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_国产91对白在线播放边_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shè)為首頁|收藏本站
宛陵包虎天下無
來源:《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發(fā)表時間:06-28 09:57

童達清

網(wǎng)絡(luò)版第1540期

“宛陵包虎天下無”,這是北宋江西詩人李彭《東庵舒老出徐兔圖障求詩章,末兼戲行叟》詩中的句子(《日涉園集》卷五),就是說包氏所畫的虎獨步天下,聞名古今。南宋文學家樓鑰也稱贊:“吾聞宣城包,今古稱獨步?!保ā额}家藏二畫》,《攻愧集》卷三)可見包氏的繪畫藝術(shù)得到舉世公認,包氏也是宣城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繪畫世家。

先說說“包虎”的“包”,嘉慶《寧國府志》《涇縣志》均記包氏為涇縣人,而《宣城縣志》又作宣城人。結(jié)合兩宋時期各家吟誦來看,應(yīng)作宣城人為是。

按府、縣志,包氏主要指包貴、包鼎父子,然梅堯臣《答王君石遺包虎二軸》詩“老包曰岳岳生鼎”,包貴或又名“包岳”,作為家鄉(xiāng)人,梅堯臣自然不會記錯寫錯。需要說明的是,梅堯臣此詩不見于《宛陵集》各通行本,而是出于宋刻本,后人自是無緣見到。今人據(jù)殘宋本《宛陵集》將之編入《全宋詩》,然又夾注曰:“據(jù)《宣城縣志》,包鼎父為包貴,岳當是別字。”(《全宋詩》卷二五一,3003頁)實是畫蛇添足,反為無理。

包貴是南唐末北宋初人,其畫虎成名當在入宋后。李彭《包虎行》記其繪畫時的狀態(tài):“畫師老包氣如虹,解衣醉倒塵泥中。急呼生綃臥展轉(zhuǎn),筆追造化分奇功。須臾奮袂于菟出,絕壑陰崖嘯風月。懸著高堂煙霧深,觀者膽寒俱辟易?!保ā度丈鎴@集》卷五)正是因為完全進入了創(chuàng)作狀態(tài),其筆下之虎才能栩栩如生,形神兼?zhèn)洹K稳搜拘f:“人以宣城繪人包氏善虎,因以‘包虎’名之,走謂包虎之形。”(《浪語集》卷十一《跋蠟虎圖》)可謂傳聞不虛。

梅堯臣在京為官,其友人王君石偶得包氏父子的繪畫,知為堯臣鄉(xiāng)人,遂以贈之。梅堯臣有詩記其事:

答王君石遺包虎二軸

老包曰岳岳生鼎,二人畫虎通神明。凡為一虎不知價,巨公貴士珍其名。死來年深搜索盡,何意好事識尤精。丹楓映坡茅葉白,雌者將乳雄坡行。細毛出肉不見跡,相顧猛氣都如生。忽聞持遺非素望,窮民展玩忘愁嬰。奇哉真是老包筆,世間空有黃金籯。因思前歲韓公子,亦贈尺紙圖生獰。傍題小子乃包鼎,此時偶得已可驚。借問吾鄉(xiāng)與天下,二包之美誰能并?(《全宋詩》卷二五一)

由此詩來看,梅堯臣出生時(1002),包岳去世已久,其畫名聲鵲起,被書畫愛好者搜索殆盡,能得友人惠贈,自是喜出望外。此前兩年,堯臣友人韓某也曾贈送過包鼎的繪畫,所以詩人自豪地說:“借問吾鄉(xiāng)與天下,二包之美誰能并?”堯臣還在另一首題畫詩《蜀虎圖》里,再一次提起“包虎”的繪畫技藝:“江南包氏為最精,毛質(zhì)雖真猛難匹?!保ā锻鹆昙肪硎模┳院乐橐缬谘员怼?/p>

包鼎是包貴的兒子,繼承了乃父的高超繪畫技藝,甚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南宋文學家樓鑰之叔樓珌曾任寧國府通判,其家藏有包鼎所繪二虎圖,樓鑰為之題跋,其中記有包鼎繪畫時的狀態(tài):

方其欲畫時,閉戶張絹素。磨墨備丹彩,飲酒至斗許。解衣恣盤礴,手足平地踞。顧盼或騰拏,窺之真是虎。捉筆一揮成,神全威不露。(《題家藏二畫》,《攻愧集》卷三)

樓鑰此記實出于陳師道《后山談叢》卷二“包鼎畫虎”條:

宣城包鼎,每畫虎,掃溉一室,屏人聲,塞門涂牖,穴屋取明,一飲斗酒,脫衣?lián)?,臥起行顧,自視真虎也,復(fù)飲斗酒,取筆一揮,意盡而去,不待成也。

陳師道(1053—1102)生活的年代與包鼎相去不遠,其傳聞自屬可信。言雖簡略,從中我們既可以窺見藝術(shù)家的嚴肅與虔誠,也可以領(lǐng)略到藝術(shù)家的率性與灑脫。

