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軍 孫麗麗
第935期
他曾經參加國民黨,歷任省府秘書、貴州貴定縣縣長、安徽郎溪縣縣長。在迷茫失望之際,他看清了革命的方向,秘密加入了共產黨,做黨的地下工作??箲?zhàn)勝利后,他又受黨的指派,走在反內戰(zhàn)的最前沿上海,參與發(fā)起成立了中國民主促進會。1949年10月1日,他作為民進參加第一屆政協會議的代表光榮的出席了開國大典。在中國,既參加過國民黨,又加入了共產黨,同時還是民主黨派的創(chuàng)始人,這樣的人,恐怕屈指可數,梅達君就是其中一個。
為上海解放積極奔走
梅達君英文極好,不僅會講流利的英式英文,而且會講美式英文,還能聽懂英、美的許多方言,是搞外貿的高手。1947年,為保存革命力量,梅達君以創(chuàng)辦“東方聯合營業(yè)公司香港分公司”為掩護,赴香港為馬敘倫、王紹鏊、許廣平等同志的轉移作準備工作。
1949年2月梅達君從香港返回上海準備迎接解放,上海解放前夕,組織參加上海人民保安隊,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迎接上海解放做了許多工作。
梅達君的長子梅均在《我的父親母親》一文中寫到:
最難忘的是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的那一天,那時,我九歲,在上海一師附小讀三年級。記得那天一清早,父親興致勃勃地帶我們4個孩子到弄堂口(富民路裕華新村),馬路上一片寧靜,沒有車輛行走,只看到一些士兵睡在馬路邊上,爸爸告訴我們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我們也只是聽進去了、記住了。
隨后,爸爸回到家里,與已到訪的趙樸初伯伯一起商量著什么,一會,趙伯伯在一張信箋上寫了“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幾個字,然后,我父親將它貼在轎車前的擋風玻璃上,駕車離開了。沒多久,爸爸回家了,讓我們吃驚的是爸爸身著一身解放軍軍服,手臂上還掛著“軍管會”字樣的紅色臂章。爸爸說,他們是去找解放軍駐滬領導機關的。自此以后,我才慢慢知道,我父親母親是中國共產黨黨員,解放前都是中共地下工作者。
5月28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陳毅任上海市市長,曾山、潘漢年、韋愨為副市長。下午三點,在漢口路原國民政府大樓的二樓,約有八十平方米的舊市長辦公室內,舉行了國共上海市政府交接儀式。
陳毅坐在新市長辦公的座位上,周圍坐著潘漢年副市長、淞滬警備區(qū)司令員宋時輪和周林,以及沙千里、周而復、劉丹等人。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熊中節(jié)引進舊上海最后一任代理市長趙祖康,趙祖康僅代理上海市長五天,陳毅市長既爽朗又輕快地宣布舉行接管舊市政府的儀式,由趙祖康代市長將舊市政府印信上交陳毅市長(印信交出后即封存)。陳毅市長簡短的致詞說:“趙祖康先生率領舊市府人員懸掛白旗,向人民解放軍交出舊市府官方印信,保存了文書檔案,這種行為深堪嘉許,期望今后努力配合做好市政府的接管工作,并請趙先生在工務局擔任領導。”
此時梅達君擔任上海市軍管會交際處副處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負責辦公室工作、外事接待工作等。此次交接儀式就是他直接參與安排的,并也在場目睹了交接的全過程。
參加“開國大典”
1949年9月21日~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懷仁堂舉行。出席代表600多人,有黨派代表14個單位(中共、民革、民盟、民建、無黨派、民進、農工黨、救國會、民聯、民促、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盟、青年團),區(qū)域代表9個單位(西北區(qū)、華北區(qū)、華東區(qū)、東北區(qū)、華中區(qū)、華南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平津市、待解放區(qū)),軍隊代表6個單位(解放軍總部、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華南解放區(qū)),團體代表16個單位(總工會、農民團體、婦聯、青聯、學聯、工商界、上海各人民團體、文聯、自然科學、教育、社會科學、新聞、自由職業(yè)、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宗教界),特別邀請人士75人。梅達君作為民進代表之一(正式代表馬敘倫、許廣平、周建人、王紹鏊、梅達君、徐伯昕、林漢達、雷潔瓊,后補代表嚴景耀)光榮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民進代表簽名
參加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民進代表合影。前排左起:林漢達、周建人、馬敘倫、許廣平、王紹鏊;后排左起:梅達君、雷潔瓊、徐伯昕、嚴景耀(候補代表)
大會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三大文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為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公元。今年為一九四九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四個決議案。大會選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及委員陳毅等56人。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朱德總司令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隨后進行了閱兵式。此時,梅達君作為民進代表在天安門觀禮臺目睹了開國大典盛況,心緒難平,激動不已。
經歷沉浮信仰堅定
上海解放后,梅達君歷任上海市軍管會交際處處長,市人民政府交際處處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共華東局統(tǒng)戰(zhàn)部第四處處長,曾多次陪同陳毅市長訪問包括宋慶齡、榮毅仁在內的許多上層民主人士。梅達君還歷次當選為民進第三屆中央理事,第四、五、六、七屆中央委員,第二、三屆民進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席,以及上海市第一屆、第二屆人大代表。
上海解放初,劉曉(左五)與上海地下黨財經系統(tǒng)負責人攝于勵志社(現瑞金賓館)。中排左三為梅達君,左四為張紀元
1954年,老上司劉曉出任中國駐蘇聯大使,梅達君也調任中國駐蘇聯大使館任政務參贊。1955年因潘漢年冤案株連回國接受審查。作為潘漢年的老部下、老戰(zhàn)友,梅達君深深地為潘漢年感到冤屈和不平。潘漢年平反后,他失聲痛哭。1956年,任上海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雖然受潘漢年案影響調動了工作,但他對黨的工作始終保持著積極負責的精神,很快熟悉了民族事務工作,并且仍保持著那種樂觀的革命精神。
1962年梅達君任上海財經學院副院長,“文革”期間,梅達君遭到迫害,被下放“五七”干校勞動。1972年調至華東紡織工學院,1978年恢復工作,任中國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顧問,直至1984年12月光榮退休。
參考文獻:民進上海市委會《上海民進專輯》開明出版社《中國民主促進會簡史》宣城市檔案局方志辦《宣城梅氏》梅達君《中國民主促進會創(chuàng)建時的政治背景》明浩《憶梅老——紀念梅達君同志逝世二十周年》明浩《孤島雄鷹梅達君》鄧偉志《寫在慶祝民進成立70周年之際》梅均《懷念我的父親——梅達君》梅均《我的父親母親》
(作者汪立軍系民進安徽省委參政黨理論研究會理事、宣城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宣城民進一支部主委;孫麗麗系安徽宣城民進一支部委員,曾任宣城廣播電視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