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_国产91对白在线播放边_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_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元宵節(jié)的由來和民間習俗活動
來源:宣城新聞網 作者: 發(fā)表時間:02-08 10:36

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春節(jié)剛過,就迎來了中國另一個重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花燈、猜謎語、吃元宵,各種鬧元宵的民間文娛活動,更是把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推向了高潮。


一、元宵節(jié)的來歷

新年的第一月是正(zheng)月,讀一聲,為什么不讀成四聲呢?原來秦始皇名嬴政,為避他的名諱,就下令讀成這音。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霄“。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元宵節(jié)因其慶?;顒又饕谡率逋砩吓e行而得名。

元宵節(jié)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有了。漢族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從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開始的,漢文帝下令把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漢武帝創(chuàng)建”太初歷“。進一步把元宵節(jié)確定為重大的節(jié)日。“一年明月打頭圓”,作為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jié)有著獨特的意義,而這一天也是一個全民歡慶的節(jié)日。

元宵節(jié)里最主要的節(jié)目是賞燈。關于點燈、賞燈、燃燈,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元宵節(jié)燃燈的習俗最早源于對火的崇拜。原始人在掌握了用火之后,可以驅散猛獸,于是在月圓之夜點燃篝火,舉行驅鬼儀式。原來元宵節(jié)燃燈的習俗,就是從中華先民的這種祭祀活動演化而來。

另外一種說法是,認為元宵燃燈的習俗,應當源于道教的”三元“之說:正月十五為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為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為下元節(jié)。三官大帝中的上元天官、火官是在正月十五誕生的,所以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要燃燈慶祝。

每年正月十五,各地要舉辦燈會。南方的燈會要比北方的熱鬧些,內容和形式也豐富很多。上海豫園、南京夫子廟、福州馬尾、泉州孔廟,還有廣東、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燈會,我都體驗過,感覺泉州、豫園、夫子廟、馬尾的燈會,規(guī)模龐大,都是免費參觀,造型生動,做工精良,很不錯。安徽、浙江、江西等古鎮(zhèn),接龍燈嘆為觀止。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等地艷麗,北方風情濃郁。黑龍江哈爾濱的冰燈是天下絕倫了。北京以前密云燈會盛極一時,后來發(fā)生彩虹橋踩踏事件,這樣的活動也取消了。現(xiàn)在也有些地方在做,但規(guī)模不大,也沒有文化歷史支撐,顯得很單薄。

二、元宵節(jié)習俗

漢族地區(qū),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最后歡慶之夜,城隍廟一帶白天要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和節(jié)目,夜里要搞燈會。燈會不僅是娛樂,更重要的是平時女子很難出門,也是相中郎君的重要場合。這個節(jié)日賦予的歡慶氣氛和娛樂功能是很濃烈的。

觀賞花燈,是元宵節(jié)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習俗。元宵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下令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在宮中和寺廟”點燈禮佛“。此后,元宵點放燈的習俗從宮廷流傳到了民間,每逢正月十五,家家張燈結彩,歡慶元宵佳節(jié)。到了唐代,賞燈習俗進一步發(fā)展為盛況空前的燈市。宋代的元宵燈會規(guī)模更大,精美程度勝過唐代,我們讀宋詞,里面有很多關于有關燈會和與燈火有關的描寫,很是生動。《水滸傳》里有很壯麗的描寫,透過文字,我們能想象到宋人生活的繁華景象。明代的燈火很奢靡,觀燈的時間也要長些。清代賞燈也很壯觀,《紅樓夢》里寫的很仔細,也是入篇的場景,悲慘的故事從喜慶之時開始,小說的節(jié)奏和設計到了漢文學的極致。除了放燈,還舉行賽燈活動。從唐代開始,各地燈會中逐漸興起了各種民間文藝活動,如玩雜耍、扭秧歌、唱戲曲、踩高蹺、舞獅子、打腰鼓、竹馬會、說評書等等。因為然燈賞燈是元宵節(jié)慶祝活動最為重要的內容,所以元宵節(jié)又被稱為”燈節(jié)“。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jié)期間舉行的一項活動。燈謎會成為我們認為元宵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提到燈謎,就會想到元宵節(jié)。猜燈謎最早出現(xiàn)在宋朝。南宋時期舉行燈節(jié),有人把謎語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們一面賞燈一面猜謎。“雙喜臨門”這個故事就與王安石趕考路上讀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有關。到京城考試,主考官出了“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讓對下聯(lián),其他人對不出,王安石就以在燈會看到的句聯(lián)應對,中了進士。衣錦還鄉(xiāng),又娶了美麗的妻子。一副對聯(lián),金榜題名、洞房花燭,“雙喜臨門”,成為佳話。燈謎,因啟迪智慧又有趣味,非常受歡迎,猜燈謎成了元宵節(jié)的一項重要的活動。燈謎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是亦智亦趣的娛樂活動。

