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灣風景圖。
經(jīng)營者吳志華(左一)。
開欄的話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呈現(xiàn)我市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新探索、新亮點、新變化,本報特別推出“家門口看變化”專題報道——
看,家門口的水變清了,家門口的山變綠了,家門口的風景變美了,家門口的路更通暢了……通過一位位講述人的鮮活視角、親身感受,展現(xiàn)家門口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人民群眾滿滿的獲得感、濃濃的幸福感。
■講述人:吳志華(老兵客棧經(jīng)營者)
我是土生土長的涇縣蔡村鎮(zhèn)月亮灣村村民。41年來,我親眼見證月亮灣景區(qū)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變化,親身參與景區(qū)從“小”到“大”的建設過程。
依靠這片好山好水,我和鄉(xiāng)親們一起端上旅游“金飯碗”,吃上“生態(tài)飯”,幸福生活就像家門口的客流量一樣,每天都是紅紅火火、熱氣騰騰。
打我記事以來,月亮灣就因水而興,因綠而美。月亮灣是一條由幾十條小溪匯成的河流,蜿蜒不息,繞山而過,俯瞰宛若一輪彎月,所以被稱為“月亮灣”。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月亮灣的笑聲》等多部電影在這里拍攝上映后,“月亮灣”在全國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從那時起就有游客慕名而來。不過,那些年交通不方便、旅游設施也落后,游客大多打一轉(zhuǎn)就走,留不住人。我們捧著這個“金飯碗”,卻沒走上致富路。
我記得,1999年鎮(zhèn)里有了第一個竹筏漂流項目。2002年,村里開張了第一家農(nóng)家樂。2006年,村“兩委”錨定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目標,立足生態(tài)和旅游資源優(yōu)勢,引進項目、改善提升基礎設施。2016年,隨著“皖南川藏線”的出圈,月亮灣真正火了。
為了滿足紛至沓來的游客需求,近年來,縣里和蔡村鎮(zhèn)圍繞全域旅游“大景區(qū)”理念,對景區(qū)進行綠化、亮化、旅游公廁建設、桿線遷移、道路整治等組團式改造,全面提升旅游品質(zhì)、檔次。
提升帶來新生。如今,在我們這里,房車營地、徒步露營、滑翔傘、全地形沙灘車、直升機飛越“皖南川藏線”等新玩法應有盡有,文創(chuàng)、研學、沉浸式夜游、實景演藝、村咖等新業(yè)態(tài)欣欣向榮。大伙兒開飯店、辦民宿、賣特產(chǎn),忙得不亦樂乎。
2019年,我建設運營了老兵客棧,今年又一鼓作氣開張了憶蒔光民宿和黑洞咖啡館。我還利用近水樓臺的優(yōu)勢,拍攝制作月亮灣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小視頻,在抖音的總瀏覽量近3億,獲得了涇縣“文旅推薦官”稱號。
家門口看變化,月亮灣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我們是“兩山”理念實實在在的受益者,獲得感、幸福感滿滿。未來,我們將繼續(xù)呵護家門口的綠水青山,守好家門口的金山銀山,積極融入“大黃山”建設,讓月亮灣更有顏值、更添魅力、更有人氣。