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大雷
第955期
“茂林”這個地名,聽起來就很有生意盎然之感。在皖南涇川濂溪(東溪)沖擊平原上,有一處“三星拱月”所在,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饒,氣候宜人,景色秀美,魁峰塔影,儼然地標(biāo)。這就是江南名鎮(zhèn)“大大茂林村”。在鳳村、南容、銅山三大村落拱衛(wèi)輻射下,街頭越發(fā)顯得熱鬧繁榮。
皖南茂林,千年古鎮(zhèn)。遐邇聞名,堪比縣城。
環(huán)茂皆山。東南商貿(mào)古道,遠(yuǎn)達(dá)歙黟;西北水陸并進(jìn),直通宣寧?;诊L(fēng)和暢,皖韻流芳。過去大宗貨物進(jìn)出主要走水路——流經(jīng)境內(nèi)的青弋江——在離集鎮(zhèn)八九里開外的溪口村上下。
山環(huán)水繞的茂林,形式封閉但神通廣大。既有曲徑通幽的桃源風(fēng)情,又是自古轉(zhuǎn)運蘇浙贛的商貿(mào)集散地。
茂林全景(吳報芳攝)
境內(nèi)萬戶在籍,人氣蒸騰。資源富庶,地利人和。商賈眾多,店鋪林立。加之明清科舉興盛,仕宦京外,人脈綿延,生意盎然。至民國時期,整個茂林集鎮(zhèn),就擁有金銀器、銅器、錫器、木器、竹器、漆器、染坊、醬坊、糖坊、礱坊、粉坊、糕餅坊、豆腐坊、茶行、繭行、布店、藥店、香店、傘店、花炮店、燈籠店、壽材店、扎匠店、歡團(tuán)店、黃煙店、裁縫店、棉匠店、剃頭店、胭脂店、山貨店、雜貨店、窯貨店、舊貨店、白鐵店、鐵匠店、茶館飯店等幾十家店坊堂號。還有浴池、照相、鑲牙、雕刻、裝裱、鐘表等行業(yè)。同時還有多家工商產(chǎn)業(yè)在外埠發(fā)展,成為一代翹楚。
1930年代,我的父親便在茂林有名的老字號“慶誠(又作‘慶成’)”雜貨店“學(xué)乖”幫工,做“半作”,當(dāng)“朝奉”,站店。父親少年艱苦。好在讀了兩年私塾。出門學(xué)乖那年尚未弱冠。據(jù)說店主庠生吳報全當(dāng)年草創(chuàng)江山時曾投入一千塊大洋的厚本?!皯c誠”雜貨店位于十字街口,市口好,門面大,生意廣。與上街頭的“華盛”雜貨店和下街頭的“祥順”雜貨店一樣,“慶誠”雜貨店的門樓上也安了一只高音喇叭,連接著掌柜那臺寶貝疙瘩似的半導(dǎo)體收音機(jī)。平日里播放時事新聞,還有京戲。傳播外界消息,積攢生意人氣。使古鎮(zhèn)街頭顯得既古樸又時尚。
1945 年,日本鬼子投降,中國抗戰(zhàn)勝利。通訊便捷消息靈通的茂林古鎮(zhèn)占得先機(jī),與縣城同步先聽為快。從上街頭到下街頭,幾大店家都是將收音機(jī)里的這一天大好消息第一時間現(xiàn)場直播,通過高音喇叭傳揚開去的。
店面灑金門聯(lián)顏筋柳骨,藏頭別具店家特色:“雜品紛陳,任挑選這樣那樣;貨源足備,決不會買空賣空?!遍T額上的店牌出自書家高手,做工上乘,繁體書法生出儒雅之氣。開間里兩尺多寬的門板就有頭十塊。進(jìn)門廳堂邊上一張紅漆條臺,擺放著三五把陶制“缸打壺”和十幾二十只茶碗,旁置水缸、瓭子、臉盆、毛巾,那是用來招待遠(yuǎn)道顧客的。曲尺形的栗殼色柜臺足有兩丈來長,兩尺多寬。臺面油光發(fā)亮。兩頭擺放著石膏盤秤、算盤、抹布,一疊厚厚的包裝紙,冬天還放有“手爐火”。柜臺頭頂懸著一組繞滿細(xì)紙繩的“轆轤線圈”,那是小包裝的專用繩。
