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_国产91对白在线播放边_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梅堯臣《宣州雜詩》里的宣城風物
來源:《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發(fā)表時間:09-22 09:14

童達清

信版第1398期

梅堯臣是宋詩的“開山祖師”,也是宣城第一個具有全國影響的大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詩歌很多,僅《宛陵集》留存下來的就有2900多首。盡管他長期在外做官,遠離家鄉(xiāng),但他熱愛家鄉(xiāng),關懷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其作品中仍有相當多的內容與宣城有關。特別是在他居宣其間,反映宣城的詩歌尤多,《宣州雜詩二十首》(《宛陵集》卷四十三)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至和二年(1055),梅堯臣丁母憂居宣城,有了較多的閑暇時間在家鄉(xiāng)走走看看,對家鄉(xiāng)有代表性的風景名勝、歷史古跡、地方特產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作《宣州雜詩二十首》,用詩歌的形式加以系統(tǒng)的吟詠。但由于詩人有些詩寫得比較隱晦,對宣州歷史風物不是很熟悉的讀者,往往不知所云,本文試作一簡略的探析。為了分析的方便,我們可以將這二十首詩按其內容分為以下幾類。

一、吟詠風景名勝

昭亭萬仞山,古廟半山間。賽雨使君去,釣潭漁父閑。蕨肥巖向日,竹暗壟連關。北望高樓上,南飛鳥自還。

這首詩寫敬亭山。敬亭山橫亙于宣城北郭,山勢險峻,竹木參天,蕨菜肥美,廣教寺、敏應廟等建筑掩映在半山之間,風景秀麗可人。賽雨使君,指南齊宣城太守謝朓,他任職其間,遇水旱災害,常常到敬亭山敏應廟祈雨禱晴,作有《賽敬亭山廟喜雨》《祀敬亭山廟》《祀敬亭山春雨》等詩。因為謝朓的大量吟詠,使得敬亭山名聲鵲起,正所謂“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岳”(劉禹錫)。寫景、詠史,二者水乳交融。三洲灘口急,兩水渡頭來。下過桓彝宅,上通嚴子臺。潺湲瀉寒月,滉漾照春梅。白鷺驚起處,魚多見底回。宛水過城下,滔滔北去斜。遠船來橘蔗,深步上魚蝦。鵝美冒椒葉,蜜香聞稻花。歲時風俗美,笑殺異鄉(xiāng)槎。這兩首詩均是吟詠宛溪,故《宣城縣志》《寧國府志》將二詩單獨拈出,冠以“宛溪”之題。在詩人筆下,宛溪是清澈的,兩岸的物產是豐沛的,宛溪河上,往來船只繁忙,異鄉(xiāng)的物產也由此河走向千家萬戶。既有“風俗”之美,又有人文之美?!跋逻^桓彝宅,上通嚴子臺”,兩句用典,前者指東晉咸和三年(328)宣城內史桓彝與蘇峻叛將力戰(zhàn),不敵殉國,其死后葬于城北五十里符里鎮(zhèn)(即今東門渡)。后者指城南五里響山下有響潭,傳說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曾垂釣于此。出則為國盡忠,隱則高蹈遠揚,詩人用此二典,或許正是想彰顯他自己的人生理想吧。一過響山畔,常思路中丞。開亭宴貔虎,制賊象冰蠅。舊刻多磨滅,今人少誦稱。茸茸春草長,時有牧牛登。此首詠響山。全詩重在詠史。永貞元年(805)十二月,常州刺史路應升任宣歙池觀察使兼宣州刺史,元和二年(807),李锜據(jù)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反,欲攻宣州,路應在響山建新亭新營以作應對,權德輿為作《宣州響山新亭新營記》以記其事。這段往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已少有人知,“茸茸春草長,時有牧牛登”,令人徒生感慨。

細雨春岡滑,無因駐馬蹄。裘單懷后侶,風急過前溪。近寺聞魚鼓,穿林聽竹雞。田家舂正急,炊飯待鋤犁。此詩《宣城縣志》藝文志將之歸入“宣州詠物雜詩”,然細味之,未見詳摩所詠之物,故萬歷《寧國府志》僅稱為“宣州雜詩”。雙羊山下有梅溪,山腰有柏山寺,山頂有竹林甚密,當以詠雙羊山景為是。

