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達清
第1040期
惠照寺位于宣州城東十里土山,故當(dāng)?shù)匕傩沼址Q為土山寺。今屬濟川街道辦事處轄區(qū),。其始建于隋朝,為膠禪師道場,由于年代久遠(yuǎn),其傳承詳情已不得而知。
通往玉山的鄉(xiāng)村小道
北宋治平元年(1064),惠照寺已殘破不堪居住,于是鄉(xiāng)人集資重建,改名為會勝院。并在土山頂建造了一座沃州亭。土山雖不高,但因其四周均為平原,自然顯得高拔峻峭。站在沃州亭內(nèi)向四周眺望,只見“山峙如拳,溪環(huán)如帶,東拍麻姑,西揖敬亭”,頗有幾分“一覽眾山小”的氣勢。再加之離城不遠(yuǎn),寺院幽靜,山上“多古木蒼藤”,故自北宋以來,一直是邑人游勝、讀書的絕佳之地。
相傳北宋李含章(960—1024)年青時就曾讀書于此。每當(dāng)風(fēng)清月明之夜,李含章斜倚沃州亭旁,手持一支鐵笛,時吹時吟,有飄飄若仙之態(tài),有見識的人都說此子今后必成大氣(嘉慶《寧國府志》卷十四)。后來李含章果然考取了太平興國五年(1080)進士,其時剛滿二十歲。后歷官知道州、宣州、江陰軍,終中奉大夫、太常少卿。
太平興國八年(983),梅詢春試下第后,也效李含章寓住于此發(fā)奮苦讀,并作《賦惠照寺古松》長詩一篇以發(fā)抒自己的不屈之志。端拱二年(989),梅詢考中進士,其后官運亨通,一度深得宋真宗賞識,累官翰林侍讀學(xué)士、群牧使、給事中、知審官院等要職,成為北宋初期名臣。后來其侄梅堯臣有《會勝院沃洲亭》詩描繪會勝院之景并記其事:“前溪夾洲后溪闊,風(fēng)吹細(xì)浪龍鱗活。孤亭一入野氣深,松上藤蘿籬上葛。葛花葛蔓無斷時,女蘿莫翦連古枝。當(dāng)年吾叔讀書處,夜夜?jié)裎瀬韽?fù)去。”(《宛陵集》卷三十七,嘉慶《寧國府志》卷二十四《藝文志》題作“玉山寺沃洲亭”)
嘉祐二年(1057)北宋名臣胡宿通判宣州,公務(wù)之暇亦此多次至惠照寺尋勝探幽,事隔多年之后,他還作詩二首“懷宣城會勝院”以緬懷:
凈剎枕城隅,溪光清且虛。
僧閑對馴鴿,客至數(shù)游魚。
巖氣浮川上,林香生雨余。
南云雖可望,長與沃洲疏。
城外尋僧遠(yuǎn),居常信馬蹄。
移時取香飯,半日濯靈溪。
白馬迎人下,清猿對客啼。
亭前有封殖,試為問紅梨。(沃洲亭前有梨樹)”(《文恭集》卷二)
或許這些名人題詠都曾被刻在會勝院的石碑上,到南宋初時蘇州吳縣人李彌遜至宣城,曾慕名到訪會勝院,其時寺院已廢,僅石碑尚存。(《筠溪集》卷十五)
梅清康熙十八年繪《宣城勝覽圖》之《玉山》
大概南宋時會勝院又被重建,元邑人張浚明曾有《題土山寺》詩二首,他眼中的會勝院已是景物如新:
出城十里囂塵遠(yuǎn),此地登臨是勝游。
山勢西來分鳳爪,溪流南下繞龍頭。
瞿曇殿聳仍孤剎,丞相祠荒但古丘。
獨倚闌干人不會,霜風(fēng)落葉正蕭颼。
平瞻蒼翠俯潺湲,詩景分明指顧間。
地接郊坰換今古,秀鐘人物在溪山。
春風(fēng)跨馬銀鞍穩(wěn),夜月騎牛鐵笛閑。
從昔陵陽多俊杰,要知天運大循環(huán)。(《宛陵群英集》卷七)
元時天旱,寧國路官員也曾于此禱雨:“連峰乾象緯,怪物宅巖隈。抱石多奇樹,非時有怒雷。郡官迎水去,野老賽神來。似識幽尋意,山云為我開。”(王璋《雨止登土山龍湫》,《宛陵群英集》卷五)