柜臺里面的貨架上排滿了日用雜貨,高低輕重,排列有致。分門別類,琳瑯滿目。柜臺出口處的四方門柱上靠外的兩面是木雕的“店訓(xùn)”:一面是“貨真價實”,一面是“童叟無欺”。行書豎排石青色,厚重大氣,富態(tài)飽滿。廳堂角上置一架立式“自鳴鐘”,羅馬數(shù)字,古樸洋氣。“滴答,滴答”,鳴聲悠揚。
店里照明很少用蠟燭,大多點“洋油”。那油燈有壁燈、臺燈、吊燈、馬燈、汽燈。結(jié)構(gòu)不同,形狀各異,用途一樣但各有分工:灶間用壁燈,柜臺用臺燈,廳堂用吊燈,出門用馬燈,過年或辦大事用汽燈。
整個店家建筑結(jié)構(gòu)是茂林商家典型的“前店后坊”式。前店面街,后坊臨河。手工糕餅作坊和灶間的兩廂是“宿舍區(qū)”。作坊里有庫房、步碓、案板、框套、刀具、炒鍋、蒸鍋等,師傅頭子有四五個。平時專門生產(chǎn)各式時新糕點,年邊另外加工蠟燭。灶間燒水做飯,冬日里火盆熊熊。爐膛全天候火紅,據(jù)說那燉肉罐從來就沒斷過湯水。
前街自然熱鬧。販夫走卒者,提籠架鳥者,卿卿我我者,穿金戴銀者,八字方步者,小腳碎步者,優(yōu)哉游哉者,行色匆匆者,熙熙攘攘,滿目琳瑯。吆喝叫賣,人聲鼎沸。
那后門口呢,東溪河碧波蕩漾,浮光躍金。后門口放著“激水龍”——茂林民間消防器材—一種能壓出水柱的手壓式高大水桶 ,裝滿水,定期換,有備無患。好在一直備而未用。前店后坊還各有一人專司照看門戶火燭。每日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轉(zhuǎn)得最勤,睡得最遲。
茂林晨曦(尹建生攝)
平日里“朝五晚九”,開業(yè)大吉?;镉媯円蝗杖汀傲魉?,柜不離人。
父親到店家學(xué)乖當(dāng)徒,天不亮早起八件事:搓煝子、洗煙管;擦燈罩、揩算盤;理貨架、抹柜臺;倒夜壺、掃廳堂。這是分派的日常功課。干不好卷鋪蓋走人。這前三件可是技術(shù)活,搓煝子最難。“煝子”是方言,就是用草紙(俗稱“三六表”“表芯紙”)搓成的細(xì)長條紙卷,舊時抽黃煙用來點燃煙絲。水煙管要拆洗,洗旱煙管要用粗鐵絲做的“通條”。擦燈罩子,先是一手滿握住燈罩小頭,防漏氣,用嘴對另一頭哈氣,待燈罩內(nèi)壁霧化后,再一手握住一頭,一手用軟紙團(tuán)伸進(jìn)內(nèi)壁輕輕摩擦,拭去油煙灰塵。必要時得用一只筷子代替手指。內(nèi)壁擦凈后,外面就好擦了。整個過程雙手配合最是要拿捏得當(dāng)。
除做好“本職工作”外,還得發(fā)揚“協(xié)作精神”,看事行事。協(xié)助別人搬運貨物,劈柴燒水,夏天裝水缸,冬天起火盆。還有就是輪班每日開大門。那大門可不是雙開門,更不是現(xiàn)時的卷閘門,而是由十多塊一兩寸厚一兩尺寬的門板用時組拼而成的。得每天早起一塊一塊地下,晚上一塊一塊地上。上面門枋頭有木槽,下面門檻處有石槽,在適當(dāng)位置留有槽口,便于上下門板。上好后門板兩頭就卡在槽中,一塊捱一塊地拼起來,然后上閂加扣落鎖,萬無一失。這上下門板既是體力活,又是技術(shù)活,很有竅門。上門板時先在槽口處將板的上頭送入木槽,再從槽口處將板的下頭送入石槽。下門板時先將門板勻力托移至槽口,再拉上頭,
一移一拉,都要掌握好分寸。稍微用力不均就會卡住不動。大冬天都會把人弄得頭上直冒汗。
一年學(xué)乖,做粗活,叫“伙計”;兩年“半作”,打下手,叫“幫工”;三年頭上可升任“朝奉”,也稱“店員”,有資格站店做買賣了。這站店也不是快活事。
