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唐積《歙州硯譜》載:“婺源硯,在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里,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以歸,刊粗成硯,溫潤大過端溪?!币源送扑?,從唐開元(公元713—741年)中葉發(fā)現用龍尾石制硯,至今已有1260多年的歷史。繼葉氏獵人的發(fā)現到“后數世,葉氏諸孫持以(粗硯)與令,令愛之。訪得匠手斫為硯,由是山下始傳?!保ā鹅ㄖ莩幾V》)從此,歙硯的采制在龍尾山一帶正式開始啟動,并逐漸發(fā)展。眉子坑為唐開元時開發(fā)。唐代歙硯的造型端莊大方,實用性強,以箕形為代表。
對于歙硯起源于唐開元中的定論,則來自于《歙州硯譜》?!鹅ㄖ莩幾V》是目前年發(fā)現有關歙硯史料中,為歙硯起源最早的記載。但就硯譜中所述的,葉姓獵人在狩獵中偶然發(fā)現龍尾石和龍尾石的巖層構造,這兩種現象對照起來看,就會產生唐開元中葉是否屬歙硯起源最早年份的疑問?
去過龍尾山的人都知道,能用用制硯的龍尾石,尤其是象葉氏所發(fā)現“瑩潔可愛”的佳石,在山的表層是找不到的,而是處于巖層之中。這正如元代江光啟《送侄濟舟售硯序》所云:“硯材之在巖中,如木根之在土中,先剝去頑石,次得硯材極粗,石之最緊處為浪為絲?!币虼?,葉氏發(fā)現龍尾石之處,很可能是前人開采過的舊坑旁,以此而論,龍尾硯的起源則早于葉氏發(fā)現之前了。當然,也不排除歷史上因山洪暴發(fā)或地震等因素,造成硯石外露的可能。但明代被稱為“博物君子”的李日華在《六硯齋筆記》中又有這樣的記載:“端溪未行,婺石稱首,至今唐硯垂世者,龍尾也。”至于端硯的創(chuàng)始年份,清人計楠《石隱硯談》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庇纱祟愅?,歙硯的歷史就應向前推進,早于唐開元中葉了。
然而,至今還未發(fā)現歙硯的起源明確早于唐開元中葉的史料記載,因而不可輕易定論。以上所談,謹希望有心人留意史料,能有新的發(fā)現,得以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