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萱化門位置
宣城新聞網(wǎng)訊:宣城的城池,經(jīng)歷代修葺整治,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和范圍,據(jù)宋《嘉定志》載“吳赤烏二年(239) 敕諸郡治其城廓,江南之郡有城始此?!苯?jīng)考,宣城城垣的修筑,有三次大筑,七次修整。第一次大筑為:晉咸和初(326)內(nèi)史桓彝所筑子城,總長約七里左右。第二次大筑為隋開皇中刺史選別筑羅城,總長30里。第三次大筑為五代乾德初,南唐刺史林仁肇,在隋城范圍內(nèi),又修了新城,總長九里十二步,高二丈五、厚三丈。并將城池規(guī)劃為鰲龜形狀,這就是后人所謂“宣城是個烏龜池”傳說的由來。共設(shè)城門五座,均為雙城門。分別為東曰陽德門、偏東曰泰和門、南曰熏化門,西曰寶城門、北曰拱極門。直到1937年為了抗日,動員全縣群眾,分兩次拆除城墻和城門樓?,F(xiàn)存水門兩處(龍首塔西首和槐樹巷54號處),另有兩處被毀(江濱路中段和一人巷樓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