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元
第985期
《績溪高氏宗譜》,又稱《梁安高氏宗譜》(以下稱《高譜》)。梁安,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析歙縣北部地區(qū)置良安縣,縣名取美稱、吉利語,又寫作“梁安”縣。故治位于今安徽績溪縣城華陽鎮(zhèn)后岸村,屬新安郡。梁太清二年(548)侯景亂時廢縣。永泰二年(766)復(fù)置績溪縣。
寧國名士周赟于光緒三年(1877)為該譜撰寫的序言曰:“昔高士廉著《氏族志》,直合天下之譜而修之。則高氏之自修其譜,其鄭重分明,不待言矣。夫譜法備于宋,而盛行于徽寧?;諏幹司圩宥?,雖遷徙久遠(yuǎn)而不失其宗,有祠堂譜牒,故也?!呤献赃w績千有余年,簪纓繼起。然有分修抄本之譜,而未嘗有統(tǒng)修印本之譜。及咸豐間粵匪之變,而舊譜稿復(fù)凋殘于兵燹之余,此則高氏之修譜為尤亟者也。同治壬申夏,余過梁安晤高氏諸君,咸欲修譜,而以舊稿殘缺為憂。余謂舊稿殘缺,則修之更不容緩?!笨梢?,《高譜》歷史上曾多次續(xù)修,“咸同兵燹”中譜牒被毀。
一、績溪高氏淵源
唐乾符二年(875),高崇文5世孫、金陵高戩任績溪縣令,當(dāng)時黃巢起義,中州騷動,高戩任滿,遂居家績溪。經(jīng)千余年的演變,高氏子孫十分興旺。宋元間,24世祖四二公,有慶、享、丙、祥、順、熙六孫,其中5人擔(dān)任教諭之職。六個孫子衍分六支,后代分為6個支派。分遷績溪的華陽、霞間、祝三、高村、橫城、萬富山、下朗坑、古塘等20多處村落;有遷往歙縣東承舊嶺、練江旁的子夷灘,歙縣南梁下、葉,歙縣西茅蓬碓、西溪南;有遷昌化縣西北的株樹坑、下白坑;有遷寧國縣東鄉(xiāng)九都獅橋、十五都周村、十七都牛黃坑,西鄉(xiāng)胡樂沙塍村;蘇州閶門等地。太平天國戰(zhàn)亂后,高氏人口尚近二千人。
高戩像
績溪高氏,大宗世系以高文簡為一世,績溪縣令高戩為四世,至今已傳承至47世。新編《績溪縣志》載:“高氏,唐乾符二年(875),金陵高戩任績溪縣令,其時黃巢起兵,中州騷動,高戩任滿,遂居家績溪。高姓分布華陽、花根、祝三、高村、萬富山、尚村等28處村鎮(zhèn)?!备呤先丝冢痪涌兿h姓氏排名前10位,為績溪之望族。
二、高氏宗譜內(nèi)容
《高譜》,清光緒三年高富浩主修,周赟協(xié)修。全譜共設(shè)十二卷,具體內(nèi)容如下:
卷一載:周赟新序一篇。題詞五篇,分別由翰林院編修湖北學(xué)使洪均、寧國府正堂高崇基、藍(lán)翎直隸州即補江寧通判陳兆榮、歲進(jìn)士章洪鐸、內(nèi)閣中書候選教諭周廣全等五人題。
高氏宗譜書法(即譜牒書寫格式的約定)二十則,譜例五則。
像圖引一篇,像圖贊(十七幅、篇)。
遺芳錄(高氏歷代名人傳記),自高傒始,中有高柴、高恢、高洋、高儉、高適、高懷德、高瓊等,至高登止,共三十七人。
世系圖引一篇,第一圖(統(tǒng)宗圖)、第二圖(大宗圖),至第七圖。
卷二載:慶公派世系圖,世系失考圖,世數(shù)失考圖,殤靈錄。
卷三至卷六載:亨公派世系圖,世系失考圖,世數(shù)失考圖,殤靈錄。
卷七載:丙公派世系圖,世系失考圖,世數(shù)失考圖,殤靈錄。
卷八載:祥公派世系圖,世系失考圖,世數(shù)失考圖,殤靈錄。
卷九載:順公派世系圖,世系失考圖,世數(shù)失考圖,殤靈錄。
卷十載:熙公派世系圖,世系失考圖,世數(shù)失考圖,殤靈錄。