站店站店,以站為主,很少屁股落板凳。稱貨算賬包裝,半點呆板不得。過去沒有塑料袋一說,顧客自個兒帶來籃子提籮布袋什么的,這其中手裁草紙將散稱糕點打成“禮包”,也是店員一大功夫。
顧客一進(jìn)門,店員笑臉相迎,按需薦貨。待顧客選中后,邊稱貨邊算賬邊寒暄邊包裝。貨稱好,賬算清。收錢找零,手腳麻利。禮包棱角分明,到家不散。這是“基本功”,也是“絕活”。別忘了顧客出門時還要笑臉禮送。
父親念過私塾,識字識算。頭腦靈活,做事得體。人小意,肯吃苦。反應(yīng)快,稱貨準(zhǔn),算賬清,禮包緊。關(guān)鍵是待人以誠,忠心耿耿。三年頭上,掌柜的不但遇大宗生意讓他在“雅座”開單結(jié)算,每年還派他到蕪湖裕溪口、南京新街口一帶進(jìn)貨。
這雜貨生意一年到頭都很忙。除日常雜貨外,還兼營蠶繭,香油,桐油等。
雖說“慶誠”在周邊鄉(xiāng)下開了好幾個分號,但旺季生意大頭還是在街上。除端午中秋過年一年三節(jié)外,春秋蠶繭開秤,二月里春關(guān),四月里茶季,八月里秋收這幾個節(jié)點更是不亦樂乎。柜臺上七八個站店的每日里忙得不可開交。
茂林人家過去平日里很少吃到魚。每年按慣例十一月二十四“落星潭”開河,才形成季節(jié)性年關(guān)魚市。落星潭離茂林十多里,是青弋江流經(jīng)安吳一帶形成的一片深水域,魚類資源豐富。這茂林魚市一開張,全鎮(zhèn)百姓涌入街區(qū),買魚帶辦一部分年貨,市面上日漸顯得熱鬧起來,店家自然是大好利市,分外忙碌。
年關(guān)大市。店里除囤足庫存,保障雜貨供應(yīng)外,還在門口搭板豎架,展位擺攤。懸掛大紅燈籠,灑金春聯(lián),香煙廣告,排放財神貼、老黃歷、小人書、玩具、年畫、紅紙、鞭炮、塔香、蠟燭、錫箔、草紙,花花綠綠,喜慶吉祥,整個就是一處“年俗文化大市場”。掌柜為渲染大年氛圍,招徠顧客,除放喇叭外,還專請來一名絲竹高手在門口演奏二胡,悠揚甜美的黃梅古韻引得過往行人紛紛駐足傾聽,選購貨物。一天下來,這店家硬是賺得個人氣騰騰,盆滿缽滿。
那掌柜平日里長袍馬褂瓜皮帽,早茶生姜開路油貨打點糕餅伺候,成天價一手端著珵亮的水煙管,一手點著長長的煝子,裝煙絲,吹煝子,點著火,“呼嚕嚕 —— 呼嚕嚕 —— ”,吞云吐霧,一副休閑的樣子在店堂內(nèi)外轉(zhuǎn)悠,一雙狡黠的眼光透過老花鏡四下里掃描,總給店人一種莫測感。有時還躺在那不知哪朝哪代傳下來的翹凳上,瞇著眼,和著“半導(dǎo)體”里的京劇哼上一段,手指還在扶手上輕輕敲著節(jié)拍,微微搖頭晃腦,有板有眼,整個出神入化??梢坏┟钇饋恚舷壬材芊诺孟录茏?,抬得起手腳。摘下帽子眼鏡,放下煙管煝子,
該出手時就出手,精神抖擻,笑逐顏開,里外打點,左右招呼。臉上春風(fēng)滿面,心底喜氣蕩漾。
“自古生意三分利”。薄利多銷善于經(jīng)營的“慶誠”雜貨店,年份一長,好不滋潤!這掌柜的既有賺錢算計,又有菩薩心腸。他善待員工,與他們同鍋吃飯,肉罐不斷湯,餐桌不斷葷。寒冬臘月打夜作(加夜班),夜宵自然不在話下。他還統(tǒng)一買單,晚飯后讓伙計們輪流去澡堂子泡他一番,身子骨暖和了,站起店來精神抖擻。
誰家員工家里有什么為難著急之事,你只要言語一聲,掌柜的二話不說,立馬準(zhǔn)你的假,同時吩咐柜上,支一筆錢讓你帶著:“回去把事辦好再來,錢不夠我給你想辦法?!碧仁菃T工家里婚喪嫁娶什么的,掌柜的照例是要隨禮一份的。
遇到這樣的掌柜,誰個不愿意忠心耿耿,為他賣力效勞呢。店家善待顧客,特別是山里斫柴燒炭的窮朋友。熱天到店里,冷水涼茶綠豆粥;冬天到店里,烤火取暖生姜湯;天雨借傘,日暮留宿。平時可現(xiàn)可賒,端午中秋過年三結(jié)賬。如有不便,還可騰后。碼單照開貨照辦。甚至還方便顧客,拆借銀兩,別店購物。
人心都是肉長的,將心比心。你讓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店家與顧客也是你來我往,你誠我信,你好我也好。
山里的鄉(xiāng)親們特別是家住濂坑一帶的太湖桐城“客邊人”,總是天不亮相約挑炭出來,日影西斜打道回府,扁擔(dān)頭上掛著半片豬頭和油鹽家用。他們中幾乎每人都得到過“慶誠”雜貨店的恩惠。難怪他們回到自己的竹籬茅舍,亮著松明子靠著火塘就著鹵豬頭渳著老酒時,笑談間總是念叨著店家的好來:你店家今天“雪中送炭”,趕明兒我也雪中送炭。
貨單
掌柜的除秉持“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為商美德外,還樂善好施,回報社會。在地方倡修東溪大堤疏通河道修橋補路事業(yè)中,帶頭捐獻(xiàn)銀兩。還隔三差五派遣我父親他們前往遠(yuǎn)處涼亭,那里原先就置放了數(shù)只燈籠幾盒洋火和若干蠟燭。此去是再添蠟燭。你道這是作甚,方便夜行人??!那夜行之人倒也規(guī)矩,用過即還。他還為囊中羞澀的外地過往商客免費提供一宿兩餐。
乞丐上門,照例施舍;人有急難,出手大方。過去有些貧寒人家生了孩子養(yǎng)不活,將嬰兒包裹好放在竹籃里,偷偷放到慶誠店家門口。掌柜的知道后就設(shè)法找人領(lǐng)養(yǎng),并送大洋兩塊,“萬字糕”一條。以后還要派人去探望,如有困難再給予幫助。
經(jīng)商美德,善結(jié)人緣,和氣生財。當(dāng)年茂林商界,行善積德之店何止一家!
“長工短工,臘月二十四散工?!泵磕昱D月二十四晚上,掌柜總是整上燒髈粉渣十二碗,招待全店員工。這可是茂林飲食文化里的正式宴席,很是客氣隆重。席間,主人自然熱情有加盡表謝意。不表。
晚上,掌柜根據(jù)平日里對員工的觀察“考核”,分發(fā)紅包,個別談話。若掌柜對你說一聲“跟(今)年還要辛苦你再忙幾天,門(明)年我啦還一堆宜地尋哈飯宜吃吃(意為共同賺錢)。”那就是告訴你明年還“續(xù)聘”你,好好干吧。倘若只有前半句“年里還要辛苦你再幫幾天忙啊”而沒有后半句,那就意味著來年沒戲,年底卷鋪蓋走人。不過一般情況下,后者很少。真要辭退,那“紅包”可是厚得多,最起碼能管住你回家后小半年的“過渡期”。
“慶誠”雜貨店的員工隊伍相對穩(wěn)定,員工炒老板魷魚的幾乎沒有。只有我父親是個例外。他年年臘月二十四夜里聽到的總是老板的“兩句話”,皆大歡喜。就在有年掌柜打算讓我父親“管事(經(jīng)理,二掌柜,賬房先生)”呢,日本鬼子打到了涇縣城一帶。后來父親因受新四軍民運工作隊和山里地下黨影響,做了許多暗通“四老板(當(dāng)?shù)乩习傩諏π滤能姷年欠Q,也是暗語)”的事,傳遞情報啦,資助財物啦,掌柜心里也像明鏡似的。再后來風(fēng)聲太緊,怕連累大家,也為了自身安全,我父親才與掌柜依依惜別,掌柜自然厚禮有加。你道這是誰炒誰?
多虧“四老板”云嶺前線坐鎮(zhèn)抗敵,茂林免遭日寇踐踏,生意還能做下去。
茂林算是幸運的。
(作者系涇縣茂林中學(xué)退休教師,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