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_国产91对白在线播放边_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shè)為首頁|收藏本站
《禪定禪寺中興之記》碑賞析
來源:《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發(fā)表時間:12-22 11:07

方光華

第1058期

旌德縣宣硯文化園珍藏了一塊大元至正改元辛已年(1341)《禪定禪寺中興之記》碑,其規(guī)格高于旌德已發(fā)現(xiàn)的古石碑。碑記作者為元代僧人、書法家祖瑛,篆額為進士、禮部尚書汪澤民,碑文楷書為元代書法家趙雍。

01《禪定禪寺中興之記》內(nèi)容

《禪定禪寺中興之記》碑邊長168厘米,寬 88厘米,全碑848個字,每行6至40字,共25行,自右至左直行楷書,銘文字跡清晰,距今已有679年歷史?,F(xiàn)將《禪定禪寺中興之記》全文錄入:


禪定寺中興記

宣之旌德縣,王嶺石佛庵,父老相傳:往時山崩得石佛,異而祠之。今故,存宋政和間僧道庵焉。有長者胡元覺,施財廣其居,時詔天下,置神霄宮,宣以永慶寺為之,道真請于官,以永慶廢額寺其庵。建炎元年,神宵宮廢,永慶寺當(dāng)復(fù)。縣有禪定寺,主僧子英遷住梓嶺資福寺,其徒普明繼之。未幾,火于方臘,普明死焉,寺遂廢??h聞于州,以禪定廢額畀王嶺,而還永慶于州。

紹興廿二年,子英之徒普安、普宇,田市人盛。允高即故基作梁,詔明廟訹,民周尚撼,縣遷寺傳廟。真之徒祖印、祖心,奔告于州,寺得不徙,□今幾二百年矣。

至治元年,余故人古泉禪師,客于宣之珩瑯?biāo)?。明年,禪定主僧紹福勝囙寺。主僧如海曰:禪定廢久矣,然得名衲子有道,而勚于事者尚可為也。謀諸望剎,謀諸胡長者之曾孫瓊。皆曰:莫如古泉宜,古泉讓至。再則曰:繼興莫如繼廢。吾其往試,既蒞事以溫恭比眾,以至誠感檀施。有江興祖者,為作山門兩廡,寺體始具。先是寺有田二百件,其一百件質(zhì)于勝囙與巨室芮元鳳氏。于是,二氏以質(zhì)劑歸于我胡氏、芮氏文與王師導(dǎo)氏割田倡施者。凡得田一千□百□拾件,旌德縣尹御溪陳宜卿,為掇圖藉之副藏于寺,俾永久無失。凡七年,既富既完古泉以寺還。紹福亟曳杖歸四明,四明之人喜其歸也,以雪竇上峰之奉慈招之。旌德之人以古泉實中興茲寺,既去而思之不忘。

越十有三年,紹福謂芮氏之子允文、允武曰:子之先人鷇已樹善,視古泉猶肺附,親余洗手享成,有贏而弗匱,懼后之人偷怠弗戒。盍圖所以詒無終,使來奉慈告曰:既買石宇,下將紀(jì)興復(fù)其寺之顛末,田之畝鐘與,夫施者之姓名皆得牽聯(lián)而書。古泉交當(dāng)世名人,幸求能為文辭者文其事,振錫一來,以慰吾人之思。古泉遂以其文屬余為之。

余既為敘其實系。曰:嗚呼!政宣之際,天水之惡稔矣。吾佛者之禍憯矣。于是乎,不懲方肆,其忿忮妒能而爭巢,其為不足議也。若勝囙海公、胡氏、芮氏誠古泉于逆旅。江氏、王氏克佽助之,可謂有知人之明矣。古泉能風(fēng)動施者,而中興之成而不處,其賢于人也遠矣。是二者,皆可書也。

