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_国产91对白在线播放边_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shè)為首頁|收藏本站
詩意風(fēng)華青弋江
來源:《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發(fā)表時間:06-06 11:02

俞斌

第1529期

皖南山水,僅山、水二字便大致勾勒出了皖南的容貌。

山水相依,在皖南得到完美詮釋。在山與水的纏綿中,一個個村鎮(zhèn)孕育其間。山,承載著村鎮(zhèn);而水,則伸出她柔柔的臂膀護佑村鎮(zhèn),哼著古老的歌謠,輕撫村鎮(zhèn)入眠。

美溪,青弋江的乳名,在皖南群山里有她美好的童年和少女時光。從涓涓細流到歡快的小溪,美溪帶著山花的芬芳,在山崖間一路跳躍,一路歌唱。

行到太平湖,美溪已匯集齊生命能量,出落的成熟大方,儼然一位待嫁新娘。在這里,她梳妝打扮,重新命名,將以青弋江的身份開啟新的生命旅程。

桃花潭,青弋江第一道河灣。這是一個事先預(yù)設(shè)好的場景,青弋江要在這里等一個人,等他來赴一場桃花之約。

一千年前,在桃花開的最艷的那個春天,詩人如約而至。詩人是來給河灣命名的。有桃花,有美酒,還有一渱春水。這樣的良辰美景怎能沒有詩?

那就“桃花潭水深千尺”吧。

從此,這河灣就有了自己的名字“桃花潭”,青弋江上便有了詩人的身影。

有了詩人同行,青弋江不再清冷,她將從這里開始,和詩人一同開啟詩意遠航。

在桃花灼灼的岸邊,李白從古鎮(zhèn)粉墻黛瓦的巷道緩步走來。昨夜的一場微雨讓青石巷道泛起幽光,像是要刻意印下詩人的身影。

纜繩解開,帆已升起。江濤拍打著堤岸,和送行的踏歌聲混合成美妙的和聲。詩人撩衣登舟,佇立船頭,在晨霧中揮動手臂,依依作別,一起舞動的還有江風(fēng)掀起的衣袂。

在桃花潭邊,踏歌古岸渡口,一場送別儀式宣告完成。儀式不算盛大,但足以寫進唐詩。這場送別讓青弋江在起點便有了文化的參與。至此,古老河道上流淌的不只是江水,還有人文,還有詩意。浩浩江水將攜著皖南的詩情畫意流向更廣袤的大地,最終匯入長江,走向海洋。

生命的意義不只是一味向前,適當(dāng)?shù)臅r候放慢腳步,調(diào)整姿態(tài),更有益于前行。

走出了皖南重重大山,青弋江不再急于奔跑。這個河灣讓江水得以停下腳步,回轉(zhuǎn)身來,和故鄉(xiāng)做最后的告別。

在桃花潭的短暫停留,青弋江對生命有了重新認知。幽深的河床,開闊的江面,青弋江懂得一條河流的意義更多在于承受、接納、包容,給予。生命里的深和廣比她的長更具價值。

皖南的三月,江風(fēng)暖暖的,不徐不疾,江流平緩,水面如鏡。幾朵白云落到江面,伴著白帆一同前行。桃花開在人家屋前,岸邊楊柳剛吐出嫩芽,柳枝柔柔垂到石階上,在微風(fēng)中輕輕擺動。一群鴨子浮在水面,兩只腳掌不停劃動,圍在浣洗的村婦前等候食物。村婦不時隨手一扔,鴨群撲棱起翅膀一陣哄搶,寂靜的江面立刻被嘎嘎聲打破。

偶爾,一隊木筏從身旁經(jīng)過。筏工將長長的竹篙探入江底奮力調(diào)整木筏行進方向。撐彎的竹篙,筏工躬起的背脊,起伏的山巒,遠的近的,這一切,在水平的江面構(gòu)成完美的弧線。

線條,色彩,動靜,青弋江成全了水墨江南完美構(gòu)圖。

順流而下,青弋江畫卷般鋪展開。放眼望去,一座大山擋在了河道上,山寺隱約可見。青弋江來到了下一個河灣,落星潭。

相傳早年有星星落入深潭,每到夜晚星星便在水底發(fā)出亮光。水面靜靜的,南山聳壁寺倒映水中。船到落星潭,咿呀的擼聲搖過,聳壁寺也隨之晃動了起來。想必李白未在此夜宿,否則“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樣的詩句也輪不到別人吟出。

