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的是紅包,厚的是親情。春節(jié)紅包從變異的功利,回歸到壓歲的親情圈子,表面上看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簡單化了,實質上是社會關系去污存凈了。
有一種倒退叫進步。春節(jié)回歸家人與親人之間的實體紅包,便是如此。
新華社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羊年春節(jié),發(fā)紅包的圈子小了,紅包薄了,親情濃了。許多領導干部對于這種紅包的回歸現(xiàn)象欣然接受,而人們也從節(jié)日人情往來中解放出來倍感輕松。
中國人過年是少不了紅包的,作為長輩親人給孩子的壓歲錢,后來被人念歪了經(jīng),淪為權力與利益之間“一年之計在于春”的一種特殊勾兌形式,不知傷害了多少公正與公平。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之后,很多領導干部對于這場“急剎車”,有的表示不習慣,仿佛有一種“人還在,茶已涼”的失落感;有的習慣動作改不了,結果因為僥幸心理沒收手而被捉進了“籠子”。
要說領導干部們羊年春節(jié)的手都干凈了,這話誰都不相信。但今年春節(jié)往來于權力與利益之間的實體紅包,肯定比前些年的任何一年都要少。一來,許多領導干部應該意識到中央反腐制度監(jiān)督的雷聲,與民眾監(jiān)督的雨點,都沒有小下來的意思,因而摸清了黨紀與國法的底線。二來,當“不敢腐”已經(jīng)成為基本的共識,領導干部之間少了攀比與心理不平衡,已經(jīng)將不收受紅包視作官場常態(tài),因而少了些不甘寂寞和手癢。而那些從紅包負擔中解脫出來的人們,因為對中央反腐決心的信任感增強,也對自己的利益訴求方式多了一些自信。
春節(jié)紅包從變異的功利,回歸到壓歲的親情圈子,表面上看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簡單化了,實質上是社會關系去污存凈了。在這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權力少了幻想,民眾少了負擔。利益少了勾兌,社會多了公平。這種回歸,是清明政治發(fā)給中國社會無與倫比的一只大紅包。在這樣的春節(jié)里,民眾不再羨慕權力能夠中飽私囊乃至莫名其妙暴富,不再擔心通過紅包進行的利益勾兌侵占了自己的利益,而在孝敬父輩、取悅孩子時,那種輕快心情也不必再蒙受利益計較的糾纏。
紅包回歸一小步,社會向前一大步。在濃濃的親情紅包中,人們傳遞的是壓歲的舊俗,嘗到的卻是時代的新風。這種傳統(tǒng)的禮俗,因為不再附著私利與欲望而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的潔凈感,也因為少了權力的摻和而傳承著真正意義上的禮儀與吉祥。當孩子們從長輩手中接過象征親情與關愛的壓歲紅包時,他們也會因為大人們眉宇間消散的愁云,而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簡單關系的輕松,而對未來之路多了一份信心。
薄的是紅包,厚的是親情。因為凈了,所以近了。因為輕了,所以親了。這是新春佳節(jié)里實體紅包圈回歸親情圈,所帶給親人之間最直觀的感受。而它帶給社會的,卻是人們對于公正公平、對于政治清明的信心。
讓實體紅包越來越親,必須讓實際權力越來越凈。羊年已有進步,反腐還須努力。(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