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_国产91对白在线播放边_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電影《滿江紅》“前傳”岳飛在宣城的故事
來源:《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發(fā)表時間:02-08 15:37

陸再奇

微信版第1284期

著名導演張藝謀執(zhí)導的春節(jié)檔電影《滿江紅》票房一路高歌猛進,攬金已超30億元。劇情是南宋紹興年間,岳飛死后四年,秦檜率兵與金國會談。會談前夜,金國使者死在宰相駐地,所攜密信也不翼而飛。一個小兵張大與親兵營副統(tǒng)領被裹挾進這巨大陰謀之中,宰相秦檜命兩人限一個時辰之內(nèi)找到兇手。最終,孫統(tǒng)領逼迫秦檜替身與官兵們一起誦讀岳飛的《滿江紅》,將電影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推向了高潮。電影中岳飛舊部前仆后繼的熱血故事,引發(fā)了廣大觀眾對愛國精神的共鳴。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為止的10余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shù)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其間,建炎二年(1128)金兵大舉南下,宋高宗無力抗御,從揚州逃到建康(今南京),又逃到臨安(今杭州),派杜充為江淮宣撫使守建康,韓世忠為浙東制置守鎮(zhèn)江,劉先州為江東定撫使守太平(今當涂)、池州(今貴池)。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金元帥完顏兀術率兵渡過長江。建康守將杜充派岳飛、王燮等部阻擊,王燮率兵逃走。岳飛率兵奮力抵抗之際,杜充開城降金。

金兀術由建康進軍,接連攻下溧水、廣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岳飛則領軍在其后方,伺機給予痛擊。在廣德、郎溪設營布防。金軍前鋒陷廣德軍,殺廣德軍知軍周烈。當金軍大部分進軍廣德時,岳飛部隊腰擊金軍于廣德、建平境內(nèi),六戰(zhàn)皆捷,大敗金軍統(tǒng)領完顏兀術。鐘村一戰(zhàn),“自午及申,賊軍大敗”,生擒金將漢兒王權等24人。清代濮陽?!哆^鐘村》詩曰:宋史煌煌紀戰(zhàn)功,贏得鐘村名不滅。我來吊古心激昂,人家寥落無碑碣。偶聽田父坐閑談,耕田時拾殘刀鐵。更指村邊幾樹松,松根曾污金人血。建炎四年(1130)五月初,岳飛在廣德牛頭山扎營,在夜間以百人敢死隊騷擾金軍,金軍傷亡甚大。兀術準備放棄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殺掠和破壞,然后從建康西北北岸渡江。岳飛趁金兀術敗退之機,領300騎兵、2000步兵沖下牛頭山,大破金軍,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收復建康。

《金佗稡編》卷十六《廣德捷奏》載:“恭依圣旨,將帶所部人馬,邀擊金人,至廣德軍見陣,共斫到人頭1216級,生擒到女真、漢兒王權等24人。并遣差兵馬收復建康府溧陽縣,殺獲500余人,生擒女真、漢兒軍、偽同知溧陽縣事渤海太師李撒八等12人。金人回犯常州,分遣兵馬等截擊掩殺4次見陣,擁掩入河,棄頭不斫,生擒女真萬戶少主孛堇、漢兒李渭等11人?!卑肽甓鄷r間里,岳飛由右軍統(tǒng)制軍馬晉升至武德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鎮(zhèn)撫使兼知泰州,兵馬從不到千人發(fā)展到“有軍萬人合軍士之拏七萬人以上”的統(tǒng)帥。

紹興十年(1140),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zhèn)。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回朝。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等人誣陷,被捕入獄。紹興十一年(1142),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及在廣德六戰(zhàn)六捷的故事,宣城地方志書中有所記載:

一、光緒《廣德州志》記載

(一)《地域志·名跡》載:鐘村?!督贤ㄖ尽罚涸谥菥场K谓ㄑ兹?,岳飛駐師于此,軍中乏糧,將士不敢擾民,人至今稱之。

扎寨。《江南通志》:在州西北五里,宋岳飛屯兵于此。萬歷《廣德州志》:在橫山麓。

揚令。萬歷《廣德州志》:在州西南五里許,岳飛追逐金人,楊旗令旗,率眾于此,故名。

草場。萬歷四十四年《廣德州志》:在濯纓橋西,岳武穆屯馬于此,故名。

箭穿卡。在州北五十五里,兩嶺夾之,口隘而中寬,土人呼為“卡”。迤邐二十余里,澗水淙淙然,南口尤窄,不能旋馬,西嶺下有官橋,橋畔平地數(shù)千畝。相傳宋時金兵據(jù)此,樹柵為城,岳飛以火弩射之,柵盡壞,因名曰“箭穿卡”。東南有架鼓山,即飛鳴鼓督戰(zhàn)處。東北將軍山,三峰聳立,亦以飛得名。居民嘗于嶺下得鐵炮,大如碗,故壘尚存。