二、吟誦歷史古跡

伍員奔吳日,蒼皇及水濱。彎弓射楚使,解劍與漁人。抉目觀亡國,鞭尸失舊臣。猶為夜?jié)?,來往百川頻。

春秋時期,伍員(字子胥)因父兄被殺,四處逃亡,最后投奔吳國。公元前506年,吳國伐楚,伍子胥建運河以通糧道,是為胥河(一名胥溪)。伍子胥得報父兄之仇,最終卻因讒被殺,胥河之水的波濤,就像是他的怨氣,永不停息。此詩由胥河而詠史,寄寓了詩人的歷史觀。每見昭亭壁,高璩筆墨存。丹青虛格里,云霧碧紗痕。鳥屎常愁污。蟲絲幾為捫。貴來曾改觀,世故有誰論。唐會昌五年(845),高元裕任宣歙池觀察使,其子高璩也隨侍其父至宣城。高璩閑暇時常游敬亭山,曾經為敏應廟(梓府君廟)題辭。前此,宣歙池觀察使崔龜從因病曾禱此病愈,遂重修此廟,并撰有《敬亭廟祭文》《宣州昭亭山梓華君神祠記》《書敬亭碑陰》等文。高璩至宣城時,梓府君廟剛新修不久,遂也提筆記之。北宋初,此題辭尚存,所以梅堯臣有幸得見,只是該題辭他并沒有記載下來,后人亦無從窺見它的具體內容時至今日,敏應廟也已不存,往事如煙,怎不令人悵惘不已?信讒多見逐,伐國豈無仁。屈子行江畔,昭王問水濱。包茅曾責貢,香草自持紉。莽蒼山川在,漁歌屬野人。此首詠楚國史事。用典。屈子行江,《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闭淹鯁査?,見《左傳·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鼻灾宜溃淹跻再t亡,然二事皆與宣城無涉,或許時宣城之地屬楚國,二人之事皆國人之事也,不知這是不是詩人的本意。項籍路由此,力豪聞拔山。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關。陔下圍歌合,江頭匹馬還。卻思諸父老,相見亦何顏。“項籍路由此”,相傳項羽起兵抗秦,率八千江東子弟兵渡江,曾在宣州嶧山駐扎,故后人在此建廟祭祀。梅堯臣過此,自然有感而發(fā)。高齋謝公歿,此地即危樓。不改窗中岫,無停川上舟。壁陰緣薜荔,城暝笑鵂鹠。萬井曉煙合,素霓橫樹頭。這首詩詠高齋。相傳高齋為謝朓任宣城郡太守時所建,至唐時改建為北望樓,簡稱北樓。許渾有《和崔大夫新廣北樓登眺》,鄭薰《北望樓》詩殘句:“高齋今北望,池上猶春酌?!辈⒆宰ⅲ骸案啐S,今北望樓。”可證。梅堯臣歸里時,常登臨北樓,詩寫所眺之景,樓在人空,滄桑之感自在意中。傳道零陵守,茲亭暫解裝。分群同雁鶩,幾日到瀟湘。班竹思虞舜,赪萍憶楚王。殷勤吏部句,今亦誦無忘。謝公亭在宣州城北,相傳謝朓曾在此餞別零陵內史范云,范云亦作有《之零陵郡次新亭》詩:“江干遠樹浮,天末孤煙起。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滄流未可淹,高帆去何已?!眻虺荚娭小耙笄诶舨烤洹?,即指此詩,范云其后曾任吏部尚書。李白詩:“謝公離別處,風景每生愁?!币嘣伌恕?/p>