踩高蹺,每逢元宵佳節(jié),各地要舉行鬧社火的活動,許多歌舞雜耍紛紛亮相。踩高蹺是頗具特色的民間舞蹈表演。我有一年,專門去走紅軍待過的地方,春節(jié)也是在江西過的。當時在于都,正月十五前,一個師傅帶領很多土地在大街上訓練高蹺,我跟隨很久,和老師傅攀談多時。他向我介紹了高蹺的知識,真是受益匪淺。高蹺多為木質,表演有雙蹺、單蹺之分。雙蹺多綁扎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藝,單蹺則以雙手持木蹺的頂端,便于上下,動態(tài)風趣。其表演又有文蹺、武蹺之分,文蹺重扮相與扭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的高蹺,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明祖色彩。北方的高蹺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道姑、和尚等。南方的高蹺,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等。他們邊走邊唱,深受百姓喜愛。耍龍燈,又叫作龍燈舞、舞龍。傳說在起始于黃帝時期,演變成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最早文字記載舞龍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龍燈是由竹木、彩紙、布等扎成的,成斷續(xù)的數(shù)節(jié),整體長達數(shù)丈。龍身內燃燭,就被稱為“龍燈”,而不燃燭的則被稱為“布龍”。舞龍時,領舞者手持龍頭,他的身后則有數(shù)十人舉起緊連龍身的木棍。整條龍隨鼓點舞動,上下翻飛,看上去栩栩如生。耍龍燈不僅是一項流傳很久的傳統(tǒng)娛樂活動,還寓意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我在古鎮(zhèn)旅行時,看過刷龍燈表演,,印象也不是很深刻。后來看到中央電視臺介紹安徽古鎮(zhèn)的孩子們的板凳龍燈,非常壯觀。雖然我是安徽人,但我在皖北,不是很了解江南的風俗。哪個古鎮(zhèn)我一時想不起來了,那個鎮(zhèn)的傳統(tǒng)就是讓孩子參與這樣的傳統(tǒng)街燈,逶迤十幾里,非常壯觀。

舞獅子,在元宵節(jié)的娛樂活動中,舞獅子是必有項目。舞獅子在國外,成為華人活動的標識了。重大節(jié)慶,我們也會看到舞獅表演。舞獅子的來歷,一種說法舞獅子的習俗來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是五世紀時產生于劉宋的軍隊,后來傳入民間的。舞獅子,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要有高超的技術,和默契的配合。在舞獅子習俗的發(fā)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以“武獅”為主,一般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引獅人裝扮成古代的武士,手握旋轉繡球,逗引獅子。獅子在引獅人的引導下,表演各種翻騰、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撓癢、抖毛、舔毛等滑稽動作,逗人取樂。南獅流派眾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講究。獅子為百獸之王,舞獅子表現(xiàn)了人的勇敢和力量,為節(jié)日帶來了歡樂氣氛。我看到北方的舞獅子多些,南方的舞獅,多在電視上看到,特別是看華人的表演。海外華人廣東福建人不少,他們承繼了華人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和風俗。

