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達清
第960期
職官,是方志編修中的重要內容,不可或缺。但從現存全國各地方志來看,其《職官志》年代愈遠,職官愈簡,蓋因其時方志未興,記載闕如也。以隋唐時期宣城縣為例,今存嘉慶《寧國府志》、光緒《宣城縣志》所載,隋朝僅主簿許善一人;唐朝縣令七人、主簿一人、縣尉五人。隋唐兩朝歷三百余年,宣城縣職官僅得14人,可見所缺之夥。
筆者泛覽史籍有年,于歷任宣城職官尤所注意,積年所得,今撮錄如下。府、縣志未載者補之,已載無紀者充之,庶幾于增益宣城地方志、考鏡隋唐五代之宣城地方史不無裨益焉。
一、縣令(縣長)
鄭師善約隋開皇年間任。汴州(今河南開封)人。
《舊唐書》卷七十《格輔元傳》:“伯父德仁,隋剡縣丞,與同郡人齊王文學王孝逸、文林郎繁師玄、羅川郡戶曹靖君亮、司隸從事鄭祖咸、宣城縣長鄭師善、王世充中書舍人李行簡、處士盧協(xié)等八人,以辭學擅名,當時號為陳留八俊?!?/p>
明周嬰《卮林》卷九記載同?!缎绿茣肪硪弧鸲?《續(xù)通志》卷二一○未明言為宣城縣長?!秲愿敗肪砥咂咂哂钟涏崕熒茷椤败姵强h長”,不知何故。
傅 柔約隋大業(yè)年間任。浦江(今屬浙江金華)人。
萬歷《金華府志》卷十五:“傅柔,字仲席,浦江人。為宣城令,無為而治,謳歌載路。遷鄂州刺史?!?/p>
按,傅柔任年無考,萬歷《金華府志》列于隋朝,其傳后又加考訂,疑為隋以后人。其具體朝代待考。
奚 讓約隋大業(yè)末年任。河南伊闕縣(今屬河南洛陽)人。
佚名《大周故處士奚府君(弘敬)墓志銘》:“祖讓,隋任宣州宣城縣令?!保ā度莆难a遺》第二輯第347頁)。其孫奚弘敬卒于萬歲通天二年(697),故逆推奚讓當于隋末任宣城令。
王 求約唐初永徽元年前后任。冀州棗強(今屬河北)人。
佚名《唐故朝議郎行蓬州宕渠縣令王府君(思齊)墓志銘并序》:“父求,宣州宣城縣令?!珓t宣城府君之第三子?!保ā度莆难a遺》第二輯第476頁)據碑文,王思齊生卒年為647—708年,王求則約生于610年,故暫置其任于永徽元年前后。
李 某約永隆元年前后署任。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縣)人。
此李某,因碑文漫漶失名。豫州刺史李淑之子,李讓之父。闕名《唐故左翊衛(wèi)吏部常選隴西李君墓志銘并序》:“父□,唐朝議郎、行宣州宣城縣令?!保ā度莆难a遺》第八輯第362頁)據墓志,李讓生卒年為661—729年,則其父當約生于640年,因系其任于永隆元年前后。
燕 紹約嗣圣元年前后由潞州司戶參軍改任。涿郡昌平(今屬北京市昌平區(qū))人。
燕紹(639?—713?),字承祐。佚名《大唐故燕府君墓志銘》:“解褐汾州參軍,又轉博州司功參軍、潞州司戶參軍。咸敷庸克清,德音不匱。又拜宣州宣城縣令。地惟牛斗,邑帶長江??貐浅谌?,有輕訬之遺俗。公閉門臥理,鳴琴自閑。威如雷震,化若風靡。溉舄鹵以開畎,鑿山銅以興利。吳人以業(yè),迄今賴之。彼蒼何哉,禍乃斯及。春秋七十有五,終于洛陽集賢里第?!保ā度莆难a遺》第四輯407—408頁)從其墓志看,燕紹在宣城縣令任,頗有政績。
按,此墓志無任年,亦無生卒年,其妻劉氏卒于開元六年(718),則燕紹當卒于開元初。其任宣城當在四十歲以后,故暫系于本年前后任。又,燕紹為唐太宗燕德妃(609—671)侄,燕紹祖父燕寶壽即燕德妃父,生卒年可資比較。
儲孝任今府、縣志錄有此人,然無任年,無紀。
今據李嶠《宣州大云寺碑》(《全唐文》卷二四八),儲孝任于天授元年(690)前后與宣州刺史魏正見同時在任。
