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公布的10月份“涇川好人”榜中,有致富不忘回饋家鄉(xiāng)的,路遇危難伸出援手的;也有拾金不昧的,樂于助人的;還有那些細心照顧老人、數(shù)年如一日照顧患病丈夫的......細數(shù)這些“好人”事跡,并沒有驚天動地、也沒有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真真切切發(fā)生在你我的身邊,大多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平平常常,其實飽含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感人至深,溫暖著冬天的我們。
“好人”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生活可能遭遇不幸或者遇到困難,但只要你不棄不離、付出真心,做好一名妻子、丈夫或者兒子、媳婦,承擔起那份責任,你我他都可成為“好人”。茂林鎮(zhèn)王菊花本身弱視,還無怨無悔、六年如一日的照顧著癱瘓在床話語不清的丈夫;丁家橋鎮(zhèn)張素珍丈夫因病癱瘓在床,兒子智力有缺陷,一個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退休職工陳梅和丈夫因嬸嬸兒女在外地工作,就主動照顧嬸嬸,待如親生。
“好人”做的都是“點滴小事”。點點滴滴見真情,平凡小事顯品質(zhì)。昌橋鄉(xiāng)退休教師周幫全不求回報、主動的幫助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關心孤寡老人、孩子;涇川鎮(zhèn)百園社區(qū)退休干部廖文喜發(fā)揮余熱,配合修燈、協(xié)助開展工作。這些平凡點滴小事之中,彰顯的是奉獻、友愛、互助的崇高精神,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其實,我們不僅是家庭中的一員,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有更好地明天。
“好人”風尚引領社會風氣。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社會上,人人爭做“好人”,將會引發(fā)“好人效應”,那么每個人自然也都是受益者。云嶺鎮(zhèn)呂興聯(lián)、呂騰浩父子,琴溪鎮(zhèn)吳德雨致富不忘回饋家鄉(xiāng);汀溪鄉(xiāng)汪興喜不顧個人安危去救火;彭家棋、段乃文、朱慶華、易金根路遇車禍伸出援手;桃花潭鎮(zhèn)翟海萍多次拾金不昧。這些“好人”的風尚會引領見賢思齊的社會風氣,“好人”精神也將在社會中傳遞。
評選“涇川好人”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導向,讓全縣的干部群眾乃至全社會深刻感受到做“好人”就會受尊敬,從而引領更多地人崇善尚德。這些選出的“好人”也許只是新時代“好人”浪花里的一朵,但我堅信,在他們的引領下,必將會“好人”涌動、善行如潮。(張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