劃旱船,又稱跑旱船,傳說為紀念大禹治水的。旱船多用竹、木或麻秸桿扎結而成,外面糊上紙,并用彩綢蒙住,船頭、船尾、船幫上多裝飾著各種花朵。旱船表演時,一般有一位姑娘立于旱船中,稱為“船娘子”,模仿劃船的姿勢,一邊舞蹈,一邊左右搖船前行,表現(xiàn)船在波浪中起伏的情形。還有人扮演小丑,在旱船周圍扮成坐船的船客,表演各種滑稽動作,從而引發(fā)觀眾的笑聲。其余人在邊上敲鑼打鼓,氣氛熱烈。跑旱船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情和民族特色。這個我們在現(xiàn)場和電視中都會經??吹健V鹘谴蠖即┲G色的外衣,黑色的邊飾,披紅戴綠,涂脂抹粉,很是夸張。他們在以前民間娛樂方式有限的條件下,給大眾帶來很大的歡樂。

扭秧歌,在元宵節(jié)慶祝活動中,扭秧歌獅一項重要內容。秧歌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qū),是很有民族特色的一種舞蹈形式。地區(qū)不同,形式也有所區(qū)別。主要有東北秧歌、山西秧歌、河北秧歌、山東秧歌,等等。但秧歌表演的共同特點四,一般由十多人至百人組成一支集體秧歌隊,表演者扮成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手持扇子、手帕、彩綢、紙傘等,在嗩吶、鼓鑼等樂器的伴奏下,邊走邊舞,同時變換各種隊形,活潑奔放,特鬧非凡。北方人很常見了,張藝謀早期還拍過黃河一帶扭秧歌的壯麗場景。那些場下表情呆滯的青年農民,一到秧歌場場,活力四射,迸發(fā)出精神的生命力量,讓他很是感慨。人性的張揚,在那時得到充分綻放。

放煙火,在元宵節(jié),各地都有放煙花的傳統(tǒng),各種各樣的禮花爭彩斗艷,絢麗奪目。現(xiàn)在的煙火科技含量很高,澳大利亞悉尼每年的迎新煙花,成為壯麗的符號。我們舉辦奧運會和七十周年大慶,也把煙花演繹到極致,非常壯觀。但我看過煙花,印象最深的還是中學時代老家的一次放煙花。當時市中心有個廣場,成為重大節(jié)慶的活動地,后來被大家熟知的王懷忠800萬賣給了一個商人開發(fā)。印象深刻,是那年放煙花發(fā)生了踩踏事件,死傷多人。第二天上午,我和鄰居去看現(xiàn)場,一個足球場的鞋子散落在地上,非常驚嘆?,F(xiàn)在我的老家也禁止鞭炮了,放煙火也成為歷史了。今年回去,大年三十夜間竟沒有聽到一起燃放,很是贊嘆。北京禁放多年,還是有人偷著放,相比較而言,家鄉(xiāng)確實不容易。

元宵塔火,在西北地區(qū),元宵節(jié)舉行鬧社火和燈展,要點燃元宵塔火。塔火是用黃土合成的泥或磚而成一個塔的形狀,高約一米五左右,塔內裝有炭木。裝好點燃后,燃燒的火苗就從周圍的圓孔中噴出來,火勢很旺,非常壯觀。我沒有親眼見到這樣的場景,但在電視上看到多次,在書中也看到圖解,很為古代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而驚奇,現(xiàn)場感應該非常震撼!

打鋼花,在河北和西北地區(qū)特有的元宵活動。我當時去河北蔚縣暖泉拍照片,才知道還有這樣的項目。三千多度的鋼水,由全身包裹起來的人,站在場子中央,向天上揚灑沸騰的鋼水,形成美麗的鋼化。拍鋼化成為去蔚縣攝影愛好者津津樂道的項目。我從來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危險的游戲,但確實很好看,很驚險,也很美麗。

【責任編輯:柳生】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