三、吟記地方特產

古有琴高者,騎魚上碧天。小鱗隨水至,三月滿江邊。少婦自撈摝,遠人無棄捐。憑書不道薄,賣取青銅錢。

此首詠琴魚。琴魚產自涇縣琴溪,又名“藥渣魚”,相傳趙國琴高曾隱居煉丹于此,煉丹后的藥渣倒入琴溪后,遂化為琴魚。長不盈寸,龍鰭銀鱗,味道鮮美??勺舨?,可烹茶。梅堯臣在京,常將琴魚饋贈親友。某年堯臣以之贈梅摯(字公儀),梅摯作詩以謝,堯臣有《琴高魚和公儀》:“大魚人騎上天去,留得小鱗來按觴。吾物吾鄉(xiāng)不須念,太官常膳有肥羊?!保ā锻鹆昙肪砦迨唬┩醌暎ā逗兔饭珒x琴高魚同圣俞》,《華陽集》卷四)、歐陽修(《和梅公儀琴魚》,《居士集》卷五十四)等均有和詩。這些詩歌創(chuàng)作,大大提高了琴魚的知名度。

諸葛久精妙,已能聞國都。紫毫搜老兔,蒼鼠拔長須。露筦何明凈,煙丸事染濡。班超投此去,死作玉關夫。此詩詠宣筆。宣城諸葛氏世代制筆,兩晉時已有名于世,唐五代時騰價雞林,北宋初更是一筆難求。文人詩文贊譽者甚多,作為鄉(xiāng)人,梅堯臣自是贊譽有加,《次韻永叔試諸葛高筆戲書》:“筆工諸葛高,海內稱第一?!保ā锻鹆昙肪矶唬┢滟澷p之情可見一斑。紫毫筆當是新產品,諸葛高試制成功后,梅堯臣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并且分贈親友,紫毫筆一炮打響,梅堯臣功不可沒。大實木瓜熟,壓枝常畏風。帖花先漏日,噴露漸成紅。青箬包山舍,馳心奉漢宮。誰將橐駝載,辛苦向驕戎。木瓜是宣城特產,自古有名。蘇頌《圖經本草》:“宣人種木瓜遍山谷,始實成則簇紙花黏于上,夜露日烘,漸變紅色,其文如生,故有‘宣州花木瓜’之稱。”正可看作是對梅堯臣此詩的注腳,反映了宣人種植木瓜的精心與辛勞。竿頭注腐鼠,水次野蜂知。每視銜飛翅,因熏斸取陴。絳囊千里道,干蛹百鈞馳。盡入公侯第,雕盤助酒卮。宋·陸佃《增修埤雅廣要》卷三十五引《遁齋閑覽》說:“宣城李愈云:吾州有四出,漆栗筆蜜。”梅堯臣此詩,所詠正為蜂蜜。宣城地處江南,環(huán)境優(yōu)美,植物繁茂,所產蜂蜜自是上乘,而且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張耒《瓜洲謝李德載寄蜂兒、木瓜、筆》“蜂兒肥膩愈風痹”),北宋時曾作為貢品上貢朝廷。只是采蜜人十分辛苦,蜂蜜香甜,農人自己舍不得吃,所以堯臣感嘆:“盡入公侯第,雕盤助酒卮?!鄙蛎凇陡蠲壑{》:“長至天寒例割蜜,留取一半資蜂食?!笨梢娹r人的善良。大觀三年(1109),宣州知州陸傅上奏停貢(《宋會要輯稿》崇儒七《罷貢》)。這里還有個神異的故事。葉留《為政善報事類》卷十:“崇寧間,會稽陸公傅為宣城太守,有司責歲貢蜂兒峻甚。公上章曰:‘蜂未孕毓之物,不足以供御,愿賜停罷,以廣陛下好生之德。’詔許停罷一年,公嚴行禁止采蜂人戶,犯者痛懲,管下遵守甚力。公一再歲夏夜感瀉疾,內逼,忽至溷門外,蜂陣遮障喧飛,殆不可入。即呼守宿者以火視之,有巨蛇臥于溷門之內,張吻廁上,咸皆驚異。”陸傅恤民疾苦,蜜蜂知恩圖報,可以警世。高林似吳鴨,滿樹蹼鋪鋪。結子繁黃李,炮仁瑩翠珠。神農本草闕,夏禹貢書無。遂壓葡萄貴,秋來遍上都。此詠鴨腳子,即銀杏,因銀杏樹葉形似鴨腳,故名。銀杏果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故在宣州得到廣泛種植,而且品質優(yōu)良,《本草綱目》載:“銀杏生江南,以宣城者為勝。”宋初也曾作為貢品入貢。梅堯臣常以家鄉(xiāng)這一特產饋贈親朋好友。《依韻酬永叔示予銀杏》《鴨腳子》《代書寄鴨腳子于都下親友》《依韻和齊少卿龍興寺鴨腳樹》《永叔內翰遺李太博家新生鴨腳》……《宛陵集》里,寫到鴨腳子的作品很多。

