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_国产91对白在线播放边_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新四軍皖南游擊隊俞家場革命根據(jù)地
來源:《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發(fā)表時間:04-26 17:22

楊素之

第1129期

俞家場位于寧國市西部的青龍鄉(xiāng)龍閣村大壁坑自然村,它曾經(jīng)是個有十來戶人家,八九十人的小村落。就是這個小村落,分別在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活動作出過一定的貢獻。時過境遷,村民已先后搬遷到下邊的大壁坑自然村定居,昔日的俞家場早已荒蕪。但歷史不能忘記它,也不應該忘記它。

近日,我們在大壁坑走訪了八十四歲的俞立水老人、九十一歲的紀雪梅老人和六十九歲的姚舉龍等村民。走訪中,俞家場浮現(xiàn)于我的腦海:一幢兩層半高的屋頂蓋著箬葉的高大的俞家土樓,這是俞立水二伯俞仕佳的家。在其周圍,高高低低地分布著九戶蓋著箬葉的平房。這個小村莊全部為俞姓,清道光年間由池州遷徙過來,為大壁坑姚姓土著居民做長工。后與姚家人通婚;姚姓族人遂允許其在距離大壁坑二三里的大山深處開基立足;再后來,便形成了俞姓小村落——俞家場。咸同年間,太平軍和清兵都曾來過大壁坑和俞家場燒殺搶掠,好在這里山大谷深,部分村民們躲進山林,逃過了這場浩劫。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這里開始出現(xiàn)了紅軍。四十年代初,這里是呂輝等領導的新四軍游擊隊的主要活動區(qū)域。據(jù)俞立水老人回憶,一九四五年前后,呂輝每年要來這里十多次,少則休息半天,多則兩三天;經(jīng)常在土樓里開會。呂輝還常將俞立水抱在懷里和村民聊天,介紹共產(chǎn)黨和新四軍的政策,還發(fā)展俞立水的父親俞仕達當了游擊隊的聯(lián)絡員。之后,還動員當?shù)氐囊恍┣鄩褏⒓痈锩?。其中,姚炳元、姚炳榮兄弟二人先后在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這里的老百姓還為保護紅軍、新四軍做過不少事。在近二十年的革命時期,俞家場與大壁坑為紅軍、新四軍提供了一塊可以落腳、休養(yǎng)的地方,是板橋革命根據(jù)地重要的機動根據(jù)地。雖然國民黨政府和軍隊無數(shù)次突襲、清查,但這里的村民從未發(fā)生過一例出賣革命的行為。

尤其要重點說一下的是俞家土樓。樓高九米、寬十一米、徑深九米,四排架,十六根柱子落地(柱下有磉礅),以松木分板為隔斷。一樓堂屋是泥地,徑深七米處有退堂壁,壁后是上樓的木梯;兩廂房離地二十公分鋪松木地板。二樓、三樓鋪松木寸板。一二層層高約二米七;三樓其實為閣樓,但有窗戶,平常是用來堆放玉米和雜物的。

俞家土樓是俞仕佳的。俞仕佳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本文我們要提到的是老大俞仕發(fā),老四俞仕達。土樓由俞仕佳父輩建成,后由俞仕佳繼承。這里從紅軍時起,經(jīng)常是革命隊伍用來歇息、開會的場所。游擊隊過來時一般情況下為三五人、十來人,最多三四十人。當?shù)乩先丝梢噪S口說出呂輝、孫參謀、張克標等游擊隊領導。

下面,我將在大壁坑走訪中了解到的比較清晰的故事羅列出來,以便讀者和文史研究者參考。

據(jù)六十九歲的姚舉龍講述:1935年秋,一名叫賴大姑(音)的江西籍紅軍戰(zhàn)士由宣城縣華陽鄉(xiāng)雙河村經(jīng)黃土嶺過來,半夜叩敲鄉(xiāng)民姚致炳、姚致林兄弟的家門,說自己是紅軍,和窮苦人是一家的;他們在涇縣被打散了,身上有傷,還餓得慌,想借宿討點吃的。姚家兄弟開門,看到那位叫賴大姑的紅軍衣衫襤褸、疲憊不堪,身上有傷,還長了許多膿泡。于是,二人將他讓進家,給他做了吃的,燒水幫他洗澡。次日,賴大姑病得厲害,起不了床。