卷十一載:云五公上系失考圖,汝南公上系失考圖,應(yīng)童公另立世系圖,世數(shù)失考圖,殤靈錄。世系總失考圖,世數(shù)總失考圖,世系失考補遺。祠堂圖,祠堂記,建祠堂人名捐數(shù)。進(jìn)主毀主例(含祭掃例)計十一款。祠產(chǎn)記,祀產(chǎn)(共八十七處田產(chǎn)稅款)。特祭祀產(chǎn)引,特祭祀產(chǎn)(共十四處田產(chǎn)谷物數(shù)量或稅款)。家政敘,祖訓(xùn)(十條),家法(立“杖責(zé)跪罰”六款、“逐出革胙”九款)。忠孝節(jié)孝錄序,忠孝錄(十人,其中二人入《績溪縣志》),節(jié)孝錄(五十九人,其中六人入《績溪縣志》)。學(xué)愚文會序,文會例(分三類十六款)。
績溪祝三村圖,周赟繪
卷十二載:分遷圖引,分遷圖,村圖(二十四幅村圖),村居圖詩引,八景詩(周子美明府作,共一百十首)。墓圖引,墓圖壙圖(共四十三幅圖)。傳(贊)十五篇。春風(fēng)冬至祭文。逸老莊記。壽言、壽詩、唱和詩、紀(jì)事詩等二十二首(篇)。高氏譜稿告竣,周赟作賀聯(lián)一幅:
東海表雄風(fēng)自齊卿分葉成宰傳薪三千年派衍瓜綿嘆滄海桑田猶記龍韜虎略;南平揚偉烈逮績縣栽花泉州式谷十二卷光生華牒愧稗官野史無當(dāng)鐵卷丹書。
修譜人名,修譜知単一份,常修譜稿序一篇(三條)。
排行。高氏排行,一世到二十二世的無排行,二十三世到三十二世男排行為:“嵩仁福文祖、積芳維應(yīng)毓”;三十三世到三十七世男排行:祝三村高氏為“鉉常良榮永”,而西川高氏則為“如有弘上大”;高氏三十八世至四十二世全部統(tǒng)一為“美富彰秉耀”;新定排行從四十三世“廣”字起至六十二世,分五言律詩二十個字編排,男排行“廣道傳家學(xué),承先世德長。安仁敦孝友,善慶兆延昌”;婦排行 “淑順春華秀,貞荘玉質(zhì)清。、芳儀和娣姒(si),榮貴寶徽音”;女排行“翠琬琳珊璧、蘭荷桂菊蓮、嬌娥文鳳彩、珍愛潤珠圓”(注:高氏女孩出生起名用)。
領(lǐng)譜字號,以千字文“天地元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diào)陽。云騰致雨,露結(jié)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鱗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排序,共印80套,天字號存祠堂,余七十九套分發(fā)各地收執(zhí)。
跋(知府銜江蘇即補直隸州程遵道書)。
光緒丁丑梁安高氏譜牒脫稿,周赟偶成詩“回文,用高字韻”,詩曰:
心勞不覺轉(zhuǎn)形勞,樂事文人故誼叨。
琴曲一彈悲調(diào)古,酒杯三酌勸吟豪。
沉沉石鏡明窗小,隱隱山屏畫閣高。
今始紀(jì)聞傳軼事,深宵閉院靜焚膏。
《高譜》收藏地:上海市圖書館,黃山學(xué)院圖書館,績溪縣祝三村,寧國胡樂竹川村等地。
三、高氏村落風(fēng)景詩
梁安高氏村居圖詩引
寧國辛酉拔貢、甲子舉人、揀選知縣周赟子美
丁年蠟屐紫陽白鹿之鄉(xiāng),午夜挑燈滄海桑田之夢。門隔春官,桃李吾道,原非圖開,秋水蒹葭,伊人宛在。爰有梁安舊雨,宛水停云。邀陶令之藍(lán)輿,下陳蕃之竹榻。牒初修古金枝玉葉之宗,文不入時野史稗官之筆。乃登翚嶺,越乳溪。載酒翠眉之亭,試泉石照之寺。時則千峰霽色,萬井寒聲。木葉脫而清風(fēng)多,煙霧消而明月大。蕭然塵跡,笑歧路之楊朱;清絕詩腸。濯冰壺之李白。于是臨流潑墨,踞石揮毫。范水模山,大好得新安藍(lán)本;尋花看竹,清幽訪高士蓬廬。景既取自天然,詩亦成于率爾??创巳找磺鹨慧郑瑢懫缴ㄖ?;想他年某水某山,指先世釣游之地。名勝補方隅之軼,未卜人傳以地,地傳以人;圖書亦靈淑所鐘,或者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下面分享兩組詩,以見一斑。
橫城四景
網(wǎng)山流花
網(wǎng)山圍繞網(wǎng)溪環(huán),溪上鶯歌盡日閑。卻笑落花難自主,競隨流水到人間。
馬崖夜雨
山勢昂昂天馬行,米顛韓干畫難成。中霄風(fēng)雨來深谷,疑是爭先萬馬聲。
金井梧月
