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鏘、鏘咚鏘……”1月25日上午,還未走進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zhèn)定埠村民俗文化傳承基地,一陣陣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便傳入耳中。原來,這里正在進行一場“大小鑼鼓”新春民俗表演活動。
大鑼鼓表演由9人組成,只見鼓手掄起鼓槌猛地敲向磨盤大的紅漆大鼓,其余人員分工明確,敲擊蘇鑼、長號、大鈸,按照曲目配合著鼓點奏響,聲音洪亮有力;小鑼鼓表演由7人組成,演奏中穿插嗩吶和長喇叭伴奏,曲聲歡快。隨后,4位手拿彩旗的孩童蹦蹦跳跳地上臺,開始進行“小馬燈”的排練,他們不停變換陣型,活潑可愛的動作引來陣陣掌聲。
“俗話說‘鑼鼓響,腳底癢’,小時候聽到鑼鼓一響,我就會跑出去湊熱鬧,圖的就是喜氣。 ”參與打鼓表演的定埠村村民葛云軍說,他是土生土長的定埠村人,對于大小鑼鼓的表演,從小就耳濡目染。每年春節(jié)返鄉(xiāng)后,都要利用空閑時間跟老一輩的表演能手學(xué)習(xí)大小鑼鼓敲打手法,在鑼鼓聲中感受年味。
今年70歲的呂貴寶是該村大小鑼鼓表演的行家里手,從小隨舅舅學(xué)習(xí)小馬燈的演跳和大小鑼鼓的演奏。經(jīng)過40多年的練習(xí)和表演,他技藝精湛,精通小馬燈、大小鑼鼓的全部表演及演奏。 “定埠傳承大小鑼鼓的歷史悠久。小時候我經(jīng)常能聽到大小鑼鼓的聲音,熱熱鬧鬧的,總感覺那些鑼鼓就像能說話一樣,不知不覺就對它著了迷。 ”呂貴寶回憶道。 2010年,在當?shù)卣С趾蛥钨F寶等人的努力下,“大小鑼鼓”成功申報了安徽非遺項目。從那以后,呂貴寶更加注重拓展“大小鑼鼓”的傳承范圍,從本村和周邊村落中精心挑選愛好者,傳授技藝。同時他們還結(jié)合小馬燈降福會等表演,讓鑼鼓活躍在舞臺上,成為當?shù)匾坏廓毺氐奈幕按蟛汀薄?/p>
“春節(jié)前后,我們都會組織大小鑼鼓的表演,這是為了烘托節(jié)日氛圍,讓大家過一個快樂、祥和的新年。 ”呂貴寶說道,隨著老一輩表演者年齡漸大,能熟練掌握大小鑼鼓的人越來越少,但只要大家愿意學(xué),他們都愿意教,讓村民們加入表演隊,不但增加了大家的收入,也能促進非遺傳承。
大小鑼鼓表演是郎溪縣舉辦的 “2022年非遺線上線下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基礎(chǔ)上,線下活動在非遺傳承基地表演,讓群眾近距離了解非遺技藝。線上則推出了郎溪縣非遺傳承項目系列宣傳片,開展“郎溪非遺拜大年”活動?!巴ㄟ^‘線上+線下’的方式,營造‘非遺過大年’的氛圍,以達到傳承方式的多樣化,加大非遺整體性、活態(tài)性、生態(tài)性保護力度,不斷提高傳承能力和水平,讓大家了解非遺、熱愛非遺,也讓村民在春節(jié)期間享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弘揚我們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郎溪縣文化館館長謝滿說。(記者 羅鑫 通訊員 余克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