哨馬蹋。萬歷四十四年(1616)《廣德州志》:州西四十里茅林山(即茅嶺山)麓,岳武穆將牛皋屯兵于此,山巔有盤馬舊跡尚存。

石臺。萬歷四十四年(1616)《廣德州志》:在白茅嶺,古稱岳武穆將臺。

按,《宋史》稱岳飛至洪州,以紅羅為幟,上刺“岳”字,又嘗植“岳”字旗于撫州城門,賊畏不敢犯。此言揚揭令旗,蓋本此也。史又稱兀術趨杭州,飛自建康要擊至廣德境中,六戰(zhàn)皆捷,駐軍鐘村,軍無見糧,將士忍饑,不敢擾民。移屯宜興,盜悉遁去,人皆圖飛像祀之。后討戚方,飛以三千人營于苦嶺,戰(zhàn)數(shù)十合皆捷。鐘村、苦嶺,皆在廣德,然則武穆所駐兵者,非一處矣。萬歷《廣德州志》謂鐘村即扎寨,與楊令相近,萬歷四十四年(1616)《廣德州志》又增草場、石臺、哨馬蹋,而皆不及鐘村、苦嶺,今依《江南通志》列之。訪土人,則州東十里尚有鐘家村,為武穆駐師處,非橫山麓也。

(二)《營建志·壇廟》載:三忠祠。萬歷《廣德州志》:在州治西五里橫山麓,祠之舊址,正德七年(1512),知州劉節(jié)曾建祠,合祀宋岳武穆、明王原采。嘉靖十五年(1536),同知方一蘭建亭,扁曰“精忠”。十五年知州朱麟改“迎仙道院”為修撰祠以祀原采,舊祠專祀武穆,勒石記之。萬歷八年,知州吳同春進祀練子寧,與岳王合三為廟,曰“三忠”。

明劉節(jié)《新建名臣祠記》:此祀宋岳鄂王武穆、國朝王修撰原采祠也。按《郡志》,建炎三年(1129),兀術趨臨安,武穆率部要擊至廣德境中,六戰(zhàn)皆捷,擒其將,今橫山扎寨即戰(zhàn)地。次年移屯宜興,遂題金沙寺而去。

劉節(jié)建造了“岳武穆祠”,祠中供奉的岳飛塑像,威儀雄偉,姿顏莊嚴。嘉靖年間,廣德州判官涂相來到這里祭祀岳飛后賦詩道:山頭瞻拜岳王祠,紅樹斜陰感慨余。義振三軍延未柞,分甘一死重璠玙。金牌世遠羞讒檜,銀杏年來愧懦夫。凜凜桐川雙節(jié)并,衣冠曾戍駐軒東。抒發(fā)了對岳飛頌揚與感慨之情。萬歷年間戶部主事、吏部郎中李得陽回到家鄉(xiāng)廣德后,來到武穆祠,感慨萬分,無限憂傷的題詩曰:重地東南擁帝京,將軍曾比破胡兵。旌旗想像空山裹,號令猶傳野甸名。六戰(zhàn)勤勞良自苦,一生忠膽向誰明。祠前春草年年綠,贏得行人淚暗傾。

(三)《營建志·寺觀》載:天壽寺,一名開元寺,在州治東。唐天祐間,法苑禪師建,原名通天寺。其寶塔飛檐為岳武穆所焚,蓋金人竊據(jù),時恐其登窺虛實也。

明馮夢禎《開化寺重修寶塔記》略:桐州治東開化寺,蓋古剎也。建唐天祐間,而塔莫知所從,第于巔石睹其記載,乃知是塔始于崇寧元年,其肇創(chuàng)者宋榮、宋宗,而襄成者施仁也。至圯壞,則共傳岳武穆御金兀術于廣德,飛矢火之,而要未有據(jù)也。

