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曼扇面,徐志摩題字)
中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扇子的歷史。扇子從簡單的 生活用品,經過三千多年的演化,它與國畫、書法、戲曲、歌舞相互融合,共同發(fā)展,形成了獨特而又引人入勝的扇文化。成為華夏文明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扇文 化既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又是一顆瑰麗的珠寶。它代表了文化的理想境界,寄托了文人雅士對真善美的向往,它又向人們展示了社會生活眾多側面迷人的風景。隨著 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fā)展,扇子雖然日漸失去了使用功能,卻成為人們十分喜愛并相互轉贈或收藏的藝術品。
一把中國扇,在涼涼地煽了三千多年后,終于在二十世紀末,被慢慢地折攏了。折攏得那么無言與又心甘情愿。
折攏了,那些盛唐的山水云天,那些大宋的樓閣亭臺,那些明清的花鳥蟲魚,還有那些柳體和顏體的文字。
折攏了,中國折扇,就像一扇優(yōu)雅的屏風,靜靜地退向了歷史的角落之中,默默地隱匿了或封存了千年的家事;又像一根魔杖,悄悄地收攏了一個又一個遙遠的故事與傳說……
慢慢地折攏了,中國折扇,又束之于高閣,但是,它畢竟打開過漫長的三千多年,拂去了三千多個酷熱,涼爽了三千多個夏季。
因此,即便現(xiàn)在將它慢慢地折攏了,我依然懷念著它扇形的風采、風度、風騷和扇形的神山仙水。
那是古中國的扇形,是中國文明的形象,如一道彩虹,從黃帝那兒一直綿延不絕地彎到了現(xiàn)代,形成了三千多年中國飄逸的書畫長廊。
這樣一個長廊,當然是五彩繽紛地古典,它在一開一合中,借天地乾坤之清風,歸萬里山河于盈握,將一部中國書畫史,匯粹成了九州書畫藝術的絕中之絕。
最是閑庭信步,搖一把折扇,在江南水鄉(xiāng)的岸邊,聞梅花的清香、嗅桃花的芬芳,或長亭前,聽谷雨時的雨,琴聲一樣敲打著江南;看谷雨里的谷,黃亮亮地鋪滿了江南。
或者,三五好友,邀約茶樓,品扇里乾坤,賞扇里山河,解扇里佳句,醉扇里紅顏。
當然,少不了的依然是即興將夢中的山水繪與扇面,然后彼此互贈,然后彼此收下朋友的絕代才華,然后拱手相別,然后衣衫飄飄地獨自走向蒼茫的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