那時,窩藏紅軍是要坐牢,甚至要殺頭的。況且,國民黨軍隊和民團經(jīng)常突襲山村搜查紅軍游擊隊。姚致炳、姚致林兄弟倆商量,不能見死不救,但又怕走漏風聲。于是,二人在一個比較隱蔽的,一個叫竹山踏的地方臨時搭建一窩棚,將賴大姑安置其中。兄弟二人輪番送飯,并找來草藥為賴大姑治傷。大雪天,姚家兄弟送飯送藥要將草鞋倒穿著上山,以免被人發(fā)現(xiàn)。

就這樣,風雨無阻、霜雪不輟地秘密照顧了近半年。次年春,賴大姑完全康復。臨別時,賴大姑含淚對姚家兄弟說:“只要我不死,一定會回來的!”但他終沒回來。

據(jù)八十四歲老人俞立水講述:1937年冬,他的大伯俞仕發(fā)翻山到港口鎮(zhèn)去,途中在袁村一莊戶人家歇腳,恰遇一貨郎也在那戶人家歇息。那人在閑談中得知俞仕發(fā)是俞家場的,便不經(jīng)意地問俞家場可來過紅軍;俞仕發(fā)沒有多想,就說來過,前兩天還來過。據(jù)說那個貨郎就是紅軍的交通員。沒有過幾天,紅軍游擊隊突然出現(xiàn)在俞家場。村民見有當兵的過來,便四散奔逃。俞仕發(fā)背著鄰居的小孩跑得慢,被紅軍追上問他叫什么名,他說叫俞仕發(fā)。紅軍說,找的就是你。紅軍向村民喊話,叫大家不要怕,都回村里來。他們將俞仕發(fā)抓到俞家場下方的一棵白櫟樹處,將其按在樹叉上殺了。原來,紅軍懷疑俞仕發(fā)是民團或國民黨軍的眼線。后來,呂輝為此,還專門向俞家老弟兄道歉、解釋,并最終贏得俞家人的諒解。

查找資料顯示,那時紅軍闕懷仰部正在那個區(qū)域活動,極有可能是闕懷仰部將其錯殺。

據(jù)九十一歲村民紀雪梅講述:1947春,新四軍游擊隊將一名出麻診的戰(zhàn)士送到俞仕佳家休養(yǎng)。一個多月后,該戰(zhàn)士養(yǎng)好了病,由孫參謀長(應該是孫朝庭)接走。

1947年正月初一,國民黨軍懷疑俞家場村民窩藏、收留新四軍,在俞家場抓了十名青壯,押到華陽關了起來。后經(jīng)宣城知名人士李炳山斡旋保釋,十名俞家場人才被放回家。據(jù)說,李炳山在新四軍和縣政府及華陽國民黨駐軍都有交情。所以,才有能力解救被抓村民。

據(jù)俞立水、紀雪梅等講述:1948年元旦,接近黃昏時分,一隊隊新四軍,由宣城縣華陽雙河村那邊過來,清一色灰色制服。都打著背包挎著槍,每個人都斜背著糧袋。這次,與往常不同的是,人數(shù)多,約有四百人槍。更不同的是,許多戰(zhàn)士背著菜,抬著雞鴨魚肉?,F(xiàn)在,村民們對于新四軍游擊隊造訪早已習慣了,不多問,也不害怕。因為,俞家場已經(jīng)成為新四軍的一個小小根據(jù)地。俞仕達、俞仕佳等村民早已是新四軍的聯(lián)絡員或眼線。