(四)《職官志·宦績?nèi)份d:[宋]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由承信郎遷秉義郎,隸留守宗澤軍,后為統(tǒng)制,屢攻金兵。建炎三年,金人渡江,建康失守,兀術趨杭州,飛要擊至廣德境中,六戰(zhàn)皆捷,擒其將王權,俘簽軍首領四十余,察其可用者結以恩遣還。合夜斫營縱火,飛乘亂縱擊,大敗之。駐軍鐘村,軍無見糧,將士忍饑,不敢擾民。金所籍兵相謂曰:“此岳爺爺軍。”爭來隆附。

(五)《雜志·兵寇》載: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辛巳,金人陷廣德軍,殺守臣周烈,岳飛破兀術于廣德,兀術自廣德破臨安。

《岳飛傳》:金人渡東,杜充遣飛迎戰(zhàn),王燮先遁,獨飛力戰(zhàn)。會充己降兀術,趨杭州,飛要擊至廣德境中,六戰(zhàn)皆捷,擒其將王權,俘簽軍首領四十余遣還,令夜斫營縱火,飛乘亂縱擊,大敗之。四年,兀術攻常州,宜興令迎飛移屯焉。

二、1996版《廣德縣志》記載

(一)《大事記》載: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金宗弼(兀術)陷廣德軍。江淮統(tǒng)制岳飛在廣德“腰擊”金兵,“六戰(zhàn)皆捷”。

(二)《建置區(qū)劃·城鎮(zhèn)》載:清溪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南。境內(nèi)橫山西南麓有營盤遺址,相傳是岳飛抗金扎營之地。同溪鄉(xiāng)境內(nèi)南部與安吉交界處的苦嶺關,南宋時岳飛曾率軍駐此抗金。趙村鄉(xiāng)境內(nèi)岳飛嶺、岳飛溝、跑馬崗均為南宋岳飛抗金遺址。

(三)《交通·陸路運輸》載:廣德至廟西大道,由州城(今桃州鎮(zhèn))經(jīng)門口塘、跑馬崗、岳飛溝、下寺、廟西入溧陽縣境。為南宋岳飛在境內(nèi)腰擊金兵的重要通道。廣德至苦嶺關大道,由州城經(jīng)盧村、石門、韋村、石峻、田溝、苦嶺關入浙江安吉境。南宋建炎四年(1130)岳飛率部沿此道進軍。

(四)《軍事·兵事紀略·岳飛抗金》載: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兀術領兵渡過長江大舉南侵,時鎮(zhèn)守建康的江淮宣撫司杜充派岳飛、王燮率軍迎戰(zhàn)。王燮不戰(zhàn)而逃。十二月建康失守,杜充降金。金兵益驕,遂長驅(qū)直下,鋒芒直指臨安。岳飛領所部尋蹤日夜兼程追擊至廣德,并在此設營布陣腰擊之。從冬至春,岳飛軍在境內(nèi)大戰(zhàn)金兵,六戰(zhàn)六捷。一次岳飛軍生擒金將王權,俘獲簽軍(由漢族青壯男子組成)首領40余人。岳飛對簽軍俘虜中的可用者曉以大義后,遣回金營,以作內(nèi)應,約其夜間縱火為號,岳軍乘亂襲營,金兵傷亡慘重。岳飛駐軍鐘村時,軍中缺糧,將士忍饑,不敢擾民。金兵聞知對手是岳家軍時,紛紛前來降附。建炎四年(1130)六月,岳飛奉詔討伐降金叛將戚方,回師廣德,在苦嶺關與叛軍交戰(zhàn),戚方敗降。

(五)《文化·戲劇》載:皮影戲是本縣流行的主要劇種之一,在縣內(nèi)流傳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劇目多取材于《岳飛傳》等歷史演義和傳統(tǒng)故事。

(六)《文化·民間傳說》載有《岳家軍餓死不擾民》的故事。南宋建炎間,岳飛領軍在廣德大戰(zhàn)金兵。駐軍鐘村、苦嶺關時,軍糧補給不足,軍中斷糧。岳飛和將士一起挖野菜、摘野果充饑,餓死亦決不擾民。野菜野果苦澀難以下咽,岳飛開導將士說:河山遭鐵蹄踐踏,民苦不堪言,野菜之苦又何足懼!在當?shù)乩习傩盏闹С窒?,岳家軍不僅渡過難關,而且取得六戰(zhàn)六捷及擒獲叛將戚方的勝利。

