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記得,所以懷念
我是一名記者,在我從業(yè)的12年時間里,我采訪過很多人的故事,有些故事很特殊,雖然我從來都沒有見過故事里的主人公,可我也永遠不會忘記。
照片里的這個人,我想對于在座的很多廣德人來說應(yīng)該并不陌生,他就是原廣德縣人民檢察院駐看守所檢察室主任徐明書。
2013年,徐明書前往駐所檢察室工作,大家都說他接下的是個“燙手山芋”----業(yè)務(wù)考評在宣城市排名倒數(shù)第一??墒切烀鲿鴽]有半點“畏難情緒”,辦公條件艱苦就克服,規(guī)章制度空白就建立,監(jiān)督秩序混亂那就整治。僅僅一年,徐明書就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考評位列第二名,之后兩年更是蟬聯(lián)第一。從倒數(shù)第一到順數(shù)第一,這場逆襲當(dāng)中的艱辛,絕不是今天我在這里可以用三言兩語告訴你的,就像徐明書的妻子說得那樣:“他只有生病的那段時間,才是陪我們最完整的時光,他把心都掏給檢察事業(yè)了!”
妻子口中的“病”,是2016年8月徐明書被查出肺癌晚期,彌留之際,同事王俊去看他,讓王俊特別難過的是那個時候的徐明書已經(jīng)看不清人了,可是當(dāng)王俊趴在他耳邊說“我是小王吶”,徐明書閉著眼睛點點頭,開口問的第一句話卻是:“監(jiān)所的工作怎么樣了?”兩天后,心里裝滿工作的徐明書永遠離開了。
回憶起徐明書,“不近人情”這個詞是我聽的最多的。他的較真,他的苛刻,廣德柏墊司法所所長楊立斌深有體會。徐明書和楊立斌是老同事,更是老朋友,可監(jiān)督起楊立斌的工作,徐明書沒有半分寬容。第一次例行檢查,三十多本社區(qū)矯正對象的材料,徐明書一本本、一行行從早上看到了下午一點多。第二次又來了個突擊檢查,這還沒完,還得去實地抽查。楊立斌覺得這就是“雞蛋里挑骨頭”,一氣之下告到了檢察院領(lǐng)導(dǎo)那兒,“你們是對我的工作不滿意,還是對我這個人有意見!”徐明書知道后沒有生氣,他找到了楊立斌說:“老楊吶,我們都是跟法律打交道的人,只有對自己嚴(yán)一點,才能把工作干得實一點!我寧可今天聽你罵,也不愿將來看你哭?!边@些話楊立斌記到了今天。前段時間我們視頻連線,說起這事兒,楊立斌感慨:“以前我們一聽說‘徐明書要來了’,誰都頭疼??墒呛髞?,徐明書再也不來了,可是我的心里就留下永遠無法彌補的歉疚?!闭f到這兒,楊立斌不停地深呼吸,可還是控制不住眼淚,電話被匆匆掛斷。我也沒有再打過去,因為我知道那一刻的想念一定是來勢洶洶。
徐明書走了,他把對黨、對事業(yè)所有的眷戀留在了寫給妻子的遺囑里, “幫我在單位向黨組織繳納一個月足額工資的特殊黨費”,就是這個信封里,裝著4545元,更裝著這個人民檢察官的赤誠初心: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綿長的思念蜿蜒在竹鄉(xiāng)廣德,也停留在山城寧國的風(fēng)雨天。
在寧國市港口鎮(zhèn),人們常常能看見一個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人,開著一輛二手桑塔納翻山越嶺、趟河過彎,大家給這輛車起了個皮實的名字“小坦克”,親切地稱車的主人為“港口活地圖----老甘”。老甘就是甘磊,港口鎮(zhèn)的副鎮(zhèn)長,老甘其實他一點兒都不老,只有44歲,只是為了工作,他喜歡跑遍港口的每一座山、每一條路,摸清每一口塘壩、每一個滲漏點,所以陽光和風(fēng)雨在他臉上留下的痕跡自然就多了很多。
今年6月,是寧國防汛搶險最緊張的時候,甘磊連日堅守在一線,排查險情、處置滲漏,常常整宿都合不了眼。6月16日,甘磊倒在值班崗位上。如今,這輛“小坦克”就像往常一樣靜靜地停在鎮(zhèn)政府的院子里,可習(xí)慣了奔走的甘磊卻永遠停下了腳步,這張照片可能是他留在風(fēng)雨里的最后一張影像。
甘磊在鎮(zhèn)里分管農(nóng)林水工作,打理千畝山林的張炳坤和他很熟悉。去采訪的那天下著大雨,張炳坤依然在林子里忙活,我說我是來采訪甘磊事跡的,他愣了一下,沒理我,背過身繼續(xù)修剪著樹枝,然后又突然轉(zhuǎn)過身把手里的剪刀塞給我,指著它半晌都開不了口。后來我才知道那把剪刀是甘磊送給他的,往日里也是甘磊手把手教他修枝育苗。甘磊還幫他爭取了6公里的林區(qū)道路,建好了高山節(jié)能灌溉系統(tǒng)。張炳坤說他就一個心愿,想請甘磊吃頓飯,可甘磊總是匆匆地來,又匆匆地走,回回走還都在車?yán)锍吨ぷ雍啊跋禄?---下回……”。追悼會的那天,張炳坤沒有去,我問他為什么,他抹著眼淚梗著脖子說:“甘鎮(zhèn)長還欠著我一頓飯,只要我不去送,他就沒有走?!备世陔x開后,張炳坤常常沿著林區(qū)道路漫無目地走,最多的一天走了七個來回,他說沒別的,就是想能不能有一天走啊走,然后突然在某個轉(zhuǎn)彎的地方再聽見那輛“小坦克”的喇叭聲。
多想再聽一次喇叭聲的,還有甘磊的家人。女兒甘暄是學(xué)美術(shù)的,她畫過很多人,卻唯獨沒有畫過爸爸。因為她畫一張人像需要模特坐在那里三個小時,可爸爸每次都是不到十分鐘就會被工作的電話叫走。如今提筆,卻只能對著這張僅有的全家福,可那上面的他們還是十年前的樣子。
今年的8月19日,是個特殊的日子。習(xí)近平總書記在巢湖大堤看望慰問抗洪犧牲同志的家屬,甘磊的愛人劉理清就站在當(dāng)中。而那一天恰好也是女兒甘暄的生日,劉理清給女兒發(fā)了條信息:“甘暄,今年的生日,爸爸不能陪你慶祝了,可今天爸爸受到了總書記的褒獎,他一定很樂意把這份榮譽送給你作為生日禮物。失去了爸爸,我們都很難過,可我們更應(yīng)該為這樣的爸爸感到驕傲!”
劉理清是個老師,她說她教過學(xué)生們很多道理,所以她更懂得家國大義。讓她倍感溫暖的是,如今走在寧國的街頭,常常會有人向她點頭,甚至走過來擁抱她,因為大家知道那是甘磊的愛人,那是英雄的家人。
這些和生命有關(guān)的故事,常常是催人淚下,我想絕不僅僅是因為生命的短暫,更因為生命的壯闊。在一次次的采訪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無論過去多久,提起他們,人們都未曾忘記。是啊,把人民裝在心里的人,人民也會把他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