古泉,名正蒙。得法于妙喜曾孫用潛禪師,余從昆弟也。旌德榖以衡計重四十二鍰,三分之二為一件書之,志其人,俗也。

大元至正改元歲次辛已七月吉日,前阿育王山廣利禪寺住持弘教普濟大師沙門祖瑛記,奉直大夫前淮安路海寧州兼勸農(nóng)事趙雍書,奉議大夫濟寧路兗州知州兼勸農(nóng)事汪澤民篆額,當(dāng)代住持圓通廣福大師沙門紹福立。

碑記詳細敘述了旌德禪定寺廢而復(fù)興的經(jīng)過,內(nèi)含方臘起義、庵寺興廢、僧人流動、風(fēng)土人情等宋元時期的歷史、宗教和民俗信息。

02

碑記相關(guān)信息解讀

1、《禪定禪寺中興之記》碑石石質(zhì)

歷經(jīng)近700年,《禪定禪寺中興之記》碑體完好無損,在時光和風(fēng)雨的打磨中已是溫潤如玉,純黑如漆的石頭上是泛著幽艷之光的包漿,碑記陰刻字跡清雄樸茂,字字爽利如初鐫。若是普通碑碣恐怕早已風(fēng)化得不成樣子,即使未成齏粉,碑文定然漫漶不可辨識。我曾在旌德文廟及三溪等地看過一些石碑,時間均在清后,不過二三百年,字跡均無禪定碑清晰,有的模糊到無法辨認的地步,足見禪定碑石質(zhì)之優(yōu)良。經(jīng)宣硯名師鑒定禪定碑石質(zhì)為宣州硯石,也就是制作古《禪定禪寺中興之記》碑之名硯宣硯的石頭,出自白地鎮(zhèn)洪川村龍?zhí)渡?,主要成分是絹云母、白云母、綠泥石、石英、酸性斜長石、金屬硫化物和碳質(zhì),石質(zhì)縝密細膩,不易風(fēng)化,故使禪定碑保留了較完整的歷史風(fēng)貌。

2、禪定碑相關(guān)寺廟

《禪定禪寺中興之記》在記述禪定寺由來及中興過程中,先后提到石佛庵、神霄宮、永慶寺、珩瑯?biāo)?、資福寺和勝因寺。石佛庵和神霄宮筆者在縣內(nèi)地方志中均末查找到相關(guān)史料,暫且不說。永慶寺、資福寺、勝囙(因)寺,清洪亮吉、凌廷堪總纂的《寧國府志》和嘉慶陳柄德主修、趙良[雨澍]總修的《旌德縣志》均有記載。這里分別加以介紹:

永慶寺,清《寧國府志》載:“在城(宣城縣)東北里許,郡邑每歲迎春于此,俗名迎春寺。唐末刺史臺濛舍宅建。舊名保壽,宋太平興國時,賜額今名。有松風(fēng)亭,梅堯臣有詩。亭下有古柏二株,舊傳為濛手植。大者圍尋余,輪囷突兀,直數(shù)百年物。寺久圯?!?/p>

關(guān)于永慶寺名扯幾句題外話,永慶寺最早建于南京城內(nèi)五臺山東側(cè),始建年代為南朝梁天監(jiān)(502-519)年間,系梁武帝之女永慶公主舍宅為寺,故名永慶寺,屬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統(tǒng)轄沿江數(shù)十個寺廟,與杭州靈隱、鎮(zhèn)江金山寺齊名,在佛門地位較高。杜牧《江南春》詩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不管是實指還是虛指都不會少了永慶寺。因其影響大,全國以永慶名寺的不獨宣州,河南范縣、張家港、蘇州等地均有,有的一直留存至今。

從上述《寧國府志》那則史料來看,北宋之后宣州府所在地的永慶寺已經(jīng)倒塌。旌德神霄宮建了以后,宣州府“以永慶寺廢額寺其庵”,傳其衣缽,當(dāng)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從石佛庵到神霄宮,復(fù)以禪定寺中興之,足以說明這一方寺廟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影響頗大,否則就不會以“永慶寺”名名之,禪定寺復(fù)建亦不會選址于此。正因為有影響,后來中興時才得以請到名僧古泉。