金井生寒舊掛瓢,秋河橫影夜迢迢。曲欄坐倚梧桐月,不酌清泉渴已消。
磚巷茶煙
深巷清陰二月天,遲遲花影度銀磚。翠篁欲借山廚色,繞榻茶香散午煙。
中央山四景
中岳鳳鳴
五峰飛舞下中央,最是中峰肖鳳凰。靈淑長鐘多吉士,梧桐千尺蔭高岡。
曲池魚躍
清池一曲涌靈泉,閑淪能消六月炎。料得游魚知我樂,靈機躍破水中天。
東峰朝旭
芙蓉峰瘦掛銅鉦,竹樹煙開萬壑晴。永晝老農(nóng)無個事,好攜柑酒聽春鶯。
西亭夕陽
茅亭閑坐翠微中,春月秋風(fēng)景不同。獲稻西疇歸路晚,一肩高唱夕陽紅。
四、高氏宗譜編修特點
(一)內(nèi)容完備。
《高譜》內(nèi)容完備,主要有如下內(nèi)容:譜名、譜序、譜例、譜論、恩榮錄、像贊遺像、姓氏源流、族規(guī)家法、祠堂、五服圖、世系、傳記、譜系本記、族產(chǎn)、契據(jù)文約、墳塋、名跡錄、任宦記、年譜、藝文、字輩譜、領(lǐng)譜字號、捐修人名等,一應(yīng)俱全。
(二)尊重史實
《高譜》在編修過程中,尊重史實,注重考證。如績溪高氏的始祖確立為高文簡,即績溪縣令高戩的尊祖為一世祖。世系不上溯,防止混亂、錯排。而將高氏歷史名人單列“遺芳錄”,不忘高氏列祖的豐功偉績。
又如實記載績溪高氏的傳承,如“高二,在《高譜》中列為16世祖。在其譜名下記曰:“諱元暉,字成宗,宋泉州府教授……公五旬乏嗣,時十一都龍川胡念五公與公交最厚,因以六子浚、名三十,繼公為嗣。女一,適念五公四子電”。這與龍川胡氏譜牒資料的記載是一致的,這兒不僅明確胡念五以六子胡浚(龍川胡氏譜牒資料作“俊”)過繼給高二、即高成宗為嗣,而且還明確了高二以女嫁給胡念五的四子胡電為妻(這在龍川胡氏譜牒資料中是未明確的)。原來高二與胡念五又是兒女親家(見《高譜》卷一世系第五圖)。
在《高譜成宗公傳》中記載得更明確:“公……為人倜儻不群,慷慨好義,一時名士、大夫多與之游,而邑之龍川胡提干公(即胡念五)與公交情尤厚。凡持身處世之道,互相規(guī)勸,而兩家休戚無不相關(guān)。公娶周氏僅生一女,適提干公之四子名電。及公年已艾而未有嗣,提干公因以六子名三十者為嗣焉……二公與胡公交游之誼,兩姓子孫至今猶稱道不衰?!庇墒嵌?,高二與胡念五因“至交”而成為兒女親家,繼而是,胡以六子胡浚過繼給高二為嗣。此后胡浚又無子,再以胡電長子為嗣,此事在高氏而言,即“摘外甥為嗣”。這位外甥便是胡念五之孫、胡電之子,在《高譜》中名三三,“諱居仁,字朝先”,名列《高譜》18世祖。
(三)體例創(chuàng)新
《高譜》的編修過程中,注重體例創(chuàng)新。一是文字成分厚重,譜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述敘宗族源流、先世考、家政、祖訓(xùn)、家規(guī)、祀禮、祠堂、族產(chǎn)、人物傳紀(jì)、墳?zāi)箟繄D、藝文等。二是圖文并茂,譜中有先祖像17幅,村莊圖24幅,墳?zāi)箟繄D43幅等,各種圖的構(gòu)成,使譜牒的功能更加完備。三是創(chuàng)作大量的山水詩歌,僅高氏居住的24個村莊圖,配寫風(fēng)景詩達(dá)110首之多,這些詩歌文辭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反映出村莊的優(yōu)美景色,為村落文化傳承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xiàn)。這些詩詞,今人乃引以為自豪,為鄉(xiāng)村旅游起到了文化支撐作用。
《高譜》的編修成功乃至傳承于今,乃是徽文化傳承一大盛事矣。尤其是眾多的村落風(fēng)景詩,更是鄉(xiāng)村傳統(tǒng)文化之薈萃也。
(感謝高少松先生提供光緒三年《梁安高氏宗譜》。作者為績溪高氏42世孫,寧國市退休教師,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