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條六尺巷,寬不過六尺、長不過百米,卻被稱為“最寬”的巷子。
史料記載,清康熙年間,桐城張吳兩家發(fā)生宅基地糾紛,張家人寫信向在京為官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求助,張英回詩一首,寥寥數語,寓意綿長。張家收信后主動退讓三尺,吳家深受感動,也退讓三尺,“六尺巷”因此得名,也成就了一段禮讓和諧的傳世佳話。
2024年10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桐城六尺巷,重溫張吳禮讓典故,察看桐城歷史文化展陳。習近平總書記說,六尺巷承載著先人化解矛盾的歷史智慧,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講求禮讓、以和為貴,營造安居樂業(yè)的和諧社會環(huán)境。
六尺巷很短,流傳的歷史很長;六尺巷很窄,承載的道理很寬;六尺巷很小,蘊含的意義很大。今天我們邀請桐城市相關專家學者、基層治理一線的工作者、文旅主管部門的負責人等,共同探討“六尺小巷”背后蘊含的故事與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