落星潭有個古老民約,四季封魚,只在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四這天開河。夜幕降臨,一陣炮竹聲后,百余只竹筏、木船齊發(fā),張網(wǎng)捕魚。火把、松明、氣燈,落星潭照的如同白晝。第二天一早,下游幾里外的漆林渡碼頭便成了哄鬧的魚肆。

漆林渡,多詩意的稱呼,不知什么年月改稱了章家渡。這個章家也足夠財大氣粗,竟讓一個地方隨了他的姓。財氣有了,俗氣也就來了,沒了詩意。章家到底多富有,不必打聽,看看江邊那排“吊棟閣”便知。

船行到章家渡,遠遠便看見一長溜青瓦木屋在江邊排開。木屋一面搭在岸上,一面臨江,一根根木柱將木屋撐起,江水從腳下流過,人家便浮在水面上。木屋一家緊挨一家,直延伸幾里外去。

從“吊棟閣”下碼頭上到古鎮(zhèn),店鋪作坊,酒旗招搖。在熙攘的人流里,詩人面對如此繁華不禁發(fā)出贊嘆,“西來第一鎮(zhèn)”。有錢人的任性不是詩人能撼動的,詩仙又怎樣,憑你怎般美言,我只叫章家渡。

離開章家渡,青弋江進入平原,江面寬闊,往來船只也更加繁忙。兩岸油菜花開得金黃,岸上人家,閭閻阡陌,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當(dāng)夕陽把江水染紅,江面籠上一層薄霧,涇縣城高大的城墻便遙遙在望了。

和皖南所有小城一樣,涇縣城依山傍水,玲瓏而雅致。從碼頭寬大的青石臺階上岸,縣城老街便在城墻頭上一字排開。從落星潭邊的漢家舊縣,到盛唐的桃花潭畔南陽古鎮(zhèn),直至如今湖山腳下,涇縣城幾易其址。但無論如何變遷,青弋江始終陪伴小城走在漫長歲月里。

縣城有什么可說的,似乎沒有,因為可說的太多,也就沒有特別值得一提了。如果你非得要知道,那就告訴你一條,僅明清兩代這里就走出進士106人,這樣的文風(fēng)難道還需解釋?至于商賈,你只要在街市上走走,再數(shù)數(shù)江上往來的船只,富碩繁華便足夠讓你驚嘆。

流過縣城,再往下就是青弋江涇縣境內(nèi)最后一站,號稱“涇川鎖鑰”的馬頭鎮(zhèn)了。

馬頭,舊時青弋江涇縣境內(nèi)第一大商埠。上游下來的竹木山貨和下江來的日用百貨在這里交易,鎮(zhèn)上客商云集,碼頭上船進船出,一片繁忙。

如今的馬頭已不復(fù)當(dāng)年模樣。交通方式的改變讓馬頭就像一只陳年舊船,擱淺在了岸邊。碼頭不見船只蹤影,街巷冷冷清清,僅存的幾戶高墻大院也是零落難堪。

在馬頭逼仄的巷道內(nèi),一座高大門樓很是突兀,雖已破敗,卻仍能看出昔日奢華。當(dāng)?shù)乩先苏f它是當(dāng)年青樓。

有青樓就有故事。涇縣黃田以盛產(chǎn)美女而出名,黃田姑娘蘇柳云就在馬頭鎮(zhèn)上開館迎客。年輕詩人杜牧往來青弋江上,每每在此投宿。才子佳人,一段佳話就此在青弋江上流傳開去。年輕詩人似乎怕青弋江忘記了他,于是吟到“九華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杜牧和蘇柳云最終未能圓滿,把一段遺憾留在了青弋江邊讓后人感嘆。然而世間的美恰恰存在于她的不完整,在最絢爛的時候謝幕是最理想的歸宿。

就像這青弋江,在馬頭,以一場盛大的華麗收場。

在最熱烈的時候離開,是告別的最佳方式。

離開馬頭,青弋江便帶著她的詩意進入蕪湖地界,直奔長江而去。

在那里,青弋江又將演繹別樣風(fēng)華。

(作者單位:涇縣統(tǒng)計局)

【責(zé)任編輯:zhanglingyan】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