珩瑯?biāo)拢挥谛轂硾b(隋唐時曾屬宣州府當(dāng)涂縣,今屬蕪湖市)的珩瑯山,傳說五臺山有金氣,峨嵋山有銀氣,普陀山有銅氣,九華山有鐵氣,珩瑯山兼四氣更有玉氣,梁朝時寺廟眾多。

資福寺,清《寧國府志》載:“在縣(旌德縣)東南二里梓山下。宋開寶中建,明洪武辛未立為叢林,正統(tǒng)、嘉靖時遞修。中有歸一堂、貝葉林諸梵室?!?/p>

勝囙(因)寺,清《旌德縣志》載:“在縣西五十五里,宋治平年建,明萬歷年修。進士江廷寄題額曰“古勝因寺'。宋陳天麟詩:“山行詰曲到禪林,臺殿丹青歲月深。薄晚春寒生幾席,逼人空翠撲衣襟??蛪m冉冉侵清思,俗狀紛紛費苦吟。若得一丘容我老,便攜藜杖事幽尋。'唐觀察使方臺墓在寺后?!敝徊贿^清《寧國府志》在介紹勝因寺時,距離上與縣志有誤差,語為“在縣西七十里”。

今天的旌德縣白地鎮(zhèn)江村、廟首鎮(zhèn)板橋(今新水村)清時屬二十一都,在“城西五十里不等”。今天的白地鎮(zhèn)洋川、洪川清時屬二十二都,在城“西南七十里不等”。勝因寺應(yīng)該就落在板橋、江村、洋川之間地界上。

3.、禪定碑所記捐建姓氏

禪定寺碑記中提到捐建諸姓中的芮姓和江姓,其中芮姓居住在今天宣硯石礦產(chǎn)地洪川村芮家,江姓無疑就是江村江姓,這兩姓均是旌德西鄉(xiāng)世族大姓,多富家大戶。碑的反面均為捐建者姓名,碑記中亦有“施者之姓名皆得牽聯(lián)而書”之句。

4、禪定寺所在地

從禪定寺碑記中相關(guān)的地名“王嶺”“勝因寺”,以及捐贈的富家大戶“芮”姓“江”姓來判斷,禪定寺所處的位置應(yīng)該就在洪川村境內(nèi),碑石乃就地取材也。

從史料來看,明清時期旌德西鄉(xiāng)寺廟眾多,有忠烈廟、廣惠王廟、關(guān)帝廟、汪公廟、威顯廟、鐘山廟、勝因寺、多寶禪寺、祇園庵、指月庵、天臺庵、金鰲庵、羊口庵、白云庵、四峰庵等。此外,建于明永歷十四年(1660)的洪川沖霄雁塔(又名洪源塔)亦為佛塔,塔內(nèi)墻上每面均置三個佛像,八面計二十四尊。由此可見,講經(jīng)布道在白地洪川十分普遍。

03

撰文、篆額及書丹者身份

《禪定禪寺中興之記》撰文、書碑和篆額者都是元代名士,可見僧人古泉的品行和威望,也可看出禪定寺在當(dāng)時有著不一般的影響力。

篆額者,汪澤民(1273-1355),字叔志,寧國路宣城縣人。少警悟。家貧力學(xué),貫通諸經(jīng)。初以春秋中鄉(xiāng)貢;上禮部下第,授寧國路儒學(xué)正。延祐五年,登進士第。歷數(shù)郡推官,人都服其明。至正三年,召為國子司業(yè),與修三史。書成,遷集賢直學(xué)士。后以嘉議大夫禮部尚書致仕,自號堪老真逸。追封譙國郡公,謚文節(jié)。著有宛陵遺稿《元詩選》傳世。又與張師愚同編《宛陵群英集》十二卷。

