年第10期吉星昇《辛亥革命中的海軍起義》。9.凌鳳章、陳季成1991年內部書籍《辛亥革命與九江》第32-33頁。10、18.武寧文史資料》第一輯張鏡淵《李烈鈞將軍傳略》。11.《滄?!?011年第6期趙富民、韓小泉《民初鎮(zhèn)守使研究》。12.《安徽史學》2020年第5期馮巧霞《民國北京政府時期鎮(zhèn)守使制研究》13.《萍鄉(xiāng)日報》2017年6月5日朱隆起《萍鄉(xiāng)道臺衙門小考》。17.《申報》1912年10月9日第6版《九江鎮(zhèn)守使權限》。19.凌鳳章、陳季成1991年內部書籍《辛亥革命與九江》第56頁。20.中華書局2007年《李烈鈞將軍自傳》第19頁。22.《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1期朱宗震《試論革命黨人在民初政爭中的策略》24.團結出版社1996年劉鳳舞《民國春秋》電子版第一卷第41章。27.商務印書館《東方雜志》民國四年12卷第1期《職官任免》。28.安徽同鄉(xiāng)會民國六年編《安徽旅京同鄉(xiāng)錄》

(作者系廣德市皖安創(chuàng)意工作室經理,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責任編輯:zhanglingyan】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