又,儲孝任為丹陽(今屬江蘇)人。李嶠尚有《授宣城縣令儲孝任等加階制》:“鸞臺:朝議郎、行宣州宣城縣令儲孝任等,并早從推擇,久著勤勞,績茂綰銅,時逢檢玉。千齡有慶,既屬休符,百里能官,宜從榮獎??梢狼凹?,主者施行?!保ā度莆摹肪矶亩├顛L壽二年(693)任鳳閣舍人,負責起草朝廷的制誥文書,此制或作于本年或稍后,則儲孝任長壽二年時仍在宣城縣令任。
李仲進字公度,隴西成紀(今甘肅臨洮)人??h志記為天寶年間任,府志未系年。
然據權德輿《唐故使持節(jié)郴州諸軍事權知郴州刺史賜緋魚袋李君(伯康)墓志銘并序》(《權載之文集》卷二十六,《全唐文》卷五○四)、權德輿《長安主簿李君(少安)墓志銘并序》:(《權載之文集》卷二十六,《全唐文》卷五○四)李伯康生卒年為743—805,李少安生卒年為759—808,李伯康與李少安為從兄弟,則其曾祖李仲進約生于660年,若依縣志系李仲進任宣城縣令在天寶年間,則時李仲進已八十高齡,于理不合,因此其任宣城,當以在神龍元年(705)前后為妥。
又,據上權德輿《長安主簿李君(少安)墓志銘并序》:“曾祖仲進,皇宣州司馬。”,則李仲進還曾任過宣州司馬一職,歷修府志未錄,其或當由宣城縣令升任宣州司馬,此又可補府志之一闕。
長孫勖府志未系年,縣志僅系于開元中。據武平一《東門頌并序》(《全唐文》卷二六八),其任在開元十年(722)前后。
長孫勖為管國公長孫寬的曾孫,長孫庶己之子。曾任奉御(郄昂《岐邠涇寧四州八馬坊碑頌并序》,《唐文粹》卷二十二),天寶中任西河郡太守(乾隆《汾州府志》卷八)。
楊 陟約開元末、天寶初任。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市)人。楊休烈子。
盧建《唐故通議大夫國子司業(yè)崇□館學士太清宮判官贈濟陰郡太守弘農楊府君墓志銘并序》:“次子曰陟,故宣城令?!载懺吣昃旁率迦?,合公夫人暨奉宣城府君于洛陽南萬安山。”(吳鋼《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新藏專輯第277頁)楊休烈生卒年為679—750,則楊陟當約生于710年。
薛揚名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缎绿茣肪砥呤隆对紫嗍老当砣隆反嫫涿?。
韓拯《故處士陸君墓志銘并序》:“河南陸君諱捷,……出于薛氏,宣城縣令揚名之甥。……以天寶九載九月,客游南陵,遇疾而卒,時年卅二。”(喬棟《洛陽新獲墓志續(xù)編》第一五一通)陸捷天寶九年至南陵依其舅氏,此時薛揚當在宣城任。
崔令欽約天寶十二年(753)由潤州丹徒令改宣城令。府、縣志均未系年,無紀。
按,崔令欽,歷來府、縣志均訛為“崔欽”,當由李白《趙公西候新亭頌》“宣城令崔欽”而致誤。陳尚君《李白崔令欽交游發(fā)微》(《唐代文學叢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已有考證,可參考。李華《潤州天鄉(xiāng)寺故大德云禪師碑》:“禮部員外郎崔令欽常為丹徒,宗仰不怠?!保ā度莆摹肪砣穑┛勺髅髯C。
吳令瑤濮州濮陽(今屬山東)人。唐肅宗章敬皇后之叔,唐代宗之母舅。
《舊唐書》卷一八三《吳溆傳》:“寶歷(當作“應”)二年,代宗始封拜外族,贈神泉司徒,令珪太尉,令珪母弟、前宣城令令瑤為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家令,封濮陽郡公。”傳言“前宣城令”,則吳令瑤之任在寶應之前,或當于天寶末年。
吳令瑤生平不詳,據《舊唐書》卷十一《代宗本紀》,永泰元年(765)三月壬辰朔,詔“涇王傅吳令瑤等十三人并集賢院待詔”,則吳令瑤后曾任涇王傅、集賢院待詔。
李 條(741—799),字堅,后以字行,京兆萬年(今屬陜西西安)人,李淵從弟李神通之玄孫。約大歷初以廷尉出任。