(七)《文物·古遺址》載:(1)扎寨圩遺址為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岳飛抗金所建營寨,位于縣城西南麓,系一直徑約80米近似圓形的土圩子。圩內(nèi)中間高四周低,其埂內(nèi)高約2米,從東北角至西南角有出入口5個,外面是寬約2米,深1米的環(huán)圩溝塹。至今保存完好。(2)凌巖遺址位于趙村鄉(xiāng)凌巖村西北1公里處。為岳飛抗金作戰(zhàn)工事,系土石堆筑而成。高約1米,長約250米,沿山腰連接三座山丘。兩丘之間低洼處有10平方米大小的平臺兩座,至今保存完好。

(八)《文物·古建筑》載:將軍殿碑在四合鄉(xiāng)水塘村金雞嶺小河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修梅將軍殿時立。碑文有368個字。梅將軍為南宋岳飛軍中將領,在此殉國。當?shù)貫橹R祭祀。

(九)《名勝·桃姑迷宮》載:洞內(nèi)存有抗金名將岳飛的題刻遺跡。

(十)《附錄·文獻》載有岳飛率部過境,建安四年(1130)四月十二日在金沙寺作《題金沙寺壁記》,記曰:余駐大兵宜興,沿途干王事過此。陪僧謁金仙,徘徊暫憩,遂擁鐵騎千余長驅(qū)而往。然后立奇功,珍酉鬼虜,復三關,迎二圣,宋朝再振,中國安強。他時過此得勒金石,不勝快哉!金沙寺位于廣德縣東亭鄉(xiāng)陽岱山村。

三、1998版《郎溪縣志》記載

(一)《大事記》載: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金兵攻陷廣德,岳飛領兵與金兵在廣德、建平一帶大戰(zhàn),六戰(zhàn)六勝。

(二)《建置區(qū)劃·鄉(xiāng)鎮(zhèn)》載:(1)濤城鎮(zhèn)昔為遞鋪,古為戰(zhàn)場,岳飛抗金在此激戰(zhàn)。岳武穆將臺、哨馬蹋、牛皋墓(衣冠冢)遺址都在白茅嶺。(2)十字鎮(zhèn)鎮(zhèn)北的打鼓臺和鎮(zhèn)東的洗馬澗相傳是岳飛抗金時號令三軍與飲馬的遺跡。(3)鐘橋鄉(xiāng)北螞蟻山是南宋岳飛屯兵遺址。

(三)《軍事·駐軍》載:南宋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辛已(十六日),金兵陷廣德軍,岳飛率師營駐白茅嶺,破兀術于廣德、建平境內(nèi),六戰(zhàn)皆捷。

(四)《軍事·兵事紀略·岳飛大戰(zhàn)廣德》載: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辛巳(十六日),金元帥完顏兀術率兵渡過長江。南宋建康(今南京)守將杜充派岳飛、王燮等部阻擊,王燮率兵逃走。岳飛所領之兵不足兩千人,正奮力抵抗之際,杜充開城降金。金兀術進入建康,稍事整休后,即領軍20萬向東南進犯,企圖直驅(qū)臨安(今杭州)。岳飛率部星夜趕至廣德、建平地區(qū),設營布防。金軍前鋒,陷廣德軍,殺廣德軍知軍周烈。當金軍大部分進軍廣德時,岳飛部隊腰擊金軍于廣德、建平境內(nèi),六戰(zhàn)皆捷,生擒金將王權,俘僉軍(中級軍官)40余人。金軍連營于廣德,岳飛令部下“夜黑斫營,縱火焚燒,親自領兵縱擊,大敗金軍”。后人為懷念民族英雄,將當年岳飛點將、屯兵、激戰(zhàn),殲敵之處貫上地名,沿用至今。白茅嶺岳飛點將臺,水鳴鄉(xiāng)境牛皋扎營的鎮(zhèn)兵山,十字鎮(zhèn)激戰(zhàn)地打鼓臺,東夏鎮(zhèn)境金兵敗逃時丟帽的金帽脫(塌)、落袍灣(袍與蓬音近,后訛傳成“落蓬灣”)等皆是。

