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聞網訊 日前,宣城歷史上現(xiàn)存最早的《寧國府志》點校影印合印本正式公開出版發(fā)行。
寧國府,府治宣城,自南宋乾道二年(116)設立,至民國元年(1912)撤銷,存續(xù)746年,管轄宣城、寧國、涇縣、太平、旌德、南陵六縣。寧國府修志始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至清嘉慶二十年(1815),共修9部志書,其中南宋1部,明代4部、清朝4部。南宋嘉定九年知府趙希遠主修的《宣城志》已佚;明洪武《寧國府志》纂修者和志書內容無考,只是《永樂大典》所藏志書多有采輯;明成化九年(1473)知府劉槃主修的《寧國府志》也已佚。明嘉靖十五年(1535)由寧國府知府黎晨???,通判李默等人纂修的《寧國府志》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寧國府志》。
為深入發(fā)掘宣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服務市委市政府“文化名市”發(fā)展戰(zhàn)略。2015年7月,市檔案局(方志辦)局長(主任)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啟動宣城舊志整理工程,按時間順序先整理明嘉靖《寧國府志》,并明確該部志書的點校和影印出版工作由市方志館(檔案館)專職副館長陸再奇具體負責。2015年8月點校工作正式啟動,至2016年12月完成,歷時一年零四個月,前后進行了五校。明嘉靖《寧國府志》點校影印本的面世,將為當代乃至后人,了解與研究宣城自然變遷與社會發(fā)展,發(fā)掘地方歷史文化遺產,提供了珍貴的歷史文獻。
此次點校影印的明嘉靖《寧國府志》版本,為市方志館(檔案館)館藏的1962年6月上海古籍書店影印本(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刻本)。在此之前,市檔案局館(方志辦館)已點校出版了宣城歷史上最后一部《寧國府志》——清嘉慶《寧國府志》,此次點校影印的現(xiàn)存最早一部《寧國府志》,前后呼應,更加便于讀者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寧國府歷史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脈絡。
日前,市檔案局館(方志辦館)正在按計劃啟動點校明萬歷《寧國府志》。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市檔案局館(方志辦館)將逐漸完成清康熙、乾隆《寧國府志》的點校出版工作。屆時,寧國府歷史上現(xiàn)存的明嘉靖、萬歷和清康熙、乾隆、嘉慶五部《寧國府志》將全部面世。(宣城市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