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林,安徽廣德人,1903年10月28日出生于廣德縣花鼓鄉(xiāng)黃金壩的一個農民家庭。1919年,他在誓節(jié)渡廣德縣立第二高等小學讀書時,就參加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當時他和同學們一道,走上街頭,反對“巴黎和約”,檢查和抵制日貨。他還被選為代表,參加由商民和學生組成的誓節(jié)渡反日聯(lián)合會。1921年,王金林考入設在安慶的安徽省立第一甲種農業(yè)學校就讀,畢業(yè)后在家鄉(xiāng)的小學教過書。
二十年代中期,國共兩黨實現(xiàn)了第一次合作,中國革命出現(xiàn)了新的局面,1927年3月,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在向南京進軍途中進駐廣德。這個軍的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是著名的共產黨人李富春。在二軍政治部的支持和推動下,成立了國民黨廣德縣臨時黨部和工會、農會等民眾團體。廣德工農群眾運動蓬勃發(fā)展。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給了王金林莫大的鼓舞和啟迪。他加入了國民黨,在花鼓塘一帶發(fā)動農民,組織農會,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但是,這種局面沒有維持多久就風云突變,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叛變革命,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廣德的局勢也急轉直下。北伐軍委任命的縣長被迫出走,國民黨臨時黨部被搞垮,民眾團體被封閉,一度銷聲匿跡的土豪劣紳又卷土重來,拼湊了國民黨改組委員會進行“清黨”。王金林被迫轉入地下。
1928年4月,醞釀多年的安徽大學籌備就緒,開始招生。為了尋求革命真理,王金林向同學張思明家借了一筆錢再次奔赴安慶,考入安徽大學預科。8月,轉入安大文學院政治系。在這里,他結識了許多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眼界大為開闊,思想認識有了新的提高。他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文藝社,又和一些同學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同年8月,由同學劉格非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王金林學習成績好,活動能力強,能言善辯,為人又很隨和,很受同學們的擁護與信任。入黨后不久,他接替俞仲則任安大共青團支部書記,還先后擔任共青團懷寧中心縣委的宣傳部長和組織部長。
1928年11月,安慶因女中演戲事件爆發(fā)學潮,三千余名大中學生涌上街頭,向正在安慶的蔣介石請愿,要求改革安徽教育,撤換省教育廳的負責人,矛頭直指國民黨新軍閥的統(tǒng)治。王金林是這次學潮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之一。蔣介石接見了學生代表,但他未等代表們申述理由就破口大罵,說請愿是共產黨的舉動,并以開除學籍和就地槍決相威脅。由于蔣介石采取高壓手段,這次請愿失敗,王金林等十余名學生被開除學籍,并被通緝。王金林被迫離開安慶。
1928年12月,中共滬寧路區(qū)黨組織派人來廣德開辟工作,王金林應約由蕪湖回到家鄉(xiāng),參與組建了廣德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廣德直屬小組。王金林的好友陳東武,這時正在廣德縣立笫一高等小學教書。王金林由陳介紹,應聘到“一高”任教。他以此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黨的直屬小組成立后,即在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中開展工作,發(fā)展黨員。1929年2月,直屬小組上升為中共廣德特支,王金林是特支負責人之一。同年冬,中共廣德縣委成立,王金林任書記??h委成立后,即根據(jù)黨的八七會議制定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著手進行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12月1日,王金林以給母親做壽為名,籌集活動經費,并召開秘密會議,討論暴動問題。會后,鄧國安即去上海,通過關系在德國謙信洋行買回四支手槍。又在獨樹地區(qū)收集了反蔣的“護黨救國軍”彭建章部散失的部分槍支,為開展武裝斗爭打下了基礎。