俞立水說:部隊精神面貌好,到了俞家場就列隊,首長們訓話。還分別在村子上邊與涇縣交界的花雞臺、鐵絲臺兩處設崗哨,在村子下邊的水口設崗哨,人只進不出。然后,九戶人家每戶有三十余人休息,其余士兵與首長們都在俞仕佳的土樓里,軍隊要在俞家場開會,并歡慶元旦。

紀雪梅老人回憶:“擦黑時,我正在灶屋里炒粟米,許多新四軍進了屋,有幾個還來到灶屋里看我炒粟米,他們找我說話,我不敢做聲……過了一會,我嫂子進來對我說,不炒了,把火退掉,讓他們做飯。我們收拾了一下,幾個兵就進來忙乎了。”又說:“他們是一家做一兩樣菜,在我家燒肉。晚飯做好了,他們把我家門板下下來,拼著架好,然后將許多菜放在上面,當兵的就圍著吃起來;帶隊的還叫我們一起吃……吃完了,他們就在家里又是說又是唱;晚上就把小被子在堂屋的地上攤開,墊半邊蓋半邊,頭枕著長槍睡覺?!?/p>

我問他們是怎么睡的,可冷?紀雪梅老人說:“他們在堂屋里,頭朝墻壁,腳對腳地分兩排睡……大冬天的,肯定冷……看他們也怪可憐的?!蔽覇柲銈冊趺崔k,老人說:“我們還是睡自己的房間,就是堂屋里挨著睡了那些當兵的,沒法到灶屋里去……一個帶隊的說可以從他們頭上跨過去,可我不敢。”她笑笑又說:“天亮了,我們一睡醒來,一個人都沒得了,全部走了。屋子收拾得干干凈凈?!?/p>

在走訪俞立水老人時,他說 :“那天來了三四百人,除常來的一班游擊隊的領導人外,還有熊司令、倪參謀,還有姓林的、王的、劉的、李的等首長。大家在我二伯(俞仕佳)家開會,有說有笑。記得呂輝對我二伯說:天要亮了……那次是俞家場接待最大的一批新四軍游擊隊,也是有史以來接待共產(chǎn)黨隊伍最多的一次?!?/p>

據(jù)紀雪梅老人說:“我的侄姑娘叫俞愛榮,與我同年,比我大月份。那些年新四軍經(jīng)常呆在我們這,搞熟悉了。一個叫程之發(fā)的小個子兵與她談上了,四八年他們結了婚。記得部隊給愛榮做了一身灰布衣裳,和當兵穿得差不多……結婚那天,愛榮剪了頭發(fā),腰上扎了一條皮帶,也和新四軍一樣,怪神氣的……”

俞家場其時就是新四軍皖南地委創(chuàng)建的板橋革命根據(jù)地的常備機動根據(jù)地,是涇旌寧宣中心縣委的紅色領地。通過紅軍和新四軍多年的經(jīng)營,群眾基礎堅實,部隊和群眾相互信任、相互依靠;在非常時期,體現(xiàn)出非凡的軍民魚水情。如今,俞家場早已淹逝在竹林荒草里,沉睡在浩瀚的歷史中,無聲無息;俞家的老一輩也早已作古。多少年來,俞家人和姚家人從未向社會表功,向政府爭榮,但他們?yōu)楦锩龀龅呢暙I真實地存在過。

明年就是建黨一百周年,我們將這段歷史挖掘、整理出來,以紀念為中國革命做出過貢獻的俞家場,紀念曾和紅軍、新四軍共度時艱的俞家、姚家的老一輩,紀念在皖南游擊戰(zhàn)爭中,軍隊與人民血濃于水的革命情誼;還原她在革命歷史中應有的地位,銘記她不朽的豐功偉績。

以上文字是根據(jù)走訪整理出來的,未與相關歷史料作縱向與橫向的比對;歡迎有興趣者作進一步探討研究!

二O二0年八月三十一日

(作者系寧國市戲曲家協(xié)會主席,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責任編輯:zhanglingyan】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