權德輿《朝散大夫守司農少卿賜紫金魚袋隴西縣開國男李公墓志銘并序》:“始以門蔭,參調三命,官至廷尉。平明清閱,實適其輕重。改宣城令,滿歲受代,縣人以理狀乞留,廉車上聞,詔可其奏,且加大理司直,從人欲也??h鄙之南,水泉委匯,每暑雨流潦,輒傷大田,公乃峻為之防,悅使其眾,人就安利,稼皆登成。大歷中鄜坊節(jié)度使表為上介,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保ā度莆摹肪砦濉鸲├顥l大歷中始由宣城縣令升監(jiān)察御史,則其任宣城當在大歷初。
此墓志記載李條生平甚詳,惜歷來府、縣志編者未能注意及此。
李 舟字公受,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人。
梁肅《處(虔)州刺史李公墓志銘》:“十六以黃老學一舉登第,十八典校宏文,二十余以金吾掾假法冠為孟侯皞湖南從事。給事中賀若察宣慰南方,請公為寮佐。其后宰東陽、宣城二縣,辟宣歙、浙東二府。府主崔侯昭,咨以小大之政,由監(jiān)察轉殿中侍御史。建中初,朝廷厘飭百度,高選尚書諸曹,即拜公金部員外郎,選吏部?!保ā度莆摹肪砦宥唬├钪奂s大歷八年(773)由宣城縣令升任宣歙觀察使崔昭幕。
王 致?lián)督魍跏贤ㄗV》,王致字仲友,豐城(今屬江西)人。潤州刺史王景肅次子。終江陵刺史。據《王氏通譜》,王致生卒年為712—786,若譜不虛,則其任宣城縣令當在大歷年間。
程 綱(738—815),字綱,洛陽(今屬河南)人。
李為《故朝議郎守豐陵臺令程公墓志》:大歷初,科究道書,補邠州新平尉,邠州節(jié)度郭子儀亦署巡官,奏河中猗氏尉,……自澠池遷河南,河南尹齊抗利其能權,命為府司計掾,次授宣州宣城令。凡觀察州縣令之難者以軍職橈雜,公持端心,所至泯然。觀察使每歲校績,凡考居上之下者三,狀其清白者二。時考功大校天下官,考得上之下者唯公一人,擢密令,亦登上第及選。(《仰澍齋藏歷代墓志輯錄》)程綱后由宣城縣令改密縣令,當在大歷末年。
盧 炅范陽(今河北涿州)人。
權德輿《使持節(jié)郴州諸軍事權知郴州刺史賜緋魚袋李公(伯康)墓志銘并序》:“夫人范陽盧氏,宣城縣令炅之女?!保ā稒噍d之文集》卷二十六,《全唐文》卷五○四)李伯康生年為743年。
佚名《□□大夫行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上柱國范陽盧府君(鍇)墓志銘》:“祖諱炅,宣州宣城縣令,轉太子左庶子?!保ā度莆摹肪砭啪帕┍R炅孫盧鍇生卒年為783—855年。
盧璞《唐范陽盧夫人(李歸厚妻)墓志銘》:曾祖父諱炅,皇宣州宣城縣令,贈子右贊善大夫。……皇考諱鋼,睦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全唐文補遺》第八輯第196頁)盧炅曾孫女盧氏生卒年為811—858年。
由此三墓志,可推知盧炅的主要生活年代在大歷前后,其任宣城縣令當亦在此時。
王 瞰河南府偃師(今屬河南)人。
劉禹錫《唐故監(jiān)察御史贈尚書右仆射王公(?。┥竦辣罚骸傲铱碱?,宣州宣城縣令,贈工部郎中。娶河東裴氏,乃生仆射。”(《劉賓客文集》外集卷九,《全唐文》卷六○九)此碑殘缺,據卞孝萱《劉禹錫年譜》,此《神道碑》當作于開成五年或會昌元年,則可推王俊生卒年為786—840,其父王瞰生年約為760年,其任宣城令當在貞元年間。
楊 寧約貞元十九年(803)由宣州從事署。