1929年秋,廣德地區(qū)螟蟲成災,收成歉薄。次年春荒嚴重,糧價飛漲,農民生活陷入困境。加上連年兵匪為患和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農民被逼得走投無路,有的則自發(fā)地到地主家“吃大戶”。組織暴動的時機日趨成熟。王金林和鄧國安深入群眾,宣傳革命道理,提出“打死比餓死強”的口號,發(fā)動農民起來同地主豪紳作斗爭。
1930年3月,王金林和鄧國安從當時最為迫切的糧食問題著手,發(fā)動和組織花鼓塘一帶的農民開展大規(guī)模的分糧斗爭。先后在董家沖、陳塘、戈村等地分掉大地主的糧食十多萬斤,并繳獲了一些槍支。威震遐邇的廣德暴動以分糧斗爭為標志,揭開了斗爭的序幕。王金林領導的皖南紅軍游擊隊也在這時成立,分糧斗爭勝利后,迅速轉入武裝斗爭。4月,王金林率部到獨樹街活動,同時加強了對敵軍的策反工作,貧苦農民和紙工紛紛報名參加紅軍游擊隊,敵軍中不斷有人向紅軍投誠,有的則率隊起義加入紅軍。
廣德是南京的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王金林點燃的星星之火,使國民黨反動政府甚為不安。1930年4月,國民黨首都衛(wèi)戍團團副李元凱奉命率一個營來廣德,對紅軍發(fā)動第一次清剿。王金林指揮紅軍游擊隊,采取“避敵主力,伺機出擊”的方針,日蔽夜行,分散活動,打得敵人暈頭轉向,疲于奔命。在廣德南部山區(qū),紅軍連續(xù)襲擊國民黨的地方武裝,擊斃三名區(qū)長,在敵人內部引起一片驚慌。首都衛(wèi)戍團清剿數(shù)月毫無進展,不得不于9月撤回南京,敵人的第一次清剿以失敗告終。
廣德武裝斗爭的興起,受到上級黨委的高度重視。中共江蘇省委、江南省委和皖南特委先后派邱宏毅、李邦興、陳林等來廣德工作。1930年10月,經中共江南省軍委批準,皖南紅軍獨立團在獨樹街宣告成立,王金林任團長,邱宏毅任政治委員,李邦興任副團長兼參謀長。獨立團下轄2、3兩個營7個連,紅軍戰(zhàn)士有600余人,長短槍260余支。2營是由不久前收編的郎溪畢家橋的一股土匪武裝改編的。土匪武裝的收編無疑增強了紅軍的力量,但由于政治工作沒能跟上,這伙人不遵守部隊紀律,搞非組織活動,拉攏腐蝕紅軍戰(zhàn)士,給獨立團留下隱患。
隨著農民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和武裝斗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廣德西南鄉(xiāng)和毗鄰的郎溪縣姚村地區(qū)相繼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赤色區(qū)域面積達6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有5萬余人。在皖南紅軍獨立團宣告成立的同時,廣郎宣蘇維埃代表大會在郎溪境內隆重召開。王金林在會上作了“關于紅軍與勞苦群眾團體應有的關系”的演說。大會選舉產生了廣郎宣蘇維埃準備委員會。王金林當選為委員會委員。
1930年10月,國民黨安徽省主席、軍閥陳調元,派57師342團團長余逢潤率一個團對廣德紅軍發(fā)動第二次清剿。敵人憑借其優(yōu)勢兵力和迫擊炮、機關槍等精良裝備,氣勢洶洶地撲向赤色區(qū)域。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王金林等紅軍獨立團領導人經過認真研究,決定率部取道浙江孝豐向贛東北轉移,擬與在那里堅持武裝斗爭的方志敏部會合。1930年11月底,王金林率領紅軍從月克沖出發(fā),經建平垱到達孝豐的門東村。部隊在這一帶打土豪、籌糧款住了幾天。這時,分別在廣德西鄉(xiāng)和南鄉(xiāng)清剿紅軍的敵342團兩個營已在柏墊附近的姚村會合。因看守不嚴,一名被紅軍捕獲的敵情報人員乘機逃跑,暴露了我軍的行動目標。12月7日晨,紅軍獨立團在門東村被敵342團、浙江省保安團等部包圍。王金林指揮部隊兵分兩路,邊打邊撤,在閻王山(即棉花山)與敵激戰(zhàn)數(shù)小時,終于突出敵人的包圍圈。在此關鍵時刻,土匪出身的獨立團2營營長沈云山勾結3營9連連長劉昭武帶領3個連300余人逃到郎溪叛變投敵。戰(zhàn)斗的失利和投機分子的叛變給紅軍造成重大損失,獨立團由原來的600余人減少到70余人。