鳥命若楊葉,夜棲雞翼間。情知羽毛薄,自御雪霜難。相托為溫燠,終非學附攀。猶勝居鶻握,憂懼得生還。這首詩所詠何物,頗費猜詳。幸虧詩后作者有小注:“柳子厚《鶻說》云?!薄耳X說》見于《柳河東集》卷十六,這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作品。鶻,《玉篇》注曰:“班鳩也。”《爾雅》注曰:“似山雀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江東呼為鶻鸼?!眲t宣州當有此鳥。梅堯臣特特拈出此鳥,并非它有什么特殊,當是受柳宗元的啟發(fā)。此鳥雖弱小,卻又能“相托為溫燠,終非學附攀”,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能夠互幫互相,而又不攀附他物,可謂鳥中之賢而義者。詩人借物喻人,正得詠物詩之三昧。北客多懷北,庖羊舉玉卮。吾鄉(xiāng)雖處遠,佳味頗相宜。沙水馬蹄鱉,雪天牛尾貍。寄言京國下,能有幾人知。宣城地處江南,物產豐富,美味食品也很多。這首詩所寫,即為其中的二味:馬蹄鱉、牛尾貍。鱉,即甲魚,似馬蹄大小者最為肥美。貍,《九域志》曰:“貍,玉面貍,一名牛尾貍,又名果子貍?!惫迂側赓|鮮美,也有藥用價值。二者都是江南特產。史載宋高宗曾問江南美食,汪藻即以堯臣詩“沙水馬蹄鱉,雪天牛尾貍”兩句作答,其后人多傳誦之。沈泌《捕貍謠》:“吾宣貢品夸二絕,上者玉面次竹節(jié)。顓啖果實體膩肥,土人張置在秋月。鮮餐薰啖劇甘美,利用肴蒸靡脂毀?!笨梢姷角宄瘯r,宣人還常捕食果子貍。斫漆高崖畔,千筒不一盈。野糧收橡子,山屋點松明。只見樹堪種,曾無田可耕。兒孫何所樂,向此是平生。漆樹也是宣城特產,前引《遁齋閑覽》說“宣州有四出,漆栗筆蜜”,漆尚排在首位。宣州南部多丘陵,多山地,適合漆樹生長。漆液是天然的樹脂涂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運用。至清朝時,種樹割漆仍是山區(qū)宣人的重要營生。沈泌《割漆謠》:“吾鄉(xiāng)風土頗茂淳,漆栗筆蜜物稱盛。戕皮取汁翻蔚然,割不宜數(shù)全其天?!闭钱敃r農人辛勤割漆的形象寫真。

四、摹寫特有的氣候

 五月黃梅肥,終朝密雨微。綠苔侵竹閣,潤氣裛人衣。背隴沾牛去,銜蟲濕燕歸。高山發(fā)瀑水,夜?jié)q入吾扉。

《宣城縣志》藝文志亦將此詩歸入“宣州詠物雜詩”,仍似不妥。筆者以為當是寫江南特有的梅雨天氣。每到農歷五月,宣州即進入梅雨季節(jié),連天陰沉多雨,到處都是濕漉漉的,往往使人厭煩。梅堯臣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梅雨季節(jié)給人帶來的特有感受。其同年(1055)所作《梅雨》:“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濕菌生枯籬,潤氣醭素裳。東池蝦蟇兒,無限相跳梁。野草侵花圃,忽與欄干長……”《五月十三日大水》:“窮蛇上竹枝,聚蚓登階陬。我家地勢高,四顧如湖滮。浮萍穿籬眼,斷葑過屋頭。官吏救市橋,停車當市樓……”正是該年宣州梅雨季節(jié)長,降雨多,甚至造成水澇災害,才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不憚反復吟詠之,所謂“詩史”,我們于此亦可見之。(作者系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責任編輯:zhanglingyan】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