(五)《文化·群眾文化活動》載:小馬燈流行于縣內(nèi)定埠、東夏、幸福等鄉(xiāng)鎮(zhèn),有扮演歷史人物岳飛、金兀術等。

(六)《文物勝跡·古跡遺址》載:(1)石臺寨壘遺址,位于白茅嶺農(nóng)場白云山分場以北,白茅嶺以西。此處宋時為建康(今南京)至臨安(今杭州)必經(jīng)之地。南宋岳飛曾率兵在此屯營扎寨阻擊金兵。當年用土塊壘的營盤遺址仍依稀可辨,用山石筑成的寨圍部分殘垣尚在。土筑營盤一般成方形,每座面積近200平方米,間距不等。石寨圍從殘存部分可看出,沿山勢修筑蜿蜒伸展,規(guī)模甚巨,殘圍高約1米,這里“石臺”古稱“岳武穆點將臺”。(2)白茅山,位于郎溪、廣德交界處。南宋時為建康(今南京)至臨安(今杭州)驛道必經(jīng)之地。山的兩側狹谷,俗稱“老虎口”,是郎溪通往廣德的山道隘口。在此山老虎口北有南宋岳飛抗金的石臺(壘石筑臺),古稱岳武穆點將臺。(3)營盤山,在今白茅嶺農(nóng)場場部與長樂之間,高約40米,是岳飛部將牛皋屯兵的“哨馬蹋”。相傳營盤山北2.5公里處有放馬場、飲馬池,廟后山有岳飛嶺,黑溝山西側還有牛皋墓(衣冠冢)。

(七)《宗教·其他寺廟》載:關岳廟,位于城關西門,建于何年無考。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建,咸豐十年(1860)燒毀,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內(nèi)供三國時關羽和南宋岳飛牌位。此廟于20世紀50年代初拆毀。

四、1998版《績溪縣志》記載

(一)《大事記》載:靖康元年(1126),岳飛駐節(jié)宜興,是年秋冬來績溪,訪問殿中侍御史胡舜陟(1083~1143),夜宿華陽鎮(zhèn)胡殿中東麓書院,留有《與咸公(胡舜陟之父)話別》詩一首。

(二)《人物傳記》載:(1)胡舜陟,紹興十一年(1140)十月,秦檜陷害岳飛入獄,上疏為岳飛辯誣,觸怒秦檜。紹興十三年,胡舜陟被秦檜迫害冤死靜江府獄中。(2)程九皋,仁里人。南宋紹興六年(1136),傾慕岳飛抗金,棄家投奔。飛與其論及兵事,對答如流,飛大悅,收為帳下。后岳飛率兵經(jīng)績溪,特登門看望九皋父程由發(fā),贈“篤于孝友”匾額。岳飛被陷害后,憤而歸里。(3)胡閎休,字良弼,北宋宣和間入太學,靖康間知兵科,補承奉郎。后從岳飛出征,進成忠郎。岳飛被害,憤懣而卒。著有《勤王忠義錄》《兵書》兩卷。

(三)《文藝·詩詞》載有岳飛《靖康初過華陽鎮(zhèn)宿胡殿中東麓書院,與咸公話別》一詩,詩曰:杲杲日初出,浮云已半空。梳頭促鞍馬,不覺東窗紅。別酒灑行淚,揮戈敢立功。聞公侍御子,奮臂折奸雄。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

岳飛六戰(zhàn)六捷金兀術的故事,被宣城境內(nèi)不少家族列入宗譜,以教育后代。如:廣德楊灘琳塘清朝編修的“陳氏宗譜”有一首《武穆寨》詩:功高六戰(zhàn)紀桐川,一戰(zhàn)沙場積暮煙。嶺上千年遺寨在,精忠草木亦稱傳。寧國烏石趙氏宗譜、梅林對山汪氏宗譜、方塘板橋汪氏宗譜均收有岳飛題字“至寶”二字。

1981年廣德縣地名普查和1984至1985年廣德文物普查,發(fā)現(xiàn)岳飛在廣德境內(nèi)的軍事活動遺跡有營盤山、鐘村、扎寨、揚令、金沙寺(今名金山寺)、武穆寨、岳寨遺蹤、牛頭山戰(zhàn)場、洗馬澗、箭穿卡、梅將軍殿、苦嶺關等,以軍行活動命名的地名有箭穿村、戈場、岳飛溝、岳飛嶺、念母嶺、擲草塘、瞧旗村、演操堂、跑馬崗、將軍山(二處)、架鼓山等,兩者合計20多處。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民族英雄是一個民族在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斗爭中做出杰出貢獻的人物。岳飛是他們杰出代表人物。岳飛在宣城境內(nèi)抗金的英雄事跡已深深地印在人們的心里。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更加不能忘卻這位精忠報國,時刻不忘洗刷國恥的民族英雄。他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他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更加激勵人們愛祖國、愛人民,堅決反對外來侵略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宣城市史志辦副主任,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zhanglingyan】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