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飽含鄉(xiāng)土情懷,為家鄉(xiāng)振興奉獻力量;她孝老愛親,20多年如一日照顧婆婆;她踏實勤勞,以身作則教導兒子回饋家鄉(xiāng)……她就是郎溪縣姚村鎮(zhèn)夏橋村的曾玉美。作為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她用自身的美好品質,譜寫了一曲家風傳承的優(yōu)美贊歌。
勤勞致富的“多面手”
蟬鳴悠悠,暑意正濃,夏天的茶園盡顯蒼翠。曾玉美和丈夫盛茂貴創(chuàng)辦的茶葉種植家庭農場就在村里的龍井山上。70多畝茶園里種著白茶、綠茶、黃金茶,氤氳著漫天茶香。
今年61歲的曾玉美是一名黨員,她和丈夫盛茂貴是村里有名的模范夫妻。兩人相濡以沫的幾十年里,從來沒有拌過嘴、紅過臉,遇到事情總是有商有量?!班l(xiāng)里鄉(xiāng)親都說我們家庭和諧,這些其實都不離不開她的操持?!闭f起妻子的能干,盛茂貴贊不絕口。
曾玉美的能干有口皆碑。在村里當了十多年的婦聯(lián)主任,誰家如果發(fā)生了不愉快、小糾紛,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快找曾玉美!”
村里合并之后,曾玉美便辭職回家了。因為有一手制茶好手藝,她便勸說在外務工的丈夫,和她一起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辭職以后,我也在外打工,發(fā)現(xiàn)外地銷售的茶葉十分緊俏。我就想著,我們村產的茶不比別人差,也能闖一闖?!?006年,曾玉美和丈夫守著自家兩三畝茶田,靠著零散的機械,制作起了鮮茶。
沒想到,靠著炒茶手藝,曾玉美夫妻倆真的闖出了名堂。幾年間,他們的茶葉銷售越來越好,夫妻倆便掄著蠻鋤開墾荒山、不辭辛勞爬山尋找“早產”野生茶進行扦插繁育,逐年擴大規(guī)模,直至將生態(tài)茶園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70余畝。
2014年,曾玉美和丈夫成立了家庭農場,茶產業(yè)規(guī)模逐漸擴大。每年制茶季每天用工有20余人,而這其中大部分都是村里的留守婦女。她們中,有手藝的,進車間制茶;沒手藝的,到茶園采茶。而因為曾玉美的宣傳、典型帶動和技術指導,周邊有許多留守農婦走上了綠茶種植之路。茶廠規(guī)模的擴大,也讓鄉(xiāng)親們茶葉不愁賣。
孝老愛親的好兒媳
“媽,飯做好了,今天蒸了茄子,特別軟?!敝形?1點,忙好家務活的曾玉美大聲招呼著婆婆石先芝來吃午飯。
自從曾玉美的公公過世后,曾玉美就將婆婆接來一起照顧。“我年輕嫁過來的時候,婆婆就很照顧我。現(xiàn)在她老了,我們做兒女的一定要讓她安度晚年。”曾玉美對婆婆的用心,體現(xiàn)在很多細節(jié)上。婆婆牙口不好,喜歡吃軟爛的食物,所以曾玉美在做飯時,不論是素菜還是葷菜,都要另盛一份置在飯鍋里蒸爛一點。
曾玉美對婆婆的悉心照料,大家都看在眼里。說起她的孝心,村里人無不豎起大拇指。村民李金明對她贊不絕口:“玉美是個挑不出毛病的好兒媳,不管家里有多忙,她都會細心地為老人擦身洗腳,照顧得特別周到!”
在曾玉美的精心照料下,今年91歲的石先芝身體也非常硬朗,耳不聾眼不花,也沒有任何慢性病。曾玉美20多年如一日照顧婆婆的事跡也成為家鄉(xiāng)的美談。曾玉美的家庭先后被評為安徽省“五好家庭”“全國最美家庭”。
除了孝老愛親,曾玉美還樂于助人。村里不管哪家有紅白喜事,她都主動來幫廚。不論有多忙,她都是隨叫隨到。她真誠地說道:“耽誤一點功夫算什么,只要家家戶戶都和和氣氣比什么都好、都重要!”
言傳身教的好榜樣
“做人要做一個良心好的人,懂得感恩,專心做事,吃苦耐勞……”曾玉美的言傳身教,也感染了家里的小輩。
2017年,曾玉美在外工作的兒子盛飛,被父母叫回來經營家庭農場?!案改赣米陨淼慕洑v教會了我,只要踏實肯干、勤勞向上,就一定能收獲幸福?!笔w告訴記者,回到家鄉(xiāng)參與茶葉經營后,他萌發(fā)了一個想法:夏橋有這么好的生態(tài)資源、這么豐富的農產品,應該抱團一起打品牌、闖市場。
2018年,盛飛聯(lián)合村里其他幾家農場主,成立了宣城市龍井山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村民”的生產模式,由大戶規(guī)模經營,帶動周邊村民發(fā)展特色種養(yǎng)業(yè)。利用淘寶網站、微商平臺、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公司將茶葉、蓮子、板栗、大米、土雞等生態(tài)農特產品,發(fā)往北京、上海、山東等地。去年銷售額達到70多萬元。夏橋的農產品提高了知名度,家庭農場有了新銷路,農民增加了新收入。
一心撲在家鄉(xiāng)建設上的盛飛,也得到了更多村民的支持。2018年,盛飛被推薦成為夏橋村村主任。身上的擔子更重了,盛飛也思考著盤活整村資源?!拔覀兇遄鳛橐Υ彐?zhèn)家庭農場數(shù)量最多的村,目前共有10個家庭農場,借著電商的東風,夏橋的家庭農場還在試水新路?!笔w告訴記者,夏橋的家庭農場合計收入1000萬元,帶動周邊500多位村民就業(yè),人均增加收入5000余元。2020年,夏橋村成立了郎溪縣首家實體化運營的村級供銷社——夏橋供銷社,注冊了“多彩夏橋”商標,農產品“打包”銷售,提高附加值,一年銷售額達到了6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