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余涇
第1078期
晚唐時,涇縣出了個很特殊的名人,他詩文俱佳,有才華!不僅涇縣無出其右者,而且譽播全國,有名氣!其同時代的詩人林寬說他“日月所到處,姓名無不知”, 但卻一生寒酸落魄,漂泊潦倒以終,他就是許棠!
許棠,字文化,涇縣云嶺人。生活在晚唐宣宗至昭宗年間(847—904),雖出身寒微,但苦攻詩文,熱衷科舉。若以世傳其于咸通十二年(872)年屆五十歲中進士推算,他約出生于822年。
許棠因“洞庭湖”詩聞名于世,以至人們以“許洞庭”稱之。其詩曰:
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綠楊花撲一溪煙。
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
猶有漁人數(shù)家住,不成村落夕陽邊。
又作《過洞庭湖》詩曰:
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
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鳥高恒畏墜,帆遠卻如閑。
漁父閑相引,時歌浩渺間。
至為時人所激賞,文人雅士多以題扇,隨時吟賞把玩。
許棠雖然文才很好,文名很大,卻歷經(jīng)科場近三十載,屢考不中。但許棠始終相信自己,絕不氣餒,盤桓在長安一帶尋找機緣,干謁名流,以期薦拔。如《獻獨孤尚書》:
虛拋南楚滯西秦,白首依前衣白身。
退鹢已經(jīng)三十載,登龍曾見一千人。
魂離為役詩篇苦,淚竭緣嗟骨相貧。
今日鞠躬高旆下,欲傾肝膽杳無因。
在這首獻給 “獨孤尚書”的詩中,許棠說自己離開南方家鄉(xiāng)來到京城,卻因?qū)铱疾恢卸鴾粼谖髑刂兀m然頭發(fā)都白了,卻如以前一樣是白衣之身,就像被狂風吹著退飛的鷁鳥,多次落榜無緣仕途已經(jīng)三十年,而這期間看見考中進士登上龍榜的有一千人了。自己神顛魂離辛苦學習詩賦,眼淚流干了只能嘆息自己命不好,天生的貧困骨相。今天獻詩,鞠躬致敬于您這高揚的旗幟之下,希望得到您的青睞與提攜,可是卻沒有向您傾訴肝膽的理由。
此外,許棠堅持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業(yè)”,繼續(xù)讀書學習、作詩、游歷、交友,以待下次考試。其《長安寓居》詩曰:
貧寄帝城居,交朋日自疏。
愁迎離磧雁,夢逐出關書。
經(jīng)雨蟬聲盡,兼風杵韻馀。
誰知江徼塞,所憶在樵漁。
還作《渭上送人南歸》:
遠役與歸愁,同來渭水頭。
南浮應到海,北去阻無州。
楚雨天連地,胡風夏甚秋。
江人如見問,為話復貧游。
許對回南方的朋友說,如果遇到詢問自己情況的家鄉(xiāng)人,就告訴他們,自己仍然像以前一樣到處“貧游”,回鄉(xiāng)的時間也無法確定。
林寬曾作《送許棠先輩歸宣州》 詩:“發(fā)枯窮律韻,字字合塤篪。日月所到處,姓名無不知。鶯啼謝守壘,苔老謫仙碑。詩道喪來久,東歸為吊之?!辟潛P他窮究詩賦格律聲韻,詩作都符合韻律可供塤篪等樂器演奏。詩壇的名聲非常大,凡太陽月亮經(jīng)過和照到的地方,人們都知道他的姓名。
這期間,許棠和同樣盛負詩名卻也多次落第的詩人喻坦之、任濤、溫憲、鄭谷、李昌符、張喬、周繇、張蠙 、劇燕、吳罕、李棲遠等十二人,因經(jīng)歷相仿、聲氣相投而多有交往,被時人譽為“咸通十哲”。他們都出身寒微,早負文名,屢試不第,相同的社會地位、相近的生活遭遇使他們情感相投,時以詩歌唱答,詩歌風格也因此類似。
二十幾年間,許棠以游歷為生。從其詩作中可知,其游歷之地十分廣泛,有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東、湖南、湖北、江蘇、四川和東北,遼寧等地。如:
成紀書事二首(之二)
蹉跎遠入犬羊中,荏苒將成白首翁。
三楚田園歸未得,五原岐路去無窮。
天垂大野雕盤草,月落孤城角嘯風。
難問開元向前事,依稀猶認隗囂宮。
寧夏過分水嶺
隴山高共鳥行齊,瞰險盤空甚躡梯。
云勢崩騰時向背,水聲嗚咽若東西。
風兼雨氣吹人面,石帶冰棱礙馬蹄。
此去秦川無別路,隔崖窮谷卻難迷。
