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90周年華誕。
從南湖紅船到八一槍聲,從井岡號角到長征壯歌,從抗日烽煙到建國大業(yè),從改革春風到小康藍圖,90年波瀾壯闊,90年壯麗輝煌。
這是一段百折不撓艱辛求索的偉大歷程。胸懷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負開天辟地的歷史重托,中國共產黨高擎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舊中國,點燃新中國黎明的曙光,指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航程。
這是一段矢志不渝不懈奮斗的偉大歷程。堅守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永葆無私奉獻的公仆本色,中國共產黨前赴后繼、勇往直前,讓古老的中華大地天翻地覆,萬里山河煥然一新。
這是一段奮進開拓走向勝利的偉大歷程。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宏偉目標,追求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中國共產黨自強不息、與時俱進,一次次帶領中華民族從勝利走向勝利,書寫著永載史冊的光輝篇章。
90年的偉大歷程向世人昭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人民實現(xiàn)獨立、解放、幸福和富強。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5月9日起,新華社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專欄《偉大歷程》,圍繞黨史上的重大事件,以述評方式展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走過的光輝歷程,堅定人們跟著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與決心。
上海市盧灣區(qū)新天地商業(yè)區(qū)人流不息。各類酒吧、飯館、商鋪林立于此,曾經(jīng)古舊的石庫門建筑群如今已是這個國際化都市的時尚地標。
行至新天地商業(yè)區(qū)的東南,安靜而肅穆的氣氛油然而生,在興業(yè)路76號門牌下是一塊閃光的牌匾——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滄海桑田90年,歷史與現(xiàn)實在這里交匯。
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典型上海風格的石庫門樓房,樓下一間18平方米的客廳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地。
這座普通樓房內召開的中共一大改變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命運。這次會議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是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作為中國歷史轉折點的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為了反抗外敵和改革現(xiàn)狀,中國人民同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勢力進行了艱苦卓絕和英勇頑強的斗爭;為了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中國的先進分子歷經(jīng)千辛萬苦,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無數(shù)志士仁人發(fā)出同樣的呼喊:中國的出路在哪里?
1911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給20世紀的中國帶來第一次歷史性巨變,為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救民之路拓寬了視野,為中國的進步潮流開啟了閘門。1919年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并逐漸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1920年夏到1921年春,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歐留學生中相繼成立。一方面,革命的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群眾,參加實際斗爭,思想感情發(fā)生深刻變化,鍛煉成為無產階級的先鋒戰(zhàn)士。另一方面,工人群眾階級覺悟提高,涌現(xiàn)出一批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條件日益成熟,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也在建黨骨干中開始醞釀。
1921年7月,13位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來到上海,秘密聚集在法租界望志路106號,準備召開代表大會成立中國共產黨。
7月23日晚,茫茫夜色籠罩著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這個晚上,不過是一個平常的夏夜,但對中國歷史來說卻有著深遠意義。當晚,中共一大正式開幕了。上海的李達、李漢俊,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他們身份各異、口音不同,卻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自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首先致詞,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表示祝賀,代表們隨后具體商討了大會的任務和議程。
上海為何成為中國的紅色發(fā)源地?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