王金林率領部分戰(zhàn)士突圍后,經遐嵩林、月克沖、金龍山等地,輾轉來到獨樹街一帶的山區(qū),又陸續(xù)集中了一部分突圍出來的戰(zhàn)士。面對嚴重的困難和挫折,王金林沒有氣餒,更沒有消沉。他堅定地對同志們說:“勝敗是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一定要克服困難堅持下去?!?/p>
門東村戰(zhàn)斗之后,獨立團政委邱宏毅辭職去上海。全團的工作壓在王金林一人身上,他當仁不讓,勇敢地挑起革命的重擔。1931年初,他把部隊帶到郎溪鴉山進行整編,整編后的紅軍獨立團下轄3個隊,部隊整編后即轉移到黃金壩一帶活動。
1931年2月,國民黨57師341團團長許國亭率1個營對廣德紅軍進行第三次清剿。敵2營營長王德農帶3個連駐花鼓塘。敵人一面加緊進行反革命清剿,一面采取“安撫”的手法,威脅、引誘我方人員自首,從政治上分化、瓦解紅軍隊伍。8月,國民黨廣德縣政府將地方武裝縣自衛(wèi)隊擴充為保衛(wèi)團,拼湊了500多人,配合許國亭部清剿紅軍。由于紅軍沒有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jù)地,部隊給養(yǎng)困難,人員和武器彈藥都得不到及時補充。加上敵人到處殺人放火,白色恐怖嚴重,群眾不敢接近紅軍,部隊的吃飯穿衣都成了問題。王金林沒有被困難嚇倒,仍然領導部隊堅持斗爭,先后在花鼓塘和張村等地襲擊國民黨的地方武裝和民團。盡管紅軍在戰(zhàn)斗中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當時形勢越來越嚴峻,已經無力扭轉大局。10月16日,王金林率領紅軍游擊隊攻打甘溪溝的地主武裝,他的得力助手、紅軍獨立團第2隊隊長龔守德在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10 月22日,王金林率領紅軍和赤衛(wèi)隊300余人攻打誓節(jié)渡。敵人嚴密防守,久攻不下。王金林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zhàn),不幸左臂負傷。部隊隨即撤出陣地,王金林離隊養(yǎng)傷。紅軍在轉移途中不斷遭到優(yōu)勢敵人的包圍、追擊,傷亡很大。紅軍獨立團的斗爭最后失敗。國民黨廣德縣政府和341團到處張貼布告,懸賞兩萬元緝拿王金林。由于叛徒出賣,王金林在汪家沖被敵王德農部逮捕。第二天,王德農親自把他押送到縣城341團團部。敵團長許國亭聽說抓到了王金林,高興得不得了,以為升官發(fā)財?shù)臋C會來了,隨即對他進行審訊。王金林在敵人面前昂首挺立,慨然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接著,許國亭又會同國民黨縣長鄧質儀開庭對他進行正式審訊。在敵人的法庭上,王金林鎮(zhèn)定自若,大義凜然。敵人首先訊問他的姓名、年齡、出身和職業(yè),他輕蔑地說:“你們不用問,拿筆來我自己寫?!蓖踅鹆之攬鰧懴铝艘磺Ф嘧值淖允?。當問到為何組織暴動反對政府時,他慷慨激昂,侃侃而談,闡述了共產黨救國救民的主張,痛斥了國民黨反共反人民的罪行。講到國家的衰敗狀況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王金林滿腔悲憤,聲淚俱下。最后,他滿懷信心地說:“國民黨腐敗透頂,中國共產黨一定勝利!”
不久,國民黨安徽省主席、軍閥陳調元下達電令,判處王金林死刑,就地執(zhí)行。1931年11月22日,王金林在廣德北門外鳳凰堆英勇就義,年僅28歲。
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王金林英勇犧牲了,但是,他播下的革命火種是撲滅不了的。他的革命業(yè)績和獻身精神,幾十年來一直在群眾中間廣為傳誦。他是一座豐碑,永遠屹立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