篆額 “禪定禪寺中興之記”,安嫻若思,“定”字筆畫保留有大篆特征,久視如入周秦王宮,古韻蒼茫,有《碧落碑》之味,也有西周編鐘遺意。

《禪定禪寺中興之記》碑篆額

撰文者,為元代僧人、書法家祖瑛。《書史會要》記,祖瑛字石室,時人稱之石室長老,吳江人,書學(xué)趙孟。趙孟傳世名帖《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就是祖瑛就任隆教寺住持時,趙孟送給他的禮物。釋文云:“茲審石室書記瑛公住持昌國州隆教禪寺,凡我與交,因詞勸□處西湖之上,居多志同道合之朋;歌白石之章,遂有室邇?nèi)诉h之嘆。第恐大瀛之小剎,難淹名世之俊流。石室長老禪師,學(xué)識古今,心忘物我.江湖風(fēng)雨,飽飲諸方五味禪;棒喝雷霆,顯揚圣諦第一義。掃石門文字之業(yè),傳潛子書記之燈。鈯斧既已承當(dāng),瓣香須要著落。望洋向若,不難浮尊者之杯;推波助瀾,所當(dāng)鼓烝徒之楫。即騰闊步,少慰交情,開法筵演海潮音,龍神拱聽,向帝闕祝華封壽,象教常隆。”可見二人時相過從,交情匪淺。

趙孟《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書丹者,趙雍,系書畫家趙孟的第二個兒子,宋太祖趙匡胤的嫡系后裔,字仲穆,官至翰林院待制(正五品)、同知潮州路總管府事。繪畫有父風(fēng),擅長山水畫,尤工人物鞍馬;書承家學(xué),兼善真草行篆,有“精妙”之稱;精于書畫鑒賞,傳世作品有《溪山漁隱》和《蘭竹圖》,另有《趙待制遺稿》一卷傳世?!对汾w孟傳》附記:“子雍、奕,并以書畫知名。”其書法穩(wěn)健清秀,有乃父之風(fēng)?!稌窌罚骸摆w孟嘗為幻住庵寫金剛經(jīng)未半,雍足成之,其聯(lián)續(xù)處,人莫能辨?!边@一書壇佳話流布甚廣。

在元代,趙孟、趙雍、盧摯、危素、康里子山、歐陽玄、泰不華、周伯夷和揭奚斯都是位高身顯的大儒,同時又是朝中頒布重要事情而書寫碑文的主要參與者。碑自唐代士大夫參與書寫開始,書法家書寫碑文是一種榮譽,更是身份地位的表現(xiàn)。而且何人撰文、何人書寫、何人篆額都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特別是“宋、元以來,并不重撰文之人,而重書碑之人矣”,因而書碑成為衡量人社會地位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書法審美既要符合王政所需,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其重要的社會地位,所以在元代趙雍的書法是“殊邦絕域,慕公名而得其片言文字,皆寶而傳”。禪定寺碑記,結(jié)體穩(wěn)健,形體秀美,溫潤閑雅。

立碑者,釋紹福,寧波府人(四明為寧波別稱,四明山為道教第九洞天),其時為禪定寺住持,年老回四明家鄉(xiāng)父老敬重有嘉。生平雖不可考,從其與趙雍、汪澤民、祖瑛諸人有交來看,想來此僧人一定不凡。

《禪定禪寺中興之記》不僅為還原宋元時宣州府和旌德縣道教、佛教發(fā)展歷程提供了重要物證,還為古宣硯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證,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

今天,我們觀賞《禪定禪寺中興之記》碑,當(dāng)颙颙然如文人學(xué)子見至圣先師。

主要參考書目:

1.清洪亮吉、凌定堪總纂《寧國府志》,黃山書社2007年1月版。

2.清嘉慶陳柄德主修、趙良[雨澍]總修《旌德縣志》,黃山書社2010年6月版。

3.方光華編著《旌德古建筑》,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作者系旌德縣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xué)習(xí)委主任、安徽省徽學(xué)研究會理事、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責(zé)任編輯:zhanglingyan】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