包鼎作有《乳虎圖》,“荒榛赤草,鳥噪其上,兩虎引子而行,意甚安佚。其雄前行,觀其意中亦有御衛(wèi)之意。小虎爪牙未備,已有食九牛之氣?!北彼螘嫾依顝D曾見過此畫,他在其《德隅齋畫品》記載說:包鼎所畫《乳虎圖》,“絹素雖破,精潤如新”,亦可見其用墨之精到。

包氏父子去世后,其繪畫一直在士林界流傳,后人多有吟詠。如李彭《東庵舒老出徐兔圖障求詩章,末兼戲行叟》:“宛陵包虎天下無,徐生之兔畫作殊?!嬓聢D聊一出,便覺野風來四壁。”(《日涉園集》卷五)“徐兔”指涇縣人徐昞善于畫兔,與包氏父子善虎而齊名。《題包虎枕屏》:“兩虎肉醉欲醒時,饑腸得飽恣游嬉。一虎當巖自哮吼,朝欲食子暮食妃。最后一虎絕長者,坐嘯眼有百步威。豺狼當?shù)勒毴?,莫尋兔徑問狐貍?!保ā度丈鎴@集》卷五)極寫“包虎”之活脫,使人如身臨其境。

邑人周紫芝曾觀摩過包鼎的《大虎圖》:

題包鼎《大虎圖》

人間妙伎古亦有,畫虎從來易成狗。何人為作老于菟,鼎死百年無此手。想當運筆亦有神,睥睨知誰看回肘。便恐陰崖風雨來,何止草中狐兔走。易生驚猿羞掛枝,周昉稚犬空復(fù)肥。畫中生意似可喜,此虎一出無余姿。邇來喪亂書阨苦,唯有君家此畫古。妖狐一丘渠自安,狡兔三窟無人取。建章宮殿空咸陽,猛士知誰守疆土。藜藿不采虎在山,安得有臣如此虎。(《太倉稊米集》卷十九)

北宋末李之儀寓居當涂,多次到過宣城,也曾欣賞過“包虎”:

題楊子儀《虎圖》

秋陰報初寒,慘慘日遽晩。有客自宣城,明爽叩昏懶。手持兩巨軸,六幅從而展。披圖畫如生,竟軸詩盡選。平生說匡鼎,今日真到眼。何止辨騧驪,于焉識淄澠。愛之不能已,欲掛恨壁短。猶冀逢他時,更疑探深遠。(《姑溪居士前集》卷三)

南宋后期,蜀僧居簡寓居宣城,還曾得見包氏的《臥虎圖》,為作詩跋:“猿臂將軍死弗侯,發(fā)機百中巧無酬。不逢肉醉眠山路,飲羽空嗟老石頭。”(《北澗詩集》卷八)猿臂將軍,指漢代名將李廣,以其射虎沒石之典,以喻包氏空有一身畫虎技藝,最終還是老死林下。元大德元年(1297),永嘉鄭洪(字君舉)任宣城縣教諭,著名詩人方回作《送鄭君舉宣城教諭》(《桐江續(xù)集》卷二十三)以贈行,首句即以“宣城畫虎遍天下”起興,可見“包虎”之名至元不衰。

因為包氏父子繪畫技藝精湛,所繪之虎形象逼真,人爭以為寶。明代文學家葉向高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王榮老嘗官于觀州,欲渡觀江,七日風作不得濟。父老曰:“公篋中必蓄寶物,此江神極靈,當獻之得濟?!睒s老顧無所有,惟王麈麈尾,即以獻之,風如故。又以端硯獻之,風愈作。又以宣包虎帳獻之,皆不驗……(《說類》卷四十三)

此事雖不得行驗,但宋人以“包虎”為寶則可坐實。洪邁《夷堅志》支集卷九記載一事更為神異:

彭圣錫取所藏名畫示人,有宣城包虎帳未收,暫置榻內(nèi),其夕夢大小四虎噬其支體,至血流窹而疑其異,展帳驗視,與夢無差,舉而售于他人。

因畫而有夢,因夢而知畫之神奇,甚而以為妖,正可見包氏父子繪畫技藝之高邁。

可惜包貴、包鼎父子的畫未能流傳下來,同樣可惜的是,包氏父子去世后,其后繼乏人。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四說:“(鼎)雖從父訓,抑又次焉。子孫襲而學者甚眾,雖非類犬,然終不能踐貴、鼎之閥矣。”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包寀,宣城人。家世畫虎,能紹其業(yè)?!泵鳌ぶ熘\垔《畫史會要》、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等書著錄其畫作有《熊渠射虎》《重巖臥虎》,包寀能留名于畫史,已是宣城包氏這一畫虎世家最后的余響了。

(作者系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wù)副會長兼秘書長)

【責任編輯:zhanglingyan】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