“天運循環(huán)”,元末戰(zhàn)亂,會勝院全毀。明洪武年間重建,宣德、景泰、嘉靖時都曾有過大規(guī)模的翻修。萬歷三十五年(1607),邑人、刑部尚書徐元太又勸募重修,將土山改名“玉山”,會勝院仍改舊名為“惠照寺”。崇禎年間,梅朗中游玉山惠照寺,也有詩記其勝:“山圍不辨寺,林午寂聞鐘。隨意游能數(shù),深譚事總慵。錫飛三界雨,僧老六朝松。遮莫愁昏黑,還登竹外峰?!保ā睹肥显娐浴肪硎?/p>
然而沃州亭再也沒有恢復(fù),梅庚曾作《玉山寺尋沃洲亭》詩以寄其慨:“鐵笛銀鞍事杳冥,游人還問沃州亭。三春花雨六朝寺,極目潭潭空翠屏?!保螒c《寧國府志》卷二十五《藝文志》)沃州亭亦與“六朝寺”一樣渺不可尋矣。
此地原有一口惠照寺的古井
清初大詩人施閏章家即在惠照寺旁,僅二里之遙。順治六年(1649),施閏章考中進士后,因體弱多病,遂歸家在寺中養(yǎng)病近一年。其時寺垣佛像已多有剝落,施閏章捐銀五十兩修大士像??滴跗吣辏?668),惠照寺山門、大殿也將圮毀,住持宣上人病且死,再次囑托施閏章助修寺廟。
施閏章當(dāng)時已賦閑多年,力所難及,遂作《捐助題名偈》:“佛說波羅蜜,布施為第一。能去慳貪心,智慧從茲出。給孤有長者,布金獸滿地。貧婆持尺布,喜舍亦如是。千金與一錢,具足等無二。悟得清凈因,莊嚴(yán)乃余事。請作如是觀,善果無失墜。”遍“告郡邑文武諸公、親交之樂善者……”募銀九百余兩,于是“踵舊拓新,崇其洼壤,易其朽像,增置十八阿羅漢樹數(shù)楹,為寺門丹雘粲然?!被菡账虏庞值靡悦婷惨恍?。時寧國府知府孔貞來、寧國營參將韓自隆等都曾捐俸助修。
施閏章還用剩余材料建了一所讀書草堂,“以為讀書之所,而時偃息于其間,倘復(fù)有禪老仿佛遠(yuǎn)公大顛萬一者,予得以歲時杖屨來游,亦足樂矣?!保ㄊ╅c章《重修玉山惠照寺碑記》,《學(xué)余堂文集》卷十三)當(dāng)時宣城士子遂多會于此讀書草堂,姜安節(jié)有詩和施閏章說:“步到上方才覺勝,坐來長日樂銷愁。橋邊把酒追三笑,天畔飛花散一樓。極目煙波杳無際,悄然身世寄滄洲?!保ü饩w《宣城縣志》卷三十三《藝文》)
宣城著名畫僧半山曾與邑人梅清等同游新落成的惠照寺,應(yīng)住持野岳請,半山忻然作畫以摹其勝,梅清為之題跋:“愛汝城東煙剎浮,松陰十里自生幽。山中蘿薜年年古,定里云霞日日留。曉雨郊坰收酷暑,晚風(fēng)鐘磬報新秋。巨公落筆凌千仞,指點禪心在上頭。”(《玉山禪院為野岳題半公畫》,《延閣刪后詩》卷九《匣琴集》)
然而好景難長,乾隆中期,惠照寺又成一片廢墟。乾隆二十七年(1762)春,邑人袁谷芳、張汝霖再登惠照寺時,已是“榛莽茅茷,邈不可識。兩人相與登沃州亭廢址,慨然太息?!保ㄔ确肌洞笊接尾菪颉?,嘉慶《宣城縣志》卷二十五《藝文志》)寺內(nèi)只剩施閏章當(dāng)年所作的碑記尚可依稀辨認(rèn)了。
清末惠照寺雖有所恢復(fù),但規(guī)模遠(yuǎn)不如從前。至文革時期,殘寺也已全廢。2004年,心全法師與當(dāng)?shù)鼐邮可蚣引垺⒘_金枝發(fā)起重建,也僅能存其名而已。
近年來,隨著宣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市區(qū)規(guī)模不斷擴大,玉山全村拆遷在即,不遠(yuǎn)的將來,或許玉山也將被推平,“山峙如拳,溪環(huán)如帶”的景象,“鐵笛銀鞍”的讀書聲,只能存在古人的詩句里,歷史的長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