因為家境不裕,他的游歷就是窮游,到處依投舊友新朋,不少人惜其才華,憐其不遇,都對他待之以禮,周之以急,也讓他感到溫暖。但內(nèi)心終因久困考場而深感壓抑,唯以詩酒寄情,筆下自多憐身世,感時傷懷之作。如“東風萬物新,獨未到幽人。賦命自多蹇,陽和非不均”(《春日言懷》)說春天的風,普惠萬物,卻單單遺漏了自己?!按松哟耸?,堪笑復堪悲……窮達都判了,休閑鑷白髭?!保ā秾憫选罚叭f事不關心,終朝但苦吟……榮枯應已定,無復系浮沉?!保ā堆詰选罚﹪@憐自己被命運注定此生窮枯,余生只好為詩苦吟,不再心系科舉榮名了。
游歷期間,許棠曾投奔馬戴 ,馬當時任河東節(jié)度大同軍使府掌書記,他與許棠一見如故,那時詩人賈島也在軍使府幕下,大家意氣相投,竟日飲酒論詩,盤桓逾月。馬戴早年也曾屢試落第,困于場屋約30年,客游所至,南極瀟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隴,久滯長安及關中,并隱居于華山,直至會昌四年(844)才與項斯、趙嘏同榜登第。所以他完全理解許棠的心情和意緒。馬戴有次大會賓客時,將一封家書遞給許棠,許不明所以,展閱后才知,他到大同后不久,馬戴就悄悄差人到?jīng)芸h許家,接濟銀兩衣物,家人因此捎信給他,這讓許棠非常感動。
游歷數(shù)載,年底回家,熟識的人又少了一些,因無人耕種,田里和園中長滿很深的荒草。
重歸故里
無成歸故里,不似在他鄉(xiāng)。
歲月逐流水,山川空夕陽。
回潮迷古渡,迸竹過鄰墻。
耆舊休存省,胡為止淚行。
回到故鄉(xiāng),熟悉的河流,因被大水沖刷,河岸崩塌移位,老渡口和當年踞以垂釣的大石也找不到了。而竹林茂盛,地下的竹鞭伸過圍墻,到了鄰居家,迸生新筍長成翠竹,幾年下來,竟已別成新林了。只有那林中的鳥兒似乎還認識自己,時時來聽歸來游子的凄苦之吟……
即使二十次落第,也要參加第二十一次科考!咸通十二年(871),幸運之神青睞,幸運之花終于向年已半百、又再入考場的許棠開放。這一年,許棠終于考中進士,主考官是李頻。李早年受姚合推舉成名,所以很同情懷才不遇的士子,曾識擢曹松等詩人,對“十哲”尤其看重,他主持京兆解試 時曾使“十哲”一同登榜。李頻了解并欣賞推崇許棠的才華,同情他久考不中的遭遇,而首選許棠進士及第。
許棠先被授淮南館驛官,旋調(diào)任涇縣尉。李頻因此寫了兩首詩送給許棠,一賀及第,一賀授官 :
送許棠及第歸宣州
高科終自致,志業(yè)信如神。
待得逢公道,由來合貴身。
秋歸方覺好,舊夢始知真。
更想青山宅,誰為作主人。
送許棠歸涇縣作尉
青桂復青袍,一歸一榮高。
縣人齊下拜,邑宰其分曹。
繞郭看秧插,尋街聽繭繅。
封侯萬里者,燕頜乃徒勞。
張喬作《送許棠及第歸宣州》 詩以賀:
雅調(diào)一生吟,誰為晚達心。
旁人賀及第,獨自卻沾襟。
宴別喧天樂,家歸礙日岑。
青門許攀送,故里接云林。
鄭谷也有詩《送許棠先輩之官涇縣》
白頭新作尉,縣在故山中。
高第能卑宦,前賢尚此風。
蕪湖春蕩漾,梅雨晝溟濛。
佐理人安后,篇章莫廢功。
這首詩作于春末夏初,鄭谷恭賀許棠終于進士及第,回到故鄉(xiāng)涇縣去做官,同時勉勵他做官不要荒廢了學問。
但許棠性介傲,孤僻難與人合,故在官場常受排擠打壓。其后他還任過虔州從事,乾符六年(879)任江寧縣丞,終不能適應官場而辭官歸居,后隱于宛陵別業(yè)和敬亭、九華山,潦倒以終,不知何時去世、葬于何處。
許棠詩以五律見長,輯為《文化集》,《全唐詩》錄其詩為二卷,計150余首。前人評價:許棠的詩作沉郁宏闊。如“天垂大野雕盤草,月落孤城角嘯風”(《成紀書事二首》),注重宏闊蒼涼與沉郁細致的對比,胸懷大氣。許詩還注意光線和色彩的明暗對比,如“樹藏幽洞黑,花照遠村明”(《題鄭侍郎巖隱十韻》),鮮花在深暗背景映襯下尤覺明艷,突現(xiàn)神采。還注重對視覺真實的客觀表述,來突出對事物的主觀感受,以虛實莫辨的景象描寫來烘托如真似幻的藝術(shù)效果。如“地出浮云上,星搖積浪中”(《宿靈山蘭若》),有意消除客觀景物的空間距離和層次,直接把視覺印象并列于詩意的畫面上,以求相互映襯之趣。詩意詞語的清新雅潔也是其有意識的追求,從而使其詩作在沉郁宏闊的基調(diào)上體現(xiàn)出清新淡雅的美學風格。
當然,許詩亦或有不足,追求清麗淺近而有時失之于平淡膚泛。前是為所長,后則為其短。追求意境疏闊,直捷暢曉,少用事典,不砌繁詞,雖然做得較好,也尚未達到以淺顯的語言完美表達雋永意蘊的境界。但白壁微瑕,這些并不影響許棠作為杰出詩人在晚唐詩壇的地位!他是我們涇縣人的驕傲!
(作者系涇縣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