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心致匠心 以匠心守初心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上的重要講話
■鄔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上明確提出“黨校初心”的重大論斷,并將其概括為“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回答了“黨校是什么、黨校要干什么”的根本問題,鮮明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黨校工作的明確要求,為新時代黨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為新征程上黨校教師如何履職盡責提供了根本遵循。聚焦主責主業(yè),打造精品課程,這是質量立校的根本要求,是黨校教師能否潛心治學、虔誠問道、悉心育人的直接體現(xiàn)。因此,以精品課程培育為目標,大力提升課程質量和教學水平是每一名黨校青年教師堅守“為黨育才、為黨獻策”初心的內在要求。
一、熱愛黨校事業(yè),敬畏三尺講臺,厚植精品課程培育的情懷
作為一名黨校教師,堅定信仰就必須始終堅持黨校姓黨,黨校教師姓黨的基本原則,時刻牢記黨校教師代表的是黨的立場、發(fā)出的是黨的聲音、展示的是黨的形象。因此政治過硬,保持對黨校事業(yè)的熱愛與虔誠,是每一名黨校教師做好黨校工作的首要政治前提。特別是對于初出茅廬的青年教師來說,我們的三尺講臺非常不同,面對的是有著較高學歷層次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領導干部,只有時刻保持對三尺講臺的敬畏之心,不斷提升課程質量和教學水平,才能站穩(wěn)三尺講臺。講好主業(yè)主課是對每一名黨校教師的根本要求,“課比天大”是每一名黨校教師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我們常說:“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只有時刻保持對黨校事業(yè)的熱愛與虔誠,時刻保持對三尺講臺的敬畏與尊重,我們才能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全情投入的境界、能力可達的標準,真正履行好“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使命職責。
二、發(fā)揚工匠精神,樹牢精品意識,強化精品課程培育的韌性
培育一堂好的課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為“精品”的過程是漫長曲折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牢固樹立“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工作理念,發(fā)揚工匠精神,樹牢精品意識,要有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和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將每一堂課程按照精品課的標準進行打磨和完善,不斷提高課程質量。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課程開發(fā)過程中往往會存在滿足于通過試講即可,將課程開發(fā)作為一項工作任務,完成后就束之高閣,對課程質量放松要求。但是課程的培育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中不斷完善的,這個過程是痛苦的煎熬的,需要有吃苦奉獻的精神,但這個過程也是充實的高效的。每年舉辦的教學比賽和精品課比賽只是教學練兵的一種方式和平臺,在我看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努力在每個專題開發(fā)中凸顯精品意識,即便沒有被評為精品課程,也能夠促進自己在打磨課程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習能力、思考水平、授課技能和講課藝術,在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更好地履行“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不變初心。
三、深化理論研究,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增強精品課程培育的本領
中央黨校在2017年初明確提出“用學術講政治”的教學要求。對于知識儲備和經驗閱歷相對不足的青年教師來說,更要通過潛心學習,不斷筑牢“用學術講政治”的功底。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首先就要認真研讀經典,時刻追蹤理論學術前沿,優(yōu)化知識結構,提高專業(yè)能力,筑牢“用學術講政治”的理論功底;其次,要高度關注及時跟進黨和國家出臺的最新政策和理論成果,保持對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政治敏銳性和深刻洞察力,筑牢“用學術講政治”的政策功底;同時,要積極走出校門,深入基層一線,圍繞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學員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深入扎實的調查研究和學術探討,筑牢“用學術講政治”的實踐功底。在此基礎之上,秉持選題要精、講稿要精、講授要精的標準,進行學理框架的搭建、案例數據的選取、課件講義的制作以及授課技巧的磨練。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邏輯嚴密、案例豐富、實踐性針對性強的專題課程,才能符合精品課程的建設要求,打造出真正讓學員得到思想啟發(fā)和實踐指導的精品課程,不斷增強“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能力本領。
俗話說:“清談客錯失機遇,實干者贏得未來”。作為新時代的黨校教師,要進一步振奮精神,進一步苦干實干,以精品課程培育為抓手,以初心致匠心,以匠心守初心,努力在履職盡責上有新作為新突破,為彰顯黨?!盀辄h育才、為黨獻策”職能優(yōu)勢、發(fā)揮黨?!皟艋鳌薄按笕蹱t”“風向標”功能作用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廣德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