楊寧(744—817),字庶玄,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錢徽與楊寧同事于宣州,楊寧卒后,錢徽為作《唐故朝議大夫守國子祭酒致仕上騎都尉賜紫金魚袋贈右散騎常侍楊府君墓志銘并序》:既冠,擢明經上第,釋褐衣,……貞元初,……尋轉本縣丞,亟遷監(jiān)察御史。以守官仵時,左掾鄱陽。稍移陵陽,廉使博陵崔公優(yōu)延禮貌,置在賓右。表授試大理司直,充采石軍副使,進殿中侍御史。銀艾赤紱,薦榮寵章。初,宣城大邑,井賦未一,公以從事假銅印,均其戶有,平其什一。蚩蚩允懷,主公賴之。永貞初,有詔征拜殿中侍御史。(《全唐文補遺》第一輯第251頁,《全唐文新編》卷四八二)
胡 靜約元和間任。
胡靜(780—834),字向化,福州閩縣(今屬福建)人。卒葬宣城雙龍山。見《閩楚中湘涌田胡氏宗譜》。
李敬彝府、縣志未系年,無紀。
李敬彝,趙州(今屬河北趙縣)人。李勰九世孫,李宗諒子,見《新唐書》卷七十二上《宰相世系二上》。考其生平,太和初為福州團練判官(《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三),太和四年在兵部員外郎任(《舊唐書》卷十七下),太和九年鳳翔隴右節(jié)度使鄭注辟為司馬(《新唐書》卷一七九),可能本年參與甘露之變被殺。故其任宣城令當在太和前,長慶、寶歷年間。
高宗彝約咸通二年(861)由監(jiān)察御史里行改任。
高宗彝(798—869),字表正,渤海人,后移家揚州六合縣。以蔭入仕。
魯湘《唐故宣州宣城縣令渤海高公(宗彝)并夫人京兆韋氏合葬墓志銘并序》:“由蔭緒釋褐楚州文學,次任揚府六合縣丞,復調授歙州錄事參軍。居無何,江淮銅鹽留司辟從嘉畫,轉里行監(jiān)察。歷兩使,更五稔,佐難劇之務,職免,拜宣州宣城縣令。……宣城,江表之大邑也,奧壤殷賦,致理之所難地。公下車之后,以惠化撫疲俗,俗無扎瘥之;以勤恪奉至公,公無慢官謗。輿賦供羨,禎祥薦臻。人詠來蘇,績課推最。……洎宣城解印,歸興南窗?!保ā度莆难a遺》第六輯第186頁)據墓志,其妻韋氏“大中九年八月廿四日遘疾卒于新安官舍”,時高宗彝當在歙州錄事參軍任,則其知宣城當在咸通二年。
澹 融修武(今屬河南)人,約咸通間任。
澹轔《范陽盧君妻京兆澹氏墓志銘》:“母兄融,官任宣城令?!保駠缎尬淇h志》卷十三《藝文》,《唐文續(xù)拾》卷六)。
按,澹融妹大中五年婚配范陽盧槇,可約考澹融之生年;卒于咸通十年(869)五月,據《墓志》時澹融當尚在宣城任。
盧 易見明嘉靖間盧乾修《黟北盧氏族譜》(鈔本),盧易宰宣城,遂家焉。其子盧振移家太平縣弦歌鄉(xiāng)郭村,其孫盧玄又移家黟縣北之盧村。存此待考。
糜 某杜荀鶴《贈宣城糜明府》:“數聯(lián)同我得,當代遇誰知?年齒吟將老,生涯說可悲。何當拋手板,鄰隱過危時?!保ā短骑L集》卷一)據《十國春秋》卷十一,杜荀鶴景福元年(892)入田頵幕,可見糜某此時已老。
又,曹松(828—903)有《贈衡山糜明府》詩:“為縣瀟湘水,門前樹配苔。晚吟公籍少,春醉積林開。滌硯松香起,擎茶岳影來。任官當此境,更莫夢天臺?!保ā度圃姟肪砥咭涣?。)二人當同為一人,則糜某此前尚任過衡山縣令。
二、 縣 丞
鄭公覽天授元年(690)前后與縣令儲孝任同時在任,見李嶠《宣州大云寺碑》(《全唐文》卷二四八),籍里、生平不詳。
王 紡約大和間任。
李景莊《唐故倉部郎中鄭公盧夫人合祔墓志銘并序》:(夫人)秭適王乃弟紡,前任宣州宣城縣丞。(2005年河南伊川縣出土,亦見《洛陽新獲七朝墓志》第371頁)盧夫人生卒年為805—868年,王紡為盧夫人姐夫,其年稍長,生年約當為800年。王紡,籍貫不詳,盧夫人嫁河南滎陽人鄭魴,王紡或當亦為河南滎陽人。
(作者系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安徽省檔案文化